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时,李怀德才踩着自行车回到家属院。
车后座上绑着的网兜装着老丈人塞的一袋茉莉花茶,茶叶在帆布包里轻轻晃动,茶香混着晚风飘进鼻腔,却压不住他心头翻涌的思绪。
下午从老丈人家出来时,那番语重心长的叮嘱还在耳边回响。
老丈人赵建国在工业部待了将近二十年,从科员做到副部长,见惯了官场浮沉,极少对谁如此郑重。
当时老人坐在红木沙发上,手指摩挲着青花茶杯的边缘,眼神沉得像深潭:“怀德,这次调你去轧钢厂当第一副厂长,表面是提拔,实则是考验。区里盯着那厂子的人多,你要是能站稳脚跟,下一步进部里就顺理成章。可要是栽了跟头,这辈子大概率也就停在处级了。”
李怀德当时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轻声问:“岳父,我听说轧钢厂的杨厂长背景硬,性子又急,是不是要多提防他?”
老丈人却摆了摆手,眉头皱得更紧:“杨卫民虽然有些背景,但是脾气冲,心思直,你顺着他的脾气来,再在生产上帮他出些力,他未必会针对你。真正要当心的,是个叫李末的年轻人。”
“李末?”李怀德愣住了,他提前查过轧钢厂高层干部的名单,没见过这个名字,“他是什么职位?背景很厉害?”
“职位不算高,医务部和保卫科两个部门的负责人。”
老丈人呷了口茶,声音压得更低,“但背景深不可测。他是军区大院长大的,跟总参谋部张部长、外交部王司长都有关系,甚至他小时候就是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长大的。更重要的是,这年轻人自己有本事,去年化工厂爆炸,他带着医务部的人冲在最前面,徒手扒开废墟救了三个工人,还凭着医术稳住了十几个重伤员的性命,当时好多领导都在现场看着,印象极深。后来厂里闹盗窃团伙,偷了仓库里的钢筋,也是他带着保卫科的人蹲了三天三夜,把人赃并获,还顺藤摸瓜揪出了供销科的内鬼。”
李怀德听得心头一震,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沿:“这么厉害的人,怎么没往上调?部里和区政府应该抢着要才对。”
“他自己不愿意。”
老丈人叹了口气,眼神里带着几分欣赏,“上面三次调令,一次去市局刑侦科当副科长,一次去区政府办公室当秘书,还有一次去区委组织部,都被他推了。说什么‘轧钢厂的工人需要有人管健康,厂区安全也得有人盯着’,非要留在厂里干实事。你想想,这种有背景、有能力还不图权位的人,最是不好惹。他要是想跟你作对,根本不用自己动手,随便透个话出去,就有人帮他解决麻烦。”
最后,老丈人放下茶杯,盯着李怀德的眼睛,语气严肃得近乎严厉:“怀德,你记好了,到了轧钢厂,别的人你怎么处都好,唯独不能得罪李末。他这人据我观察,没什么野心,不喜欢争权夺利,只要你不惹他,不碰他身边的人,他不会管你跟杨卫民怎么斗。可你要是敢动他的人,或者给他使绊子,就算是我,也保不住你。”
这番话像一块石头砸在李怀德心里,沉甸甸的。
他连夜把轧钢厂的资料翻了三遍,终于在医务部的报表里找到了李末的名字——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白大褂,眉眼干净,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看起来温和无害,可想到老丈人的叮嘱,李怀德却不敢有丝毫轻视。
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在轧钢厂门口见到李末时,李怀德压下了作为新领导的架子,主动走上前伸出手:“你就是李末同志吧?我是李怀德,刚到厂里任副厂长,以后还请多指教。”
李末当时正在跟保卫科的干事交代工作,闻言转过身,握住他的手,语气平静:“李副厂长客气了,都是为厂里做事,应该的。”
那双手很有力,掌心带着一层薄茧,不像是常年坐办公室的人,倒像经常干体力活的工人。
李怀德心里又咯噔一下,越发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下午两点,轧钢厂的领导例会准时召开。
会议室里的气氛有些微妙,长条木桌的主位上坐着杨卫民,他穿着深蓝色的工装,眉头皱着,脸色不太好看——显然,对于上面派来一个第一副厂长分权,他心里是有些不满的。
李怀德坐在杨卫民左手边,手里拿着笔记本,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目光扫过在座的中层干部。
车间主任老张低着头,手指抠着桌面。
采购科的老王眼神飘忽,时不时瞟一眼杨卫民。
财务科的李科长则拿着笔在纸上胡乱画着,显然都在琢磨这位新副厂长的来头。
会议开始后,杨卫民先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先说说最近的生产情况。上个月的钢材产量比计划少了五十吨,主要是三号高炉出了点问题,检修了三天。接下来必须赶上来,区里下个月要检查,要是产量不达标,咱们谁都别想好过。另外,安全生产必须强调,昨天二车间有个工人没戴安全帽,差点被掉下来的钢管砸到,这种事以后绝对不能再发生!”
