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韩湘生与众人谈得差不多,刘照天便适时点了点头,随即离开。
他走后,沈璧便向在场的富豪们问道:“你们怎么看这个刘照天?”
众人瞬间收起脸上的虚假笑容,纷纷摇头。有人指出,刘照天见到他们后一言不发,不管别人说什么,神情都没有丝毫变化。要么是听不懂言外之意,要么就是个笑面虎。
据他们了解,刘照天虽然年轻,却已是高层领导,应该不是等闲之辈,更像是城府极深之人。
此前他在内地长期担任企业领导,据说因成绩出色才调任机关。有人说他经营企业很有一套,但也有人猜测他此行是来做统战工作。
还有人提到前一阵发生的几件事:与刘照天有冲突的林家遭灭门,另一个社团老大死亡、组织瓦解。虽然表面上与他无关,但此人很可能在背后操纵。一般的统战工作都很低调,不会如此高调行事。
因此他们判断,刘照天此来应是为主持投资工作。从他到香江后发生的种种来看,此人手段阴险,狡诈非常。
这样一个对手实在令人不得不提防,谁知道哪天就会在背后给我们捅刀。
刘照天并未留意这些议论,因为他在晚宴上见到了一位熟人。
韩湘生正与众人寒暄之际,他一眼便在人群中认出了查老先生——那位着名的武侠小说作家。
他对这位老人的生平也颇感好奇。
在当时引起不小轰动。
但大多数人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滞后,这倒也自然。后来他也逐渐更新了自己的观念。
其后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就像他早期的作品里不乏一些三观不正的观点,但后期却提升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境界。
这句话让他的作品得到升华,也足以令他名垂青史。
只要能认清形势,为我们振臂高呼,就是好同志。
甚至不惜与同为“四大才子”之一的周慧敏公公决裂。
这也完全奠定了他的地位。
于是刘照天也换了态度,收起脸上虚伪的假笑,真诚地走向查老先生身边。
他主动向查老先生打起招呼。
刘照天简单介绍自己:“查先生您好,我是刘照天。”
没有过多介绍,一报名字,从事传媒行业多年的查老先生立刻明白了来人是谁。
他也温和地与刘照天寒暄起来。
刘照天先表示自己是他的书迷。
起初查先生还有些不信,因为当时内地很难找到他的书。
但刘照天谈起对他小说的某些独特理解时,
查老先生也不由侧耳倾听起来。
受后世观点影响,刘照天提出的见解令查老先生颇有醍醐灌顶之感。
接着,刘照天从武侠聊到仙侠,又从仙侠谈到神话。
他刻意感慨外国神话体系完整,
而中国上古神话却显得有些零散混乱。
这番话引起查老先生的共鸣——刘照天那京城人特有的神侃已让他有些应接不暇,此时不论刘照天说什么,他都会赞同。
于是刘照天借机向他讲起了后世小说中的洪荒体系。
查老先生听完后,虽然觉得有些不着边际,却又能处处自圆其说,眼睛不由得亮了起来。
他也不由得感叹刘照天想法的天马行空。
看着眼前这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眼神愈发柔和。
他承认自己有些心动了。毕竟,如今他顶多算是武侠大家。
如果能整理出一部被全华夏认可的神话故事,
那“武侠”二字,便可以摘去了。
他将成为真正的大家。
其实,他一直很厌烦别人称他为“武侠大家”。
所以封笔之作《鹿鼎记》,与以往作品截然不同。
主角是个小混混,不是大侠,也非英雄。这一点,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不论是《射雕》还是《神雕》,郭靖与杨过,皆是武功盖世、心怀家国的义士。
即便后来写的《倚天》与《笑傲》,主角也个个身怀绝技,侠义走天涯。用一句话说,便是保家卫国、心系天下。
可《鹿鼎记》却画风突变,令人措手不及。
韦小宝出身社会底层,武功平平,贪财好色,没什么家国仇恨。
就连陈近南托他反清,他嘴上答应,背地里却不以为意。这一点,与张无忌、杨过大不相同。
韦小宝全凭一张巧嘴,在宫中混得风生水起,并未像他人那样历经磨难。
其实,在《鹿鼎记》中,查先生颠覆了以往所有武侠形象,塑造了韦小宝这样的小人物。并借他之口告诉读者:侠义无用,甚至害人。
此前,他将侠义写得何其壮阔;如今,却道侠义毫无出路。这是查先生在推翻自己过往作品的核心思想。
因此,当他完成《鹿鼎记》时,他的侠义江湖已被自己彻底打破,于是决定封笔。
因为他深知,武侠写得再好,顶多流传几十年、上百年。
他相信,若能整理出华夏神话体系,说不定这部作品能与《山海经》媲美。
即便不及《山海经》,与《聊斋志异》并驾齐驱也并非不可能。
人生在世,终究逃不过“名利”二字。
钱,他已不缺;唯一所求,便是留名后世。
所以当他听刘照天讲述华夏神话体系的构想时,顿时兴致盎然。
他也明白,自己欠了刘照天一份人情——这对他而言,实是一份大礼。
随后,他也不再避讳,直接问起刘照天,这次沈璧请他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刘照天并未遮掩,坦然道出沈璧邀约的缘由。
讲述时仍面带笑意,语气轻松:“洋人翻来覆去也就那几招。”
“眼下还处在给面子的阶段……等时机成熟,便联合其他人直接封杀我们投资部,这叫斩首。”
“最后一步,无非是逼人低头。”
“再定下各种规矩限制我们发展罢了!”
