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室之内,万籁俱寂,唯有道一平稳悠长的呼吸声。他并未急于引气入体,而是将心神彻底沉入一种极致的空明之境。
强大无匹的神识,如同无数最细微的触须,自眉心识海缓缓蔓延而出,轻柔地包裹、渗透向静室内每一寸空间弥漫的浓郁灵气。
这一次,他的目的并非吸纳,而是感知,是剖析,是解构。
神识初触灵气,那熟悉的狂暴感依旧冲击而来,仿佛触摸到无数躁动不安的微小棘刺。但道一心神稳如磐石,不再试图对抗或驯服,而是任由神识融入其中,细细体会那每一分躁动、每一丝暴烈背后所蕴含的独特韵律。
左手处,青石烙印散发出的微热感愈发清晰,那股古老而沉稳的意蕴,如同给他的神识披上了一层无形的护甲,又如同一位耐心的导师,指引着他避开最危险的锋芒,专注于感知其本质。
时间一点点流逝。道一如同一个最富有耐心的工匠,用神识之刃,小心翼翼地“解剖”着狂暴的灵气。
他首先“看”到了灵气的构成。此界灵气并非单一属性,其中同样蕴含着金、木、水、火、土、风、雷乃至更多难以言喻的异种能量,其繁杂程度,远超下界。
但这些能量微粒并非和谐共处,而是彼此剧烈地碰撞、排斥、吞噬,如同一个永无休止的混乱战场。正是这种内在的、极不稳定的激烈冲突,赋予了灵气恐怖的破坏性与难以驾驭的狂暴感。
“原来如此…并非灵气本身蕴含意志,而是其内部能量结构的极度不稳定…”道一若有所悟。
下界灵气相对温和,各种属性能量之间虽有差异,却大体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故而易被引导炼化。而此界灵气,则更像是一种未被驯服的、处于原始混沌状态的能量混合体。
那么,为何会如此?
道一的神识追本溯源,尝试向着更深的层次探究。他感应着每一粒灵气能量微粒的震动频率,感应着它们与这片天地之间那无处不在的、坚固而宏大的法则网络的联系。
渐渐地,一幅模糊却令人震撼的图景在他“眼前”缓缓展开。
此界的天道法则,远比下界更为完整、严密,也更为…“沉重”!那无形的法则网络遍布虚空,约束着万物,也赋予了万物更强的稳定性与力量。
但正因为法则过于严密坚固,其对能量的“约束”和“塑造”之力也达到了一个极致。
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庞大的压力,时刻作用于此界的所有能量之上。在这股恐怖的压力下,不同属性的能量微粒被强行挤压、糅合在一起,彼此间的排斥力被压制到了极限,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宣泄的出口。
一旦被修士引入体内,外界压力稍减,那被压抑到极致的排斥力便会轰然爆发,形成恐怖的内部冲击!
这就如同将被强行压缩到极致的弹簧放入体内,稍一松懈,便会猛烈弹开,伤及自身!
“法则之压…”道一心中豁然开朗,明白了关键所在!此界灵气的狂暴,根源在于此界强大而严密的天地法则所产生的天然“压力场”!
修士修炼,等同于将处于极高压力状态下的能量引入自身相对低压的体内环境,能量瞬间失压,自然爆裂难控。
而紫木部族修士的法子,便是只引入那些与自身功法极度契合、属性单一的能量微粒。这些同属性微粒之间排斥力最弱,即便失压,产生的内部冲突也相对较小,故能勉强炼化。但此法效率低下,且极大地限制了发展潜力。
“我的《混沌地元诀》,旨在海纳百川,炼化万气。若依循旧法,强纳此界失压爆裂之灵气入体,无异于引火烧身,自取灭亡。”
“欲要修行,非是改变灵气,而是需让自身能适应、甚至模拟出那外界的‘法则之压’!在体内构建一个类似的‘高压环境’,让引入的灵气不至失压爆裂,方能徐徐图之,缓缓炼化!”
思路逐渐清晰,道一眼中光芒越来越亮。
如何模拟那“法则之压”?
靠自身灵力强行维持?那消耗太大,得不偿失。
靠外物?难以持久。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左手那微微发热的青石烙印。此物神秘莫测,能与地脉共鸣,其散发出的那股沉稳、厚重、包容的意蕴,是否正暗合了此界某种基础的、承载万物的法则特质?大地,不正是承受压力最强、最为稳固的存在吗?
还有那日疏导地脉时,引动地脉之气,那沉凝厚重的力量,似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狂暴的灵气。
“以地脉之厚重沉凝为基,构建内循环之‘压’?”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他脑中萌芽。
《混沌地元诀》本就脱胎于他对大地之道的理解,根基便是土行。
或许,可以此为契机,将此界地脉之力的特性融入功法之中,在体内模拟出一个小型的、可控的“法则压力场”?
道一越想越觉得可行。此法若成,他便无需像本土修士那般只取一瓢,而是可以真正发挥《混沌地元诀》的优势,海纳此界百川,只是这“海纳”的过程,需在一种特殊的“高压锅”内进行!
他再次闭上眼,神识不再漫无目的地感知灵气,而是开始专注于感悟脚下大地深处,那磅礴、沉重、却给予他莫名亲切感的地脉之力。
同时,引动青石烙印那丝微热,仔细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与地脉、与此界法则隐隐共鸣的独特韵律。
抽丝剥茧,见微知着。 悟性超凡的他,正试图从根源处,理解并掌握此界法则的钥匙。
静室内,道一的身影仿佛与大地融为了一体,气息变得悠远而沉凝。
窗外,月色如水,万籁俱静。 窗内,一场关乎道途的静悟,正在无声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