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杨树镇的安置点,周惟清正仔细巡查着每一个角落。他看到一位老人正抱着小孙子,神情有些不安,便走过去,蹲下身,温和地问道:“老人家,这里还住得惯吗?吃的喝的都够吗?”
老人认出是周县长,有些激动,连连点头:“够!够!周县长,您怎么也来了?外面雨那么大……”
“我来看看大家。”周惟清拍了拍老人的手,又摸了摸孩子的头,“放心,有党和政府在,一定会保障大家的安全。等雨停了,确定安全了,再送大家回家。”
他起身,对安置点的负责人叮嘱:“一定要确保热水供应,注意卫生防疫,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要特别关照。有什么困难,直接向指挥部报告!”
安排完安置点的事务,周惟清才稍微有空隙想起姜南星。他拿出手机,看到屏幕上没有任何她的新消息,眉头微蹙,心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知道她肯定也在一线奔波,这样的天气……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她的电话,却只听到关机的提示音。他的心猛地一沉,但随即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了解她,她不是莽撞的人,一定是在信号不好的地方,或者……他不敢深想,立刻又拨通了中心值班室许笑笑的电话。
“许笑笑,姜课长和你联系过吗?”
“周县长!课长她和志远哥、谢兵哥去药材基地了,刚才信号断断续续的,最后联系时说在茯苓基地那边,之后手机就打不通了!”许笑笑的声音带着焦急。
周惟清的心揪紧了,茯苓基地靠近山脚……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翻腾,语气尽量平稳:“知道了。保持通讯畅通,有她的消息立刻通知我。”
挂了电话,他站在安置点门口,望着外面依旧肆虐的暴雨,紧握的拳头指节有些发白。他默默在心里说:南星,一定要平安。
这一夜,对英林县的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不眠之夜。指挥部里灯火通明,电话和对讲机的声音几乎没有停过。周惟清和何明辉轮流坐镇,协调各方力量,应对着不断传来的险情报告。抢险队员们奋战在堤坝、道路、受淹的村庄和基地。医护人员坚守在岗位,安置点的工作人员彻夜未眠地照顾着转移群众。
凌晨时分,在肆虐了数个小时后,暴雨终于如同发泄完了所有怒气,渐渐减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中雨。指挥部里,各种信息陆续汇总过来。
“报告周县长,全县各水库运行平稳,水位均在警戒线以下!”
“主要交通干道基本畅通,部分乡村道路出现塌方和积水,正在组织抢通!”
“各危险区域群众已基本转移安置完毕,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农业方面,部分低洼农田和基地受淹,具体损失还在统计中……”
一条条相对积极的消息,让彻夜未眠的周惟清和所有抢险人员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虽然损失不可避免,但最重要的是,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英林县上下齐心,干部冲锋在前,群众积极配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周惟清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临时指挥部,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湿漉漉的头发。他再次尝试拨打姜南星的电话,这次,电话接通了!
“南星!”他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急切和沙哑。
“惟清……”电话那头传来姜南星同样疲惫却让他心安的声音,“我没事,刚从茯苓基地出来,手机刚才没电了。你那边怎么样?”
听到她安然无恙,周惟清一直悬着的心才彻底落回实处,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我没事。杨树镇这边情况基本控制住了。你……辛苦了。”
“你也一样。”姜南星的声音透着温暖的理解,“我们都还好,药材基地损失了一些。所有培育菌棒都没问题。”
“那就好。”周惟清顿了顿,千言万语涌到嘴边,最终只化作一句,“注意安全,早点回去休息。”
“你也是。”
挂了电话,周惟清只觉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但精神却因为得知她平安而轻松了不少。
雨还在下,但最危险的时刻似乎已经过去。天边,隐约透出了一丝黎明的微光。
周惟清站在指挥部门口,望着窗外依旧昏暗但雨势渐缓的天空,对身边的夏云州等人说道:“通知下去,抢险人员分批轮换休息。雨停之后,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要立刻跟上。水利、交通、农业、卫健……各部门要拿出方案,尽快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是!惟清!”夏云州立刻应道。
“另外,”周惟清顿了顿,声音虽然疲惫,却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这次暴雨,检验了我们的应急体系,也考验了我们的干部。通知县委办,对抢险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大力宣传表彰。我们英林的干部,是经得起考验的!”