查先生听罢放声大笑,引得周遭纷纷侧目。
他却毫不在意。
如今莫说华夏,就连那些洋人也得对他礼遇有加。毕竟《明报》深受知识分子及中产而这批人正是洋人极力拉拢的对象。
刘照天明白查老先生笑声中的深意。
他坦然受之,毕竟二人本是同阵线的战友。
又叙谈片刻,刘照天便起身告辞。
慈善晚宴的重头戏——拍卖环节即将开始。
沈璧登台宣布本届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饥民募捐。
话音刚落,满场掌声雷动。
多数拍品皆以高价成交。
刘照天环视会场,不禁暗自摇头。
这些人能关注万里之外的非洲,却不愿看一眼一江之隔的内地同胞。不管自家亲人,反倒操心毫不相干的外人。
更令他意外的是,连韩湘生也准备了方普通砚台参拍。
沈璧竟以十万高价拍下此物。
待所有拍品落槌,沈璧仍不罢休,朝某富豪使了个眼色。
那谄媚之人立即向刘照天发难:“不知刘先生准备了什么拍品?”
刘照天睨着这副洋人哈巴狗作派的中年男子,从容走到沈璧身旁。
对着话筒清了清嗓子,面上仍是那抹标志性微笑:“感谢汇丰盛情相邀。在场诸位有认识我的,也有不熟悉的。”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刘照天。不仅来自华信公司,更是个血统纯正的华夏人。”
韩湘生的目光短暂停留在刘照天脸上,随即移开。他接着说道:“各位都清楚,如今内地经济状况不佳,我的工资仅够维持基本生活。”
见众人露出惊讶之色,刘照天明白他们没想到自己会如此直白。作为华夏代表,他深知要维护国家体面,不能说出“有钱只捐给华夏”这般不妥的言论,便委婉表示:“我对非洲贫困民众深表同情,但家中管束严格,实在囊中羞涩。”
“只能现场书写福字聊表心意。礼轻情意重,相信非洲兄弟能够理解。”他请服务员准备笔墨纸砚。酒店内筹备这些物品并不困难。
当他举起墨迹未干的宣纸时,现场一片哗然。不仅宾客们震惊于刘照天的大胆,连韩湘生也暗自倒吸凉气。不过于他而言,乐见刘照天陷入窘境。
与众人反应截然不同,刘照天仍笑吟吟展示着自己的书法沈璧原本只想试探刘照天态度,即便对方拿出拍品,也准备在流拍前高价买下以示善意。万万没料到刘照天竟直接掀桌。
这些年在香江备受尊崇的沈璧从未受过如此难堪,他眯起双眼,目光如炬地直视刘照天。
大厅里的嘈杂声逐渐平息,四周安静下来。
刘照天清楚沈璧的立场,只要自己不按他们的意愿行事,往后必然会处处受刁难。
既然如此,干脆摊牌,把一切暗中的算计摆到台面上来。
刘照天见沈璧脸上仍带着笑意,便将手中的纸递到他面前,一脸认真地说道:“沈先生,看你的神情似乎很欣赏我这篇拙作。”
“既然你喜欢,那就送给你。至于捐多少,随你心意。”
说完,他不顾在场众人,转身就要离开。
沈璧一改往日的从容,在刘照天身后冷冷开口:“刘先生,你确定这幅字画是给我的吗?”
听到沈璧冰冷的语气,韩湘生急忙在一旁插话:“刘照天……”
刘照天没把沈璧的话放在心上,反而在听到韩湘生的声音后,转向他那边。
他不再顾及什么同事团结、尊重上级的原则,厉声说道:“我都要走了,韩总还打算留在这儿吗?”
“人家今天不过是想收一条听话的狗。可惜啊,我刘照天——一个堂堂正正的华夏人,学不会摇尾讨好主子。”
韩湘生被他这番话激怒,厉声质问:“刘照天,你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