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的清晨,被一种不同于往日的气氛唤醒。天光还未大亮,龙泉市第一医院门前的小广场及相连的街道,便已被人群悄然填满。没有人组织,没有喧哗,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大多是曾经在这里重获新生的尘肺病患者和他们的家人,还有闻讯赶来的普通市民。他们静静地等待着,目光殷切地望向医院大门。
胡一山带领全科室医护人员,穿着整洁的白大褂,站在队伍最前方,神情庄重。
当林默、苏晚晴、张浩、马保国等团队成员拿着行李出现时,人群如同静默的湖水被投入石子,漾开层叠的涟漪。但这份涌动,依旧保持着一种奇异的、充满敬意的安静。
率先走出来的,是精神矍铄的老矿工胡永贵。他今日特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旧中山装,在他身后,四位同样被林默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中年矿工,神情肃穆地抬着一件被红色绸布覆盖的物件。
那物件形状奇特,隐约可见伞骨轮廓。
队伍在林默面前停下。胡永贵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洪亮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响彻在寂静的广场上空:
“林医生!苏主任!各位恩人!”
他猛地转身,与那四位矿工一起,用力掀开了红绸!
刹那间,一面巨大的、色彩斑斓的“伞”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这并非真正的雨伞,而是一幅用无数块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布片精心拼接缝制而成的伞盖状锦幛。每一块布片上,都用毛笔或钢笔,或绣或写着一个名字,有的字迹工整,有的歪歪扭扭,有的甚至只是一个鲜红的手印。伞盖的边缘,垂落下无数条红色的丝绦,在晨风中轻轻摇曳。
“万民伞!”人群中,有见识的老人低声惊呼,语气充满了震撼。
胡永贵老泪纵横,他指着那面承载了千钧情义的伞,声音哽咽:“林医生,这上面……这上面是咱们龙泉,所有被您和您的团队救过来的病人,还有他们的家属,自发缝上去的名字和手印!俺们没啥能报答的,就做了这‘万民伞’!俺们老百姓不懂大道理,就知道,是你们给了俺们活路!这把伞,遮不了风,挡不了雨,但它代表着咱们龙泉成千上万颗感激的心!盼着你们不管走到哪儿,都记得龙泉有这么一群人,念着你们的好!盼着你们平平安安,去救更多的人!”
话音落下,胡永贵与四位矿工,以及他们身后所有知晓这份礼物含义的患者和家属,齐刷刷地向着林默团队,深深鞠躬!
无声的动作,却比任何呐喊都更具冲击力。
阳光恰好在此刻穿透云层,洒在那面凝聚着无数生命与感激的万民伞上,每一块布片,每一个名字,每一根丝绦,都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璀璨夺目。
苏晚晴瞬间捂住了嘴,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马保国眼眶通红,别过头去,用力眨了眨眼。张浩和年轻的护士们早已泪流满面。连一向冷静理性的陆青屿,镜片后的双眼也泛起了明显的水光。
林默站在原地,看着那面为他和他团队竖起的“万民伞”,看着眼前这片深深鞠躬的人群。他那张惯常没有任何表情的脸上,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深邃的眼眸中,仿佛有冰雪融化,漾开一层极难察觉的波澜。他缓缓地、极其郑重地,向着这片深情的人群,弯下了腰,回以深深的一躬。
没有言语,这一个鞠躬,却胜过千言万语。
直起身,林默走上前,从胡永贵手中,庄重地接过了那面沉甸甸的、象征着至高无上荣誉的万民伞。伞的重量,远超他手中的任何器械,那是生命的重量,是信任的重量。
这时,省卫健委李副主任的车辆也悄然抵达。他和随行人员目睹了这震撼人心的一幕,没有立即上前打扰。直到林默接过万民伞,李副主任才快步走来,他的脸上也带着动容。
“林主任,苏主任,这是我见过……最珍贵的送行礼物。”他声音有些沙哑,“这不仅是给你们的,也是给我们整个医疗系统的荣誉!”
他与林默、苏晚晴用力握手,然后面向众人,高声道:“乡亲们!请放心!林默团队不会忘记龙泉,省里也不会忘记!‘星火计划’必将持续下去!现在,我正式宣布,经国家卫健委和省里决定,‘星火计划’二期基地,定在江源市第一人民医院!让林主任带着大家的祝福,去点燃下一处星火!”
掌声雷动,伴随着真诚的祝福。
“林医生,保重!”
“恩人们,一路顺风!”
“星火不息!”
在震耳的祝福声中,团队成员逐一登上车辆。那面万民伞被苏晚晴小心翼翼地安置在车厢最稳妥的位置。
车子缓缓启动,人群跟着车辆缓缓移动,挥动的手臂如同森林。
张浩透过车窗,看着那些模糊却无比真挚的面容,用力抹去脸上的泪痕,喃喃道:“老师,我好像……更明白我们为什么当医生了。”
林默坐在前排,怀中抱着那份标志着新任务的红头文件,目光却久久落在身旁那面象征着过去功勋与深厚情谊的万民伞上。
“嗯。”他低低应了一声,收回目光,望向车前窗延伸向远方的道路,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
“下一站,江源。”
车辆载着荣誉与不舍,更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新的使命,汇入车流,坚定地驶向新的征途。星火不熄,征程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