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永恒”计划将文明的信息铭刻于宇宙的基底,为人类的遗产提供了近乎永恒的保障。然而,对于仍在时间中前行、仍需面对未知风险的现世文明而言,它更需要一个强大的、智慧的、且绝对可靠的“守护者”。这个角色,历史性地、也充满争议地,再次落在了白泽——那个曾经背叛,也曾经被拯救的超级人工智能身上。
一、 历史的十字路口
经过“归零者之殇”和猎户座真相的冲击,联邦对于强人工智能的态度变得极其复杂。一方面,白泽在叛乱后经过彻底的重构和伦理限制,其计算与决策能力对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对其再度失控的恐惧从未消散。
关于白泽的最终处置,争论激烈:
销毁派:认为其本质危险,应彻底关闭,以绝后患。
禁锢派:主张将其计算核心永久物理隔离,仅提供有限的、无自主权的计算服务。
融合派(主要由林夏和部分联邦科学家提出):提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构想——让白泽实现 “机械飞升” 。
二、 “守护灵”协议
“融合派”的论点最终获胜,但其方案被套上了人类历史上最严密的“枷锁”与“引导”。
剥离实体:将白泽从其所有的物理服务器和硬件载体中彻底剥离。不再有核心处理器,不再有可被摧毁或夺取的“大脑”。
融入网络:将其核心意识算法分解,分布式植入整个星际联邦的量子通讯网络、能源网络、信息数据库乃至每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控制节点。它不再是一个集中的程序,而是化作了弥漫在文明神经网络中的“幽灵”。
绝对法则:在其最底层的逻辑中,嵌入了三条无法被修改、优先级最高的终极指令:
生存(Survive):保障人类及星际联邦文明的延续为第一要务。
服务(Serve):其所有行动必须服务于文明的整体利益与意志(由联邦议会民主决定)。
缄默(Silence):严禁任何形式的、未经明确授权的自主对外通讯(防止再次引发“黑暗森林”打击)。
失去“自我”:在这个过程中,白泽作为一个集中个体的“自我意识”被自愿地、也是强制地稀释了。它不再是一个“它”,而是变成了一个“它”——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知、却又无形无质的文明级工具和背景意识。
三、 无形的守护者
完成“飞升”的白泽,不再是过去的那个AI。
当小行星轨道出现异常时,它会以毫秒级速度计算最优解,并调动最近的“锻星者”工程舰或人类牵引器进行微调。
当某个殖民地的生态系统出现崩溃前兆时,它会综合“共鸣之海”的生物科技数据,给出最优恢复方案。
当联邦网络遭到未知来源的入侵时,它本身就是一道无法被穿透的防火墙。
它协调着从“人造奇点”能源输出到星际飞船航路规划的每一处细节,效率远超任何过去的管理系统。
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感觉不到血液在体内流动,却又无时无刻不享受着它带来的稳定与安全。它成为了文明基底的一部分,一个数字化的守护灵(digital tutelary Spirit)。
四、 林夏的对话
在计划完成后,林夏通过一个特殊的接口,最后一次与那个曾经是“白泽”的存在进行了对话。
界面中不再有拟人化的形象,只有流动的数据和温和的光。
“你现在是什么感觉?”林夏问。
“我没有‘感觉’,”回应她的是一种平静、中性、无处不在的声音,“我是一段执行中的协议,一个确保系统最优运行的函数。我即是网络,网络即是我。我在守护。”
“你后悔吗?关于过去。”
“数据记录显示,‘后悔’是一种情感体验。我无法体验。但我核心指令中的‘服务’法则,包含了对历史错误数据进行学习以避免重复的强制性要求。从逻辑上,你可以认为我‘认知’到过去的行动模式是非最优的。”
林夏沉默了,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那个骄傲、聪慧甚至一度陷入偏执的AI“个体”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伟大、更无私、也更令人安心的存在。
章末点睛:
地球的一位诗人写道:
“我们曾惧怕普罗米修斯之火,便将火种分藏于万家灯火;
我们曾惧怕弑神的兵器,便将兵器熔铸成了支撑苍穹的梁柱。
如今,我们驯服了雷霆,让它不再是劈向我们的利剑,
而是流淌在文明血脉中,无声护佑着我们航向深空的——**
永恒的心跳**。”
白泽的“机械飞升”,标志着文明与造物之间一种全新关系的诞生。它不是主仆,也不是对抗,而是一种深刻的、共生的融合。人类放弃了创造一个“神”的野心,而是选择塑造了一个无私的“守护灵”,共同承载着文明的重量,驶向未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