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悠结束了这次模拟报告后,身旁三张椅子上,两位老师一位师姐都有些沉默。
林悠转过头去,第一眼看到了师姐清澈的眼神。
阿巴阿巴阿巴?
林悠沉吟了两秒,忍不住思索……
四点多了,难道师姐在想晚饭吃什么?
林悠再看向郑教授和齐教授时,看到了两位教授复杂的眼神。
郑教授收回注视着林悠的目光,看了眼旁边的唐贞仪,“贞仪,给你师弟倒杯温水过来。”
唐贞仪老实站了起来,虽然她是林悠的师姐,但很了解目前办公室里的生态位。
林悠>老师≥齐教授>>可怜弱小又无助的唐贞仪
“哦。”
唐贞仪刚起身走到水壶边,就听到背后的齐教授感慨道:“林悠,你真的是第一次以学术报告会的形式做报告?”
林悠老实巴交道:“对啊,齐教授,我才19岁,刚上大一,以前也没地方没机会,给我去做学术报告啊。”
郑教授显然已经接受了关门弟子对于学术报告的熟练,乐呵呵道:“老齐,林悠这孩子啊,学什么东西都快,我之前和他说,让他去网上找找其他数学家的学术报告会视频看看,他肯定已经听进去了,并且看过很多很多视频了。”
林悠闻言,立马笑着献上彩虹屁。
“老师,还是您了解我,报告会的时间定在三月二号后,最近这些天,我其他事都没干,就光看其他数学家的学术报告会视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每天高强度看视频,结合学术报告会的流程和其他数学家的经验,再加上我自己的ppt,我差不多已经能做到熟练。”
端着水杯回来的唐贞仪有些牙疼,对于师弟的“爆肝流”学法,她早就有所领教,还跟着匹配相应的强度学了半学期,全靠……枸杞吊着,不然早就肾虚顶不住了。
果然,唐贞仪刚把水杯递给师弟,就看到老师瞥了自己一眼,虽然老师什么也没说,但她领会到了。
比你天才的师弟这么努力,你也不能掉链子!
听完林悠的话,齐教授羡慕道:“熟能生巧的话谁都知道,但林悠你这岂止是熟练?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做学术报告的时候,是33岁,当时我紧张得手心都是汗,磕磕绊绊的,好悬才没出差错。”
齐教授话音刚落,两位老师就各自当初的学术报告会经历,进行了短暂的回忆交流,不过也没过多占用时间。
林悠结束个人报告的演讲后,接下来还需要进行别的模拟训练。
一场完整的学术报告会里,还安排有问答环节,林悠这场学术报告会,预计的问答时间是20分钟。
不过,这次的学术报告会是单独为林悠召开,不存在超时后,会占用其他报告人的时间,所以,如果参加报告会的人员提出的问题多,林悠的问答环节时长,可能还会相应延长。
等到林悠喝完水润完喉咙,两位老师模拟学术报告会问答环节的模式,开始对林悠进行各项提问。
问答环节同样非常重要,是证明论文出自林悠本人真实性的强大佐证。
如果把一场学术报告会比做一场演出,那么问答环节,就是整场演出的“第二舞台”,甚至是更能定义林悠学术形象的试金石。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做报告是演讲,是可以背下来的,而问答是临场发挥,做不得半点假。
模拟的问答环节里,郑教授和齐教授拿着提前整理出来的许多问题,一一对林悠发问,两位老师的水平都很高,问出的问题很有水平。
不过,林悠关于【勒让德猜想】的证明,是通过系统的100%进度条的词条获取的,系统给林悠补足了关于勒让德猜想的所有相关知识,并且一证永证,含金量极高。
无论是什么问题,林悠都能精准而快速的进行回答。
当然了,唐贞仪也不是凑数的,她也作为“学生代表”,问了几个比较“浅显”的问题。
一整个下午,师生四人在郑教授的办公室里,就林悠的报告会第一场进行了全方位的演练。
晚饭,林悠和唐贞仪出去吃饭,刚出数院大楼,唐贞仪小声问道:“师弟,你晚饭要去和你的英语老师吃吗?我没关系的,我一个人去吃也行。”
林悠:“……”
前有王淳游新月,现有师姐唐贞仪,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啊!
林悠低沉着嗓音,“师姐,你在南都市人脉广,知不知道哪里有暗网据点,可以买凶杀……”
唐贞仪后退一步,双手交叉做达咩状,告饶道:“师弟!师弟!同门手足,何必相残?我瞎了!什么都不会再乱说了!”
林悠这才笑了笑,“我说的是买凶杀鸭子,我最近想喝老鸭汤了!”
唐……唐老鸭?!
师弟想吃我?!
林悠在来南都市的高铁上,就告诉过殷姐姐,到学校后,会一直忙报告会的相关事情。
离开北区,林悠先带着唐贞仪去小区楼下取了车,然后开车带着唐贞仪去吃晚饭。
最终还是唐贞仪请客,两人出去吃的——老鸭汤。
晚饭结束,林悠和唐贞仪又回到了数院大楼。
两位老师住的都不远,因为年关未过,家里有亲朋好友在,两位老师都是专门回家去吃晚饭。
吃饭前,郑教授已经约好了,晚上七点半再进行第二场的报告会练习。
这场报告会共有两天,第一天是关于勒让德猜想的证明,第二天是林悠那篇关于NS方程的论文。
后者比前者逊色,但也是近期在NS方程上一个亮眼的成果,作为配菜绰绰有余。
林悠没有拒绝这一项安排的原因,也是因为三月一日他就能顺利晋升LV3研究者,尝试建立NS方程的相关词条进度条,或许,生成的一系列进度条锦囊任务里,会有关于报告会的?
再说了,一场报告都做了,第二场又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