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铁匠铺里,炉火“噼啪”作响,赤红的火光映得四壁暖融融的。
赵锋半蹲在风箱前,双手紧握拉杆,随着手臂的屈伸,风箱发出“呼哧呼哧”的厚重声响,将炉膛里的火苗吹得愈发旺盛。
曲师傅站在铁砧旁,古铜色的脸上满是汗珠,却丝毫不见疲态。
他左手持铁钳,稳稳夹住铁坯的一端,右手握着沉甸甸的铁锤,手臂微微一扬,铁锤便带着风声落下!
“铛!铛!铛!”的敲击声清脆有力,每一击都精准地落在铁坯上,将那截不规则的铁块敲打得愈发规整。
“曲师傅,”
赵锋拉着风箱,目光紧盯着炉膛里的火色,趁着换气的间隙开口问道,
“您方才说烧铁要看火候,可这火色变来变去,怎么才能精准拿捏住最适合锻打的温度啊?”
曲师傅闻言,手下的铁锤不停,头也不回地答道:
“小子,这看火候可是铁匠的吃饭本事,得靠练,靠悟。”
“你看那炉膛里的铁坯,现在是暗红色,顶多六百来度,这时候别说锻打,敲上去都跟砸石头似的。”
他顿了顿,见赵锋听得认真,又接着说,“你再使劲拉风箱,等铁坯变成樱红色,那就是八百多度了,这时候能稍微敲打下形状,但还不是最佳时候。”
“得等它变成亮黄色,跟熟透的杏子似的,那才到了一千一百度左右,这时候的铁比面团还软,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赵锋依言用力拉动风箱,果然见铁坯的颜色渐渐从暗红转为樱红,又慢慢变成了耀眼的亮黄色,甚至隐隐泛着橙光。
他正想开口,却见曲师傅突然喊道:“停!再拉就过了!”
赵锋连忙松开风箱,只见曲师傅迅速用铁钳夹起铁坯,铁坯表面的火光几乎要晃花人眼,边缘甚至有些发白发亮。
“你看,再烧下去就成亮白色了,那是一千三百度往上,铁里的晶粒都烧粗了,跟豆腐渣似的,一锤下去就得碎,这料就废了。”
曲师傅一边说着,一边将铁坯放在铁砧中央,“当年我父亲教我时,说过‘炉火纯青’,可不是随便说的,那是火焰从红转青,温度到了极致又不燥,是打铁的最高境界,你得慢慢体会。”
说话间,曲师傅举起小锤,在铁砧上轻轻一点,“铛”的一声轻响。
守在旁边的另一个年轻学徒立刻抡起大锤,重重砸在铁坯上。
赵锋看得好奇:“曲师傅,您这小锤敲一下,他就知道要打,这里面还有讲究?”
“当然有讲究。”
曲师傅手中的小锤在铁坯边缘点了点,大锤随即落在他点过的位置,
“我用小锤点砧子,是让他‘打’;点在工件上,就是让他‘照着这里打’;要是我在砧面上画圈,那就是‘快打’,得趁铁还热着赶紧塑形;要是小锤横在砧子上左右摆,那就是‘停’,不能再打了。”
他一边说,一边用小锤指引着,大锤起落间,铁坯渐渐被拉得细长。
“这叫拔长,把粗铁打成细条;要是想做锤头,就把铁坯的一端往粗了打,那叫镦粗。”
“要是想做铁锅、铁铲,还得用冲子在红热的铁上冲孔,再慢慢敲打成形。”
赵锋看着铁坯在锤下不断变换形状,忽然想起自己炼制丹药时,丹炉内的火焰控制也需要精准把握,只是丹药讲究的是文火、武火的交替,而打铁则是火温与锻打的配合。
正思索着,曲师傅已经将锻打成型的铁坯重新放回炉膛,这次他烧得格外仔细!
待铁坯再次变成亮黄色时,他迅速夹起,走到旁边一个装满水的木桶前,猛地将铁坯浸入水中。
“滋啦——”
一声刺耳的声响传来,水面瞬间升起一团白雾,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水汽。赵锋吓了一跳,连忙问道:
“曲师傅,这是在做什么?怎么突然把热铁扔水里了?”
