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漫长的严冬,布谷鸟欢快的啼鸣声,传来春天的气息,整个洮羌大地像突然被施了魔法一般,渐渐变得生动起来。
农人们蛰伏了一个冬天,早已按捺不住,纷纷走出家门,开始充满希望的劳作。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一过,阳光更加明艳,更加温暖,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青草和花粉的气味。
子荔喊上小小、丹、雨、雾、奎以及炫迈、叶辰、驹一众人等走向田野。
姬莹雪也想亲眼目睹播种的全过程,她不顾日渐沉重的身子,执意前往,子荔无奈只好将她抱上马背。
丹扛着铁犁,犁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雨和雾肩扛粮食种子走在前面。
不多时他们来到去年秋天犁好的一块田边,子荔将姬莹雪抱下马背,一同感受着泥土的醇香。
子荔弯下腰来,随手抓起一把黑黝黝的泥土,手指慢慢裂开一条缝,让细腻的泥土缓缓从指缝中滑落。
子荔仔细看着淌成细线的泥土,又抬头看了一下天空,测试了一下风向,是东南风,没错,正是适合播种的季节。
姬莹雪注意着子荔的一举一动,在她眼里,子荔的身形是那么健美,每一个动作那么协调,她不禁产生一种崇拜感。
雨将皮口袋放到地上,子荔走过来,抓起一把种子察看,这是一种粟米,浑圆的种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仿佛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
子荔心中不由有些激动起来,为了这些种子,他们可没少遭罪,在躲避秦兵追捕的日日夜夜里,他们四处奔波,居无定所。
现在剩下的这些粮食种子,加上洞族的贺礼五十斤粮食,总共才有七八十斤左右。
这些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仅要看气候、土壤和雨水的多少,还要看他们的运气了。
子荔手持耒耜,在去年秋天翻过的泥土里,在土中划出约三四指深的浅沟,他抓起一把种子,小心翼翼均匀的撒在沟底。随后小小双脚交替移动,将土填平。
这时小小突然问道:“大首领,这耒耜是谁发明的,挺好用的。”
子荔一面播种一面回答:“听我阿婆说,耒耜是炎帝发明的。传说炎帝和大家一起围猎野彘时,当他来到一片林地上,看到有一头凶猛的野彘正在拱土,那野彘长长的嘴巴伸进泥土,一撅一撅地把土拱起。
“野彘拱土给炎帝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经过反复琢磨,在尖木棒下部横着绑上一段短木,先将尖木棒插在地上,再用脚踩在横木上加力,让木尖插入泥土。
“然后他将木柄往身边扳动,尖木随之将土块撬起,这样连续操作,不一会便翻出一片松土。
“这一改进,不仅深翻了土地,改善了地力,而且将种植由穴播变为条播,使谷物产量大大增加,这种加上横木的工具,称之为‘耒’。
“在翻土过程中,炎帝发现弯曲的耒柄比直的耒柄用起来更省力,于是他将‘耒’的木柄用火烤成省力的弯度,成为曲柄,使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为了多翻土地,后来又将木‘耒’的一个尖头改为两个,成为‘双齿耒’。
“经过不断改进,在松软土地上翻地的木耒,尖头又被做成扁形,成为板状刃,叫‘木耜’。
“木耜的刃口在前,破土的阻力大为减小,还可以连续推进。木制板刃不耐磨,容易损坏。
“人们又逐步将它改成石质、骨质或陶质,有的制成耐磨的板刃外壳,损坏后,可以更换。
“为了适应不同的耕播农活,先民们又将耒耜的主要组成部分制成可以拆装的部件,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炎帝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但在我看来,还是有些美中不足。”小小说道。
“哦,说来看看。”
“以前是石器时代,随着铜铁的发现,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比如以前的弓箭都是木质箭头或石质箭头,随着铁器的大量使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哪一个不是用金银铜铁制作的?
“小小今后想找到一座大大的铁矿,炼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铁,然后锻造出成千上万的铁器,有农具,有武器,有战车,有盔甲。”
小小眼神中充满了憧憬和期待,仿佛看到那铁水奔流、铁器闪耀的繁荣景象,他接着说,“如果再将木制的耒耜替换成铁质的,不但更锋利,而且经久耐用,劳动强度也能大大降低,岂不美哉?”
“小小有思路,有想法,好,过一段时间我就带着你们踏遍洮羌,去寻找精铁矿,如果真能找到铁矿,那么炼铁的事情,打造农具和武器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能早日锻造出合格的产品。”
“太好了,保证完成任务。”小小欢快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