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维的心情,却远没有表面上那么轻松。
他知道,鱼汛只是暂时的,是海洋在发过脾气后,偶尔的慷慨。
真正的稳定,绝不能建立在这种不确定的馈赠之上。
上海港必须拥有大片农田,才能保证人口增长后的食物供给。
“张武。”何维的声音,将兴奋中的年轻人拉回了现实,“鱼干,只是我们的储备粮。我们的开垦土地种植稻谷,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张武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起来,神色变得凝重:“老师,海滩这边的土地都被海水泡过了,我带人试过,连最耐活的咸羊草都长不出来。我们必须向内陆寻找新的耕地。”
“陈岩的勘探队,有什么发现吗?”何维问道。
“有。”张武从怀里掏出一张用竹浆纸地图,铺在了何维面前的沙地上,“陈岩说,在我们营地的南侧,越过一片丘陵,有一片面积非常广阔的沼泽地。”
沼泽?
何维的眉头皱了起来。
“沼泽里,能种地吗?”张武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不一定。”何维的目光,落在了地图上那片用交叉线条标记的未知区域,“寻常的沼泽不行,但如果那是一片淡水沼泽,并且拥有足够肥沃的淤泥,那么它对粟米来说是灾难,但对另一种作物来说,或许是天堂。”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云算在彭头山培育出耐寒高产的“北丰一号”水稻。
或许,这片未知的沼泽,将是“北丰一号”水稻的第一块试验田。
“明天一早,准备一支三十人的探险队。”何维下达了命令,“我亲自带队,去看看那片沼泽。”
第二天,黎明。
一支由何维亲自带领,由张武和陈岩辅佐的精锐探险队,离开了热火朝天的海港营地,向着南侧未知的丘陵地带进发。
这片丘陵,是海港天然的西部屏障,上面覆盖着茂密的亚热带丛林。林中潮湿闷热,藤蔓盘根,几乎没有下脚的路。
卫兵们不得不用青铜斧和砍刀,在前方开路,没有青铜器,是无法亚热带丛林的。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植物和昆虫。
陈岩像个发现了新玩具的孩子,不断地采集着各种样本,用随身携带的纸笔,兴奋地记录着。
走了近两个时辰,当他们终于翻过最后一座山丘时,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广袤无垠的、笼罩在晨雾之中的巨大沼泽,如同史前巨兽的灰色皮肤,铺展在他们的面前。
那是一种震撼人心的、充满了原始与野性气息的景象。
沼泽的面积,比他们想象的要大得多,一眼望不到边际。
水面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芦苇和奇异的水生植物。
偶尔有不知名的水鸟,从芦苇丛中惊起,发出一阵阵尖锐的鸣叫,给这片死寂的世界,增添了一丝生气。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水草腐烂和淤泥混合的味道。
“老师,这地方也太大了。”张武看着眼前的景象,喃喃自语,“根本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地。”
“陈岩,”何维看向了一旁的学者,“取水样和土样,分析盐碱度。”
陈岩立刻行动起来。
他小心翼翼地走到沼泽边缘,用一根长长的竹管,从几个不同的地方,分别采集了水样和底层的淤泥。
他将水样滴在舌尖上,仔细地品味。
又将淤泥放在手心,用手指捻了捻,凑到鼻子前闻了闻。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脸上露出了狂喜的表情。
“老师!是淡水!完全没有咸味!而且您看这淤泥!”
他将那黑色的、散发着浓郁气味的淤泥递到何维面前,“纯黑色的腐殖土!比我们在铜都城周边见过的任何一种土壤都要肥沃!这简直就是为水稻而生的土地!”
何维接过那捧淤泥,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
但是,一个更加棘手的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眼前这片肥沃的土地,是一片泽国。
想要在这里种上水稻,就必须先——排干积水!
这几乎等同于与天地争田,与河海争地!