他的话语,如同这雨后的微光,驱散了人们心头的阴霾,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力量。天灾无情,但在这场与暴雨的搏斗中,英林县干群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却如同风雨中屹立不倒的旗帜,格外鲜明,也格外温暖。
第二天清晨,雨彻底停了。天空如水洗过般澄澈,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满是积水但已恢复平静的大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
姜南星一早便带着中心的骨干,赶往杨树镇查看阳光绿谷的损失情况,并与项目团队一起研究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方案。在基地,她看到了周惟清,他正和水利、农业部门的专家一起,勘察水毁设施,商讨修复计划。
两人隔着一段忙碌的人群,目光相遇。周惟清的脸上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眼底有着明显的血丝,下巴上也冒出了青色的胡茬,但身姿依旧挺拔。姜南星看着他,心中百感交集,有心疼,有骄傲,更有一种共同历经风雨后的踏实与坚定。她朝他微微点了点头,用眼神传递着支持和理解。她看到他虽然疲惫,但眼神清明,指挥若定,正在有条不紊地部署着灾后重建工作。
周惟清也对她点了点头,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确认她虽然略显憔悴但精神尚可,便又转身投入到与专家的讨论中。他们之间,无需过多言语,所有的情感与默契,都融入了这并肩作战的每一个瞬间,融入了对这方土地和人民共同的责任与守护之中。
风雨过后,英林依旧,而有些东西,在历经洗礼后,变得更加坚韧,更加深沉。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战友之间的情谊也更加牢固。而对于周惟清和姜南星而言,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不仅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更是一次灵魂的淬炼,让他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彼此的担当与赤诚,也让他们的感情,在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历练中,沉淀得愈发厚重与珍贵。前方的路或许仍有挑战,但他们知道,只要携手同行,便无所畏惧。
傍晚时分,姜南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她先是回了一趟单位,和许笑笑一起将各处的损失情况和恢复进展汇总成报告。走出办公楼时,天色已晚。她没有犹豫,先去了一趟超市,买了新鲜的小米和蔬菜。
回到他们共同的家,打开灯,温暖的光线驱散了室内的昏暗。接着系上围裙,走进厨房。她淘好小米,加入适量的水,放在灶上用文火慢慢熬煮。然后开始清洗蔬菜,动作麻利地切好,准备做两个清淡小炒——一个蒜蓉西兰花,一个清炒山药片。
厨房里很快弥漫起小米粥特有的醇厚香气和蔬菜的清新味道。姜南星专注地守着粥锅,偶尔搅拌一下。窗外的夜色渐深,万家灯火次第亮起。而她在这里,为他点亮一盏灯,准备一顿简单的饭菜,等待着他的归来。
时间在等待中缓缓流逝。粥熬好了,菜也炒好了,都用盖子盖着保温。姜南星看了看时间,已经快晚上九点了。周惟清还没有回来。她走到客厅沙发上坐下,拿起一本农业期刊想看一会儿,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将近十点时,门外终于传来了钥匙转动锁孔的声音。姜南星立刻从沙发上站起来,快步走到门口。
门开了,周惟清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看起来比姜南星想象的还要疲惫。平日里熨帖整齐的衬衫皱巴巴地贴在身上,沾着已经干涸的泥点,头发也有些凌乱,俊朗的脸上写满了倦容,眼底的血丝更加明显,嘴唇甚至因为缺水和劳累而显得有些干裂。他一手提着公文包,另一只手似乎下意识地按着胃部。
“回来了。”姜南星迎上前,接过他手中的公文包,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心疼。
“嗯。”周惟清看到她,紧绷的神经似乎松懈了一丝,勉强扯出一个安抚的笑容,“不是让你先睡,不用等我吗?”
“睡不着。”姜南星轻声说,帮他脱下沾了泥渍的外套。“你先坐一会,我去将浴缸的水放好,你先去泡个澡,解解乏。”
周惟清确实感到浑身像散了架一样,尤其是肩膀和手臂,酸胀无比。胃部也隐隐传来不适感。听到姜南星细心的关照,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好。”他没有推辞,点了点头,声音沙哑。
水放好后,他走进卧室,拿了睡衣,脚步有些虚浮地走进了浴室。温热的水汽扑面而来。他脱掉衣服,将自己沉入满浴缸的热水中,温暖瞬间包裹了全身的冰冷和酸痛,让他忍不住发出一声满足的喟叹。他闭上眼睛,靠在浴缸边缘,极度的疲劳如同潮水般涌来。
姜南星在厨房,将温着的小米粥和菜又稍微加热了一下,摆放在餐桌上。她侧耳倾听,浴室里只有微弱的水声。她耐心地等了一会儿,估算着时间,觉得他应该泡得差不多了,却迟迟不见他出来。又过了十分钟,浴室里依旧安静。一种莫名的担忧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