聚会不在长,而在精。刘照天希望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烙印,使他们在思想松懈、道德即将失守时,能及时警醒,守住底线与良知。
聚会结束后,刘照天便回到家中。毕竟今天是除夕,他还要与家人共度新年。
早上贴完对联,吃过早饭,他便出门参加聚会了。
眼下已是下午,他得提前把年夜饭的食材准备好。
今年过年,家里多了于莉。在他们去香江的那段日子里,京城也发生了不少事。
于莉的父母在他们离开期间相继离世。如今的于莉,真的是孤身一人了。
过去因为种种原因,她不好意思来他家,更别提在这里过年。
但于莉或许不知道,刘照天早已把她当成自家人。
于岚岚从小是于莉带大的。那会儿的于海棠还带着孩子气,照顾不了孩子。
所以说,于岚岚虽是于海棠所生,却是于莉一手带大的。
两人之间的感情因此格外深厚。
因为没有自己的孩子,于莉一直把于岚岚视如己出。
在香江的日子里,于岚岚最想念的也是她这位姨妈。
年夜饭过后,刘照天召开了家里的第一次全员会议。
刘照天对大家说了,打算带一家人去香江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
见大家都有些犹豫。
刘照天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他们说明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他说,孩子若长期缺少父亲的陪伴,性格成长容易受到影响。
反正就是找理由说服大家。
除了教育问题,刘照天还有另一个考虑——他想让何雨水离开京城一段时间。
过几天他就要回香江,也不知会在那儿待多久,可能一两年,也可能十年八年。
时间谁也说不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他不想和妻子、孩子分开那么久。
而且看何大清的态度,像是要一直留在何雨水身边。与其这样,不如早点远离。
但何大清身份特别,打不得也骂不得。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一家人都接到香江去住,也算一劳永逸。
这次不仅是他们一家五口,他还打算带上于莉。
不仅因为于莉如今的处境与他有关,更因她如今孤身一人,唯一牵挂的就是女儿于岚岚。
孩子长时间不见,她也想得紧。
于是刘照天问过于莉的意见后,又多向领导要了一个赴港名额。
安排完家里的事,大年初一那天,他又组织了一次心腹聚会。
整整十年,他只收下了十个人,可见刘照天选人之严、眼光之精。
刘照天在这些人的栽培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与情感。
他挑选人手时都经历了长时间的细致观察。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村中至纯至孝之人,或许文化程度不高,才智与情商也平平。
但刘照天恰恰看重他们的忠诚可靠。
他特意为每个人都安排了保安职位,虽然起初这份工作并不起眼,但经过刘照天长期经营,
加上多年历练,如今他们均已成长为各厂的保安队长。
每人手下管理着几十甚至上百号人。
刘照天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还第一时间将他们的父母接到城里,妥善安排了住房。
又张罗着帮他们成家,待孩子适龄时安排入学。
每月还送去生活必需品,几乎扫清了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
他刻意将这些人的生活维持在中等偏上水准——
太低恐其懈怠,过高则易消磨斗志。
刘照天无法保证这些人中是否会有人背叛,无论现在或将来。
但他不愿徒增猜忌。
虽然手段或有争议,但这些人的亲属确实都在刘照天的照料范围内。
因此当初选人时,他始终回避那些无亲无故、无所牵挂者。
聚餐结束后,临别时刘照天道:“我不空许承诺。但你们都了解我的为人。今后孩子们无论选择哪条路,我必鼎力相助。”
这番话令众人激动不已。他们自知学识浅薄能力有限,对现状已十分满足,
唯一牵挂的就是子女前程。以刘照天今日地位,只需稍加提携,孩子们必将前途光明。
于是众人纷纷表露忠心。
刘照天却不在意这些虚礼,含笑作别后结束了聚会。
次日,他又召集了经济团队。这些年来他们为刘照天创收颇丰,而核心成员不过七八人。
与经济团队共事时,刘照天并未像要求心腹那般苛求绝对忠诚——
毕竟在这个年代能立足商界之人,个个精通人情世故,心思活络。
正因如此,团队始终经历着新老更替,不断有人离开,也不断吸纳新鲜血液。
最后这七八个人坚守了四五年,团队始终稳定。
起初也有人转投他人门下。
但这些人并未反目成仇,刘照天便未施以报复。
只是嘱咐其他人不再与离开者往来。
离开刘照天后,这些人失去了稀缺资源的供给。
新主子起初或许会提供批条,让他们一时风光。
然而对方只想借此牟利,不会无休止地承担风险提供批条。
时间一长,他们无法继续为大客户提供特殊商品,逐渐变得与街头普通票贩无异。
留下的手下目睹出走者的境遇,开始重新评估自身价值。
多年经商让他们深知等价交换的道理。
这行必须有人庇护,否则麻烦不断。他们比较了刘照天与其他招揽者的实力。
比较之后,虽各有盘算,众人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刘照天身边。
刘照天进屋落座主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他环视今日到场的人员。
最信任的魏红升身后坐着个年轻人。
这人他竟认得。
他将目光投向魏红升。
魏红升会意,立即起身。
向刘照天介绍身后的年轻人:“领导,这是我新培养的苗子。”
随即笑着转头示意:“韩春明,你不是一直想见领导吗?”