他说话的时候,没人敢插嘴,会议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等杨卫民说完,他看向李怀德,语气缓和了些:“李副厂长刚到,有什么要说的?”
李怀德放下笔,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杨厂长说得很对,生产和安全都是厂里的大事。我刚到厂里,对各个部门的情况还不熟悉,以后还要靠各位多支持、多配合。我看了一下上个月的报表,供销科在原材料采购上有些滞后,导致三号高炉检修后没能及时恢复满负荷生产。还有人事科,车间申请的技术员到现在还没配齐,这些都得尽快解决。生产是核心,供销和人事是保障,咱们得齐心协力,把效益再提上去一个台阶,让工人师傅们能多拿点奖金。”
这番话没有官腔,直指问题核心,还提到了工人的奖金,下面的干部们明显松了口气。
老张抬起头,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可。
老王也停下了飘忽的目光,认真地看向李怀德。
接下来,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依次汇报工作。
轮到李末时,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身姿挺拔,语气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医务部最近在做冬季流感预防,已经给各个车间发了消毒水和必备药物,还安排了医生每周去车间巡诊两次。保卫科加强了厂区巡逻,重点盯防了仓库和财务科,还在围墙上加了铁丝网,目前没有发现异常。
简单两句话,把两个部门的工作说清楚,没有多余的修饰,也没有邀功的意思。
李怀德抬起头,目光落在李末身上,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李部长,冬季流感预防很重要,一定要落实到位,不能只是发了药就不管了,得督促车间按时消毒,让工人师傅们注意保暖。保卫科的工作也不能松懈,最近厂里人事变动大,难免有人心思活络,仓库里的钢材和机器零件都是贵重东西,得盯紧点。”
“放心,李副厂长,都安排好了。”李末点点头,没有多余的话,坐回了座位上。
整个会议期间,李怀德的目光时不时地落在李末身上,仔细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他发现,李末很少说话,大多数时候都在低头记录,笔尖在笔记本上快速移动,偶尔抬头时,眼神也很平静,既不像其他干部那样紧张,也没有丝毫的焦躁,完全不像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该有的沉稳。
更让李怀德在意的是,当杨卫民说话时,其他干部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出。
当他自己提问时,老张他们也都显得有些局促,只有李末,始终保持着从容,回答问题时不卑不亢,既不刻意迎合,也不故意抵触,仿佛无论谁来当领导,他都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
“这个李末,果然不简单。”李怀德在心里暗暗想道。
他原本以为,老丈人的话可能有些夸张,可现在看来,这个年轻人比他想象中还要沉稳、还要有城府。
这种人要么不惹事,一旦惹到他,绝对是个硬茬。
而李末,也在暗中观察着李怀德。
他注意到,李怀德虽然看起来温和,说话也客气,但提问时却很犀利。
老张汇报车间生产时,说“产量基本达标”,李怀德立刻追问“基本达标是差多少?具体差在哪道工序?有没有解决办法?”,逼得老张不得不拿出报表,当场算清楚数据。
老王说“原材料采购没问题”,李怀德又问“为什么三号高炉检修后,原材料晚了两天到?是供应商的问题还是咱们对接的问题?”,让老王额头冒了汗。
而且李怀德很会做人。
杨卫民强调安全生产时,他适时补充:“杨厂长说得对,安全是底线,我建议人事科下周组织一次安全培训,让每个车间都派代表参加,重点讲一讲高空作业和机械操作的注意事项。”
