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传出能够购买四轴联动机床的消息时,每一位获悉的领导都倍感振奋。
他们明白,这是一次打破技术封锁的机会。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值得全力争取。
一旦华夏拥有了这类高精度机床,
许多依赖进口的零部件就能实现国产,每年可节省外汇数千万。
刘照天理解领导的难处,毕竟这一切都与资金压力有关。
因此他打算趁此次去香江,多走走看看,为国家寻找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
刘照天离开领导办公室后,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晚饭时,他提起过几天将赴香江出差的事。
看着两位女士直直盯着自己的眼神,刘照天笑了笑:“我这次去是有任务,不会待太久。”
“你们想要我带什么,尽管告诉我。”
于海棠一听眼睛就亮了,开始细数要带哪些此地难买或买不到的东西。
她还在兴头上,转头却发现何雨水眼中含泪望着刘照天。
刘照天大致明白何雨水的心思,还没开口,她便抢先问道:
“老公,你去香江之后,可以自由行动吗?”
见刘照天点头,她又追问道:“那你能顺便找找傻柱吗?”
“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他在那边过得怎样……”
刘照天明白何雨水的心事,她一直为傻柱的问题所困扰,因此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应承下来。
于海棠从前去找姐姐于莉时,也曾见过傻柱。
后来听说,傻柱竟带着许大茂的妻子跑了。
但谁也没想到,傻柱最终真的逃去了香江。
何雨水见于海棠一脸不解,也没细说傻柱逃走的具体经过。
只是淡淡提了一句:“那时全亏了照天帮忙。”
于海棠一听,目光立刻转向刘照天。
她虽知刘照天本事不小,却没想到他竟有能耐把人送去香江。
于是她满怀期待地说:“那你能不能也送我去一趟?待一段时间。”
“到时候想买什么都方便了。”
刘照天瞪了于海棠一眼,转而看向何雨水说道:“你放心,我虽然现在不清楚傻柱具体在哪儿,但一定会尽力去找的。”
何雨水并没有太多想法,这么多年没见,她只想知道傻柱过得好不好。
其实就算何雨水不提,刘照天去香江时也打算看看傻柱的情况。
顺便拜访娄家。由于国内消息仍比较闭塞,
他希望通过娄家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
再据此拟定自己在香江的发展策略。
香江这地方太小,资源匮乏,竞争格外激烈,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
若是莽撞行事,即便他有先知之明,也可能撞得头破血流。
他的第一桶金已经到手,就是空间里的那些金条。
虽然不能出手太多,但只要找到娄家,通过他们变现一部分,就足够启动资金了。
三四天转眼过去,何雨水和于海棠都知道刘照天即将离开京城。
但出于保密,刘照天并未透露此次出差的具体任务。
因此她们不清楚他会在香江停留多久。
不论时间长短,她们都难免担心。
毕竟传说香江极为繁华,人们思想也开放。
她们相信,以刘照天出众的外表,定会吸引不少姑娘媳妇的注意。
若真如此,她们可不信刘照天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还能守身如玉。
于是在剩下的这几天里,她们每天都让孩子多亲近刘照天,让他感受家庭的温暖。
同时,两人也使出浑身解数,尽心陪伴。
刘照天心知两个女人的想法,欣然接受了一切。
又度过一个放纵的夜晚。
次日清晨,精神抖擞的刘照天收拾好行李,准备启程。
与妻儿道别后,他径直来到单位会议室。
人员到齐后,领导简单交代几句,便安排专人与众人逐一谈话。
随后反复强调抵达香港后的各项纪律和注意事项。
领导既担心有人迷失方向犯下原则性错误,也怕个别人言行不当影响任务进展。
一切安排妥当后,刘照天被请进单独办公室。
负责人从抽屉取出工作证,郑重说道:作为这次任务的对外负责人,组织上给你安排了新身份。
刘照天接过证件轻声念道:华信公司,投资部主任,刘照天。
这个如今名声不显的企业,未来将成为举足轻重的存在。虽然不清楚华信当前的主营业务,但他知道后世这家公司经手的海内外投资都堪称大手笔。
以这家公司作为掩护令他十分满意。他盘算着借助这个情报网络发达的平台,好好开拓眼界。
向领导再三保证后,他转身登上等候的汽车。
随着刘照天上车,车队人员全部到齐。几辆吉普车亮着 ,风驰电掣驶向京城火车站。
铁路部门提前接到通知,吉普车队直接开上月台。这般特殊待遇,往常只见于影视剧中高层机密任务或重要领导出行。
从如此周密的安排可以看出,上级对此次任务的保密程度极为重视。
众人有序登上专属车厢。这节原本能容纳百余人的车厢被专门划拨给他们使用,两端还配备了专职守卫。
列车缓缓驶抵深南。
落地后,在专人协助下办完相关手续,真正的香江之旅终于开启。
初抵香江,刘照天就受到华信公司高层的热烈欢迎。此时整个华信无人知晓他们此行的真实目的,还以为是上级为投资部门增派的人手。
华信公司成立时间尚短。
尽管其主要业务聚焦于境内外投资与金融领域,
但公司面临的压力依然不小。
华夏外贸三分之一的业务经由华信进行,使得公司账面上每日流动的外汇数额极为庞大。
当时国内对外汇需求旺盛,加之部分项目需执行,大量外汇流入后不久又需汇出境外。
表面看,这些外汇资源应得到充分利用,但实际上,收付之间存在时间差,导致华信账上始终沉淀着巨额外汇资金。
而此际正值美元与黄金脱钩,存放于银行的外汇实际上每天都在贬值。
投资部门希望将部分外汇用于投资,认为这总比闲置在银行更为明智——毕竟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道理众人皆明,但实际操作却无人敢于承担。投资若获利自然皆大欢喜,一旦亏损,则可能面临严重的责任追究。因此投资部主任这个职位成了烫手山芋,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无人愿轻易接手。
所幸上级最终派遣了一位年轻干部赴任。据悉此人原任京城钢铁一把手,以勇于改革着称。
在华信高层为刘照天准备的接风宴上,有人试探性地问道:“刘主任,您这次会常驻香江吗?”