不仅刘照天惊讶,韩春明认出刘照天时也大吃一惊。
他万万没想到,魏哥口中敬重的领导竟是刘照天。
刘照天这人他是知道的,两家大院相距不远。
从前虽不常碰面,一年总能遇见几次。
他前几年下乡,前年才返城。
回来后更是屡屡听闻刘照天的名声。
众人口中的刘照天向来刚正不阿,没想到他竟是魏哥的靠山。
他未曾料到刘照天竟藏得如此之深。
自从结识魏红升以来,虽未亲眼见过他经手任何批文或条子,却能持续供应大量反季蔬果,以及极为紧俏的进口电子表、录音机等物。
整个京城里,能弄到这类稀缺物资的,也就那么一拨人。
虽也沾点投机倒把的边,但没听说他们有什么恶名。
正因如此,他才决定跟着魏红升做事。
虽然以前见过刘照天几面,但此刻迎上他的目光,韩春明心里仍不禁有些发虚,话也说得磕磕巴巴:“领导……嗯……我是韩春明。”
魏红升见他说话不利落,不由得有些恼火。
他一开始就很欣赏韩春明,觉得这小伙子忠厚、仁义、大气。
本想借这次机会把他引荐给刘照天,请刘照天多带带他。
没想到韩春明竟显得这么不上台面。
魏红升正要开口训斥,刘照天却摆了摆手。
“小魏啊,又不是原则问题,别太较真。”
他语气平和,又转向韩春明说道:
“春明,我认识你,之前还去过你们大院几回。既然你跟着魏哥做事,那也算自己人。跟他多学学,你魏哥生意未必最大,但做人这块,没得挑。”
说完,他笑眯眯地看向魏红升。
魏红升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忙说:“领导您过奖了,我就是按您交代的做,人不聪明,但绝不走歪路。”
刘照天点点头,对韩春明正色道:
“生意嘛,赚多赚少都正常,但良心,可不能时有时无。”
见韩春明点头,刘照天目光扫过在场众人,神情严肃起来:
“在座的各位,有跟我十来年的,也有七八年的,最短的也四五年了吧。”
众人沉默听着,他继续道:
“今天我跟大家交个底。这么多年拼下来,你们个个都算有钱人了。往后,别赚那种昧良心的钱。”
“别看我即将离开京城,要是让我知道谁做了出格的事……”
他顿了顿,语气转冷:
“别怪我不讲情面。后果,你们自己掂量。”
众人闻言,连连称是。
刘照天心里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毕竟商人的本质,终究难免伤人。
如果有人冒用刘照天的名义做不正当的事,他绝不会轻饶,必定严惩不贷。
谈完严肃的话题后,大家便开始吃饭。
饭后收拾好餐具,便进入最重要的环节——分钱。
据统计,刘照天去年能分到的钱超过五十万。
而这还算少的,因为他去年大多时间人在香江,没参与反季蔬菜等生意。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他中途带回的一批进口电子表。
第一次参会的韩春明听到这个数字,十分惊讶。他没想到一年能分这么多钱,更听说今年竟是分红最少的一年。此时他才真正意识到做生意的利润之大。
等大家把钱摆在桌上,刘照天也从里屋拿出一个手提包,取出四十多万,凑足一百万,平均分成两份:右边五十万交给小魏,左边五十万交给小齐。
他对众人说:“钱先放在他们两人这里,今后你们做生意需要应急,就找他们申请。”
见大家神情满意,刘照天继续对身旁二人说:“政策会逐渐放开,做生意也将合法化。以后做正规生意需要投资,也从这里支出。”
两人郑重地点头,刘照天又嘱咐了几句,会议便结束了。
这次回京,他要办的事基本已办妥。
刘照天并不担心大家生意做不大,而是怕有人行差踏错。虽说“第一桶金”常伴随原罪,但他已为他们解决了初期问题,今后何去何从,就看各人的选择了。
回去路上,魏红升问韩春明:“之前没打听过你家里情况,没想到你和领导早就认识。”
韩春明苦笑:“见过几次,小时候说过几句话。”
魏红升点点头。他知道刘照天曾在街道办工作,也没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