既顺着杨卫民的意思,又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还把任务分给了人事科,不抢杨卫民的风头,又体现了自己的能力。
面对下面干部的汇报,他也能提出合理的建议。
财务科说“资金周转有些紧张”,他就说“可以跟银行申请短期贷款,或者跟供应商商量延迟付款,我以前在机床厂的时候处理过类似的情况,回头可以把经验分享给你”,态度诚恳,不摆领导架子。
“难怪他能在原剧里笑到最后。”李末心里有了判断。
原剧里,李怀德靠着圆滑的处世和精准的判断,不仅在轧钢厂站稳了脚跟,还一步步升到了厂长的位置,成为了实权派。
他比杨卫民更懂人心,比其他干部更有能力,情商也高,知道怎么平衡各方关系。
若是李怀德能跟他和平相处,不碰他的底线,那么以后厂里的工作或许会更好开展。
毕竟,李怀德在管理和协调上有优势,而他可以专心做好医务和保卫的工作,不用操心太多杂事。
但是,李末也没忘记原剧里李怀德的一个致命缺点——好色。
原剧里,李怀德刚到厂里没多久,就发现了食堂管理员刘岚偷拿粮食的把柄,不仅没有上报,反而以此威胁刘岚,逼她做自己的情人。
后来还对秦淮茹产生了心思,不过最后因为傻柱的原因没能得逞,但也暴露了他骨子里的好色。
现在,刘岚是他的人,秦淮茹也是他的人。而且她们俩还成了食堂和人事科的骨干。
还有娄晓娥、夏梦秋、姜诗雅、于莉、秦淮茹、秦京茹、周婉莹、冉秋叶、何雨水、于海棠,这些在厂里工作的漂亮女人,一个个可都是他的禁脔,都是他要守护的人。
“若是李怀德敢动歪心思,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李末的手指在笔记本上轻轻一顿,眼神冷了几分。
他不是原剧里那些软弱可欺的普通人,现在的他有能力,也有人脉,更有保护身边人的底气。
要是李怀德敢像原剧里那样打自己女人的主意,他不介意废了他的男性功能,让他这辈子都没法再打别人女人的主意。
想到这里,李末抬起头,看向李怀德,眼神里带着几分意味深长。
那眼神里有审视,有警惕,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警告,像是在告诉对方:我知道你的底细,也知道你的弱点,别来惹我。
恰好此时,李怀德也正在看他。
当他对上李末的眼神时,心里突然咯噔一下,像是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那眼神太复杂了,不像一个年轻人该有的锐利,反而像一把藏在鞘里的刀,虽然没拔出来,却能让人感受到寒意。
李怀德下意识地移开了目光,端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水,却发现杯子里的水已经凉了。
他心里莫名地有些发慌,原本对轧钢厂的信心,也因为这个叫李末的年轻人,多了几分不确定。
会议结束后,干部们陆续离开,李怀德叫住了李末:“李部长,你等一下,我还有点事想跟你聊聊。”
李末停下脚步,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李副厂长,您说。”
李怀德看着他,斟酌着语气:“医务部和保卫科都是厂里的重要部门,以后厂里要是有什么应急情况,还得靠你多费心。晚上要是有空,我做东,请你去外面吃个饭,咱们好好聊聊工作。”
他想试探一下李末的态度,也想拉近关系。
李末却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吃饭就不用了,李副厂长。工作上的事,您随时找我就行,我一定配合。今天傍晚我还要在厂子里巡视一次,就不陪您了。”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会议室,留下李怀德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眉头皱得更紧了。
“这个李末,果然油盐不进。”
李怀德心里叹了口气,越发觉得,在轧钢厂的日子,恐怕不会像他想象中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