“这叫淬火,咱们业内叫‘蘸火’,‘淬’字好多人念错,不如‘蘸火’来得形象。”
曲师傅捞出铁坯,铁坯表面已经变得乌黑发亮,用小锤轻轻敲了敲,发出清脆的“当当”声。
“淬火就是让烧红的铁急速冷却,这样铁会变得特别硬,以后用起来耐磨。”
“不过冷却剂也有讲究,清水冷却快,但铁容易裂;油冷却慢,硬度稍低,可不容易裂;有时候还会用盐水,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要是温度没掌握好,或者冷却太快,铁就会淬裂,前面的活就全白干了。”
说着,曲师傅又将淬火后的铁坯放回一个温度较低的小火炉里,这次炉膛里的火只是微微泛红。
“光淬火还不行,这时候的铁太硬也太脆,一摔就断,得回火。”
他解释道,“回火就是把淬火后的铁再加热到低温,让它慢慢冷却,消除里面的应力,让铁又硬又有韧性。”
“你看现在铁坯表面的颜色,刚开始是淡黄色,这是两百二十度左右,适合做量具、锉刀,硬度高;”
“等变成棕黄色或者紫色,就是两百五到三百度,能做弹簧、锤子,弹性好;要是变成蓝色,那就是三百度,做刀具、斧头最好,硬度和韧性刚好平衡。”
赵锋凑近去看,果然见铁坯表面的颜色随着加热慢慢变化,从淡黄到棕黄,最后变成了淡淡的蓝色。
他心中忽然一动,自己炼制丹药时,丹炉的温度控制虽然与打铁不同,但道理却是相通的——无论是丹药的成丹率,还是铁器的硬度韧性,都离不开对温度的精准把控。
以前他炼制丹药,全靠自己摸索感悟,常常因为火温稍差一点,导致丹药成色不佳,甚至炼废。
现在听曲师傅讲解打铁的火候、淬火、回火,忽然觉得眼前一亮:若是将打铁时对火色、温度的判断方法,用到丹炉的火焰控制上,或许能让丹药炼制更精准。
比如炼制“聚气丹”时,需要用文火慢烘,以前他总把握不好文火的温度,现在想想,或许可以像回火看火色一样!
通过观察丹炉内壁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温度,淡黄色时是文火初起,棕黄色时是文火正旺,这样就能精准控制火候,避免丹药因火温过高而烧焦,或因火温过低而炼不成丹。
正想着,曲师傅已经将回火后的铁坯取出来,放在铁砧上轻轻敲打了几下,校正了些许变形的地方,然后递给赵锋一把锉刀:
“来,试试打磨,把表面的毛刺锉掉,再开个刃口。记住,力道要均匀,别把形状锉歪了。”
赵锋接过锉刀,小心翼翼地在铁坯上打磨起来。
锉刀划过金属表面,发出“沙沙”的声响,细小的铁屑不断落下。
他一边打磨,一边回想曲师傅讲解的打铁流程:
从备料下料,到加热看火候,再到锻打时的拔长、镦粗、冲孔,还要趁热打铁,反复加热锻打!
之后是淬火蘸火,再回火看火色,最后修正打磨,一步步环环相扣,少一步都不行,每一步的精准度都决定着成品的质量。
这与炼丹何其相似!炼丹也要经过选材、预处理、入炉、控火、成丹、冷却等步骤,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以前他总觉得炼丹是仙家手段,打铁是凡间技艺,两者毫无关联,如今才明白!
无论是仙家术法还是凡间手艺,核心都是对“度”的把握——火温的度、力道的度、时间的度。
就像打铁时不能过烧,炼丹时不能过火!
打铁时淬火要选对介质,炼丹时控火要选对火候!
打铁时回火要平衡硬与韧,炼丹时也要平衡药材的药性与丹力。
“小子,想什么呢?打磨得差不多了,看看刃口够不够锋利。”
曲师傅的声音将赵锋从思绪中拉回。赵锋拿起打磨好的铁器,对着光一看,刃口寒光闪闪,用手指轻轻碰了碰,虽然还没开锋,但已经有了几分锋利的雏形。
“曲师傅,我以前从没觉得,打铁里还有这么多门道。”
赵锋感慨道,“今天听您一说,我忽然觉得,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肯用心琢磨,都能学到真东西。”
曲师傅笑了笑,擦了擦脸上的汗:
“可不是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打铁看着是力气活,其实是技术活,得用心,得细心,还得有耐心。”
“你小子聪明,一点就透,好好学,以后说不定能成个好铁匠。”
赵锋点点头,目光落在炉膛里跳动的火焰上,心中却已经开始盘算:
等忙完手头的事,一定要好好琢磨一下,把打铁时对火温的把控方法,融入到炼丹的过程中。
或许,这会是他炼丹术的一个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