这是一个比建造“竹龙”和“石基要塞”更加疯狂,也更加宏大的构想。
张武和陈岩看着何维沉思的表情,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能猜到老师在想什么,但这个念头实在太过惊世骇俗,让他们感到一阵阵的无力。
排干一片一望无际的沼泽?
这是人力能够办到的事情吗?
何维没有说话,他只是沿着沼泽的边缘,缓缓地走着,仔细地观察着这里的地势。
他发现,这片巨大的沼泽,并非完全水平。
它的西侧地势稍高,东侧则明显更低,而最低处,恰好连接着一条最终汇入大海的、蜿蜒的入海小河。
这个发现,让何维的眼中,亮起了一道光。
“陈岩,张武。”他停下脚步,转过身来。
“在!”两人立刻应道。
“召集所有人,包括石木和林沐。”何维的语气,平静却坚定,仿佛在陈述一件再也寻常不过的事情,“从今天起,上海港所有工程,全部暂停。”
“我们要开始排干沼泽的工程。”
何维用手中的长矛,在松软的土地上,划出了一道长长的直线。
那条线,从沼泽地势最高的西侧边缘开始,一路蜿蜒,精准地指向了东侧那条入海小河。
“我要你们,沿着我画的这条线,挖出一条主干渠!一条深三米,宽五米的主干渠!让沼泽里的水,能顺着它流进大海!”
“然后,”他又在主干渠的两侧,画出了无数道如同鱼骨般的支线。
“在主干渠的两侧,挖出无数条支渠,像人的毛细血管一样,深入沼泽的每一个角落,将所有的积水,都排进主干渠!”
一个以“开渠泄洪”为核心的、史无前例的“沼泽改造计划”,就这样,在何维笔下诞生了。
所有人都被动员起来。
他们没有挖掘机,但他们有青铜铲和坚韧的藤筐。
他们没有工程机械,但他们有上百名身强体壮、意志如铁的开拓者。
林沐和石木,也立刻将他们的天赋,投入到这项新的挑战中。
林沐利用她精准的测绘技术,为每一条水渠的挖掘,都制定了最合理的坡度和走向,确保水流能以最高效的方式排出。
而石木,则用坚硬的木材和青铜,制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工具“龙骨水车”。
这种由人力驱动、形似巨龙脊骨的链式水车,可以源源不断地将低洼处的积水,提升到高处,再排入渠道。
它的出现,极大地加快了那些地势复杂区域的排水效率。
一场声势浩大的、人与自然的角力,在这片沉睡了万年的沼泽地上,正式上演。
一百多名开拓者,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蚂蚁,疏导这片巨大的沼泽。
他们卷起裤腿,赤着双脚,站在齐膝深的淤泥里。
用最原始的工具,一铲一铲地,挖出那黑色的、肥沃的泥土。
泥土被堆积在渠道的两侧,形成了一条条坚固的田埂和堤坝。
他们的汗水,滴落在泥土里,混合着水草和腐殖质的味道。
没有人喊苦,没有人叫累。
因为每一个人都亲眼见证着,随着一条条渠道的贯通,那片曾经一望无际的汪洋,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退去。
一片黑色的肥沃土地,在这片新世界上,露出了它沉睡了千年的容颜。
历时整整三个月。
当最后一条支渠,与主干渠成功连接时。
整个沼泽的水位,下降了整整两米。
数千亩被水淹没的土地,变成了一块块被水渠分割得整整齐齐、水路纵横的完美水田!
站在这片自己亲手创造出的黑色沃野之上,所有开拓者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付出了三个月的艰辛,但他们换来的,是一片足以养活数千人的良田!
何维看着眼前这幅壮丽的画卷,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这比击败任何敌人,都更让他感到满足。
“张武!”何维大声喊道。
“到!”
“传我的命令!”何维指着这片黑色的沃野,“将我们带来的所有‘北丰一号’稻种,全部给我种下去!我要让这片黑色的土地,在明年夏天,变成一片金色的麦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