刘照天心知自己此行肩负主要任务,担任华信投资部主任仅是挂名。
鉴于任务密级较高,他推测华信同仁应不知情。
故而他含糊其辞道:“这要视工作表现而定,去留问题还言之过早。”
其实众人只是意在试探刘照天的态度。
事实上,投资部门的架构早已搭建完备,只待主任到位主持工作,推动资金投入运作。
华信在港岛的地位颇为特殊:各方既不敢得罪,亦不敢过分亲近。以往华信人员行事作风颇为低调。
但刘照天身负特殊使命,
上任后决定采取高调作风,借投资部主任身份吸引公众视线,
以此掩护下属执行秘密任务。
抵达香江后,他开始频繁出席各类酒会与社交活动。
对此,众人并未感到意外——
毕竟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信息获取。广泛社交、积极参与活动,才能获得更多讯息。
谁掌握的信息更丰富,谁就能更高效地把握投资先机。
这段时日以来,刘照天只专注于参与各类聚会,并未采取其他行动。
由于某些领导通过特殊途径下达了指令,刘照天被要求继续维持当前的行动状态,以吸引公众视线,从而为他人执行任务创造便利。
刘照天始终牢记自己作为工具人的职责,主动在商界与各方人士接触,逐渐混了个脸熟。大家对这个三十岁左右就能跻身体制高层的年轻人充满好奇,几乎每个与他有过交集的人,都在猜测他的真实身份。
他在交往中表现出的温文尔雅、举止得体,更让人对他的背景产生种种猜测,普遍认为他来历不凡。尽管当时华夏经济整体不如发达国家,但刘照天手中可支配的财富,对在场许多人而言,仍是一个天文数字。
刘照天也有意与众人周旋,向他们介绍红酒的知识、雪茄的文化,并探讨投资方向。渐渐地,大家不再将他视为来自内陆的“土包子”,交谈氛围始终融洽。在交流中,刘照天曾试探性地打听娄家的近况,但效果不佳——在场的人虽听过娄家之名,却因未曾往来,对其现状知之甚少。
所幸,他最终还是得到了娄家目前的住址,也算如愿以偿。
这段时间,刘照天过得十分潇洒,每日穿行于各大宴会,乐此不疲。华信方面一直留意他的一举一动,发现他除了第一天露面之外,再未踏足公司,也未处理任何正事。
于是,华信总经理韩湘生主动找到刘照天。因二人职级相当,韩湘生态度客气,仅是委婉地询问他的工作计划与下一步安排。
刘照天也意识到,若长期沉溺于社交应酬,势必引起旁人怀疑。因此,他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公司内部。
投资部是新成立的部门,人手不多,业务几乎为零,这为刘照天推行改革提供了便利。他首先梳理了部门的人事架构与组织流程,彻底摒弃原有框架,仿照之前在工厂的做法,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体系。
在他看来,无论是实业还是金融,公司运作的本质并无不同,因此改革推进得颇为顺利。随后,他开始大力扩充信息部门和法律部门。
信息部门能够搜集最新资讯,经汇总后掌握被投资企业的真实状况,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法律部门与财务部门则协同开展尽职调查,尤其法律环节在西方体系下极为关键。若照搬国内旧思路极易出错,必须严格核查项目是否涉及专利侵权——这一领域在国内尚属空白。
若要让华信公司顺利起步,这些环节缺一不可。
刘照天早已谋划,待时机成熟时将推动在港岛设立专利机构,仅靠专利授权收益便可获利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