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老槐树新发的嫩叶,在宋家院子里洒下斑驳的光影。昨夜一场春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气息,几只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地跳跃——院子西侧的空地上,还堆着几捆新到的货架木料,那是宋记超市扩张的记号。
自打半年前开张,宋记超市凭着新鲜的货品、公道的价格,很快成了村里乃至邻村的“抢手地”。原先两个店员连轴转都忙不过来,林薇和楚瑶索性盘下了隔壁闲置的小屋,打通墙面后,超市面积扩了大半,这下急着要招五名新店员,才能撑起扩张后的生意。
院子中央已经摆好了几张长凳和一张旧书桌,桌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一壶刚沏好的茉莉花茶,还有一叠印好的考核卷。林薇站在桌旁,手指拂过招聘启事,纸上“宋记超市(扩张扩招)招聘店员五名,需识字算数、吃苦耐劳,择优录取”的字迹工整清晰,她心里暗忖:扩张后货架多了三倍,收银、理货、搬货都得靠谱的人,可不能含糊。
“准备好了?”楚瑶抱着阿遥走过来,轻声问道,眼神扫过那堆货架木料,“扩张后店里头绪多,今天可得把好关,别让关系户搅了局。”小家伙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小手抓着楚瑶的衣领,好奇地盯着桌上的考核卷。
林薇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该来的总会来。按计划行事,既要招到人,也不能坏了规矩。”
话音刚落,院门外就传来了嘈杂的脚步声和说笑声。第一个来的不是普通应聘者,而是村支书的媳妇王婶——她胳膊夹着个布包,拉着个二十出头、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满脸堆笑地闯进来:“薇薇啊!楚瑶!忙着呢?”
她嗓门洪亮,一进门就把院子的宁静冲散了:“这是我外甥铁牛,在镇上粮站干过,搬货记账都懂点!听说你家超市扩张缺人,这不赶紧带他来?你看能不能直接给安排个位置?”
林薇勉强笑着迎上前:“王婶,谢谢您想着我们。不过今天是统一招聘,铁牛兄弟要是感兴趣,正好参加考核——扩张后店里活儿杂,得看谁真能胜任。”
话没说完,院门口又热闹起来。宋卫国的远房表叔挤了进来,手里牵着个扎羊角辫的姑娘,是他刚初中毕业的女儿小花:“薇薇啊,我家小花识字,还会打算盘,你家超市扩张了,正好缺个理货的吧?”紧接着,张婶拽着自家“算术好”的二蛋、李伯推着“力气大”的强子、赵嫂拉着“细心”的翠花……不到一炷香的功夫,院子里挤满了人,大多是带着亲戚晚辈来的村里人,都是冲着眼下超市扩张的“好机会”来的。
原本清净的早晨瞬间成了集市,各种声音裹着“人情”往林薇和楚瑶耳朵里钻:
“我家二蛋小学就当算术课代表,收银肯定行!”
“强子上次帮你家搬货架,一趟扛两箱,扩张后搬新货正合适!”
“翠花心细,连针掉地上都能找着,理货错不了!”
林薇和楚瑶交换了个无奈的眼神——扩张招人的消息一传开,她们就料到会有这阵仗,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猛。赵金凤原本在厨房蒸馒头,听到动静也走出来,看到满院的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几分自豪:自家超市能扩张、能让人惦记,说明宋家在村里有地位了。
可她的笑容没挂多久就僵住了。因为来的不只是“说情”的,还有直接“施压”的。
赵老婆子拄着拐杖,拉着个瘦高的青年走过来,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劲儿:“金凤啊,去年你家盖超市后屋,我家老头子天不亮就来帮着搭架子,没要过一顿饭吧?现在你家超市扩张了,日子越过越好,可不能忘了老乡亲啊——我家这孙子,你得给留个位置。”
另一个婶子立刻接话:“就是!卫国小时候没少吃我家的窝窝头,现在超市扩张缺人,帮衬帮衬我家小子怎么了?还能让他偷懒不成?”
院子里的人群瞬间躁动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声音快要掀翻宋家的屋顶。林薇只觉得太阳穴突突跳,这些“人情”像无数只手,扯着她往“破例”的方向走——可她清楚,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扩张后的超市招的都是“关系户”,活儿没人干、账没人算,迟早得乱。
楚瑶悄悄碰了碰她的手臂,低声道:“坚持住。扩张是为了把生意做好,不是为了落人情债。”
林薇深吸一口气,往前站了半步,迎着所有人的目光,举起手:“各位乡亲,静一静!”
嘈杂声渐渐平息,几十道目光齐刷刷落在她身上。林薇攥了攥手心,声音清晰而坚定:“首先谢谢大家信任宋记超市,愿意来帮忙。咱们超市扩张,是想把货备得更全、把服务做得更好,也想多给村里提供活计——但正因为要扩张,才更得选最适合的人,不然活儿干不好,既耽误超市,也耽误大家的时间。所以今天来的每一位,我们都会公平考核,凭本事录取。”
人群里立刻响起窃窃私语,不满的声音此起彼伏:
“考核?都是乡里乡亲的,还搞这么生分?”
“就是,扩张了还端架子了?”
高潮在赵老爷子的出现时达到了顶点。他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连宋老实见了都得恭恭敬敬,此刻他拄着拐杖,慢悠悠走到林薇面前,身后跟着个憨厚的青年——是他的孙子大庆。
“林薇啊,”赵老爷子的声音缓慢却有分量,“我家大庆你知道,老实、肯干,地里的活从来不含糊。你家超市扩张了,正好缺个搬货的,就给安排个位置吧,算是给我这个老头子一个面子。”
院子里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着林薇:答应,就是破了“公平考核”的规矩,后面还有一堆关系户等着;不答应,就是驳了村里最有威望的老人的面子,以后在村里难做人。
林薇手心冒了汗,余光瞥见宋卫国在人群外围担忧地看着她,赵金凤紧张地搓着围裙角,楚瑶却用眼神给她递了个“稳住”的信号。她深吸一口气,对着赵老爷子深深鞠了一躬:“赵爷爷,您的面子我们肯定记着。但超市扩张后,搬货不仅要力气,还得记清货名、放对货架,不能出错——所以大庆也得参加考核。要是通过了,我们优先录用;要是没通过,我们可以让他跟着老店员学几天,等上手了再进来,您看这样行吗?”
院子里静得能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所有人都等着赵老爷子的反应。
突然,赵老爷子哈哈大笑起来,拐杖在地上重重一敲:“好!好!不愧是能把超市做起来、还敢扩张的人!就按你说的办——公平,才长久!”
紧张的气氛瞬间化解,人群里的抱怨声变成了议论:“老爷子都认了,咱也别闹了,考就考呗!”“凭本事吃饭,也不亏!”
考核很快开始。林薇和楚瑶早就商量好了测试内容:算术题考收银和理货的计算能力,搬货测试体力和细心度(要把不同的货品分到对应的货架区域),情景问答考应对能力(比如遇到顾客找零出错该怎么办)——全是扩张后店员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令人意外的是,大庆虽然算术差了点,但搬货时格外细心,每箱货都按标记放对位置,还主动帮着整理散落的货品;村支书的外甥铁牛更出人意料,算术又快又准,情景问答时说“找零出错先道歉,再查收银记录,不能让顾客受委屈”,思路清晰得很。
李红梅也来了。自从上次帮着处理过货损的事,她就没再像以前那样缩手缩脚,如今见超市要扩张,更是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主动过来维持秩序,给等待的乡亲端茶倒水。她的动作比以前利落多了,眼神也不再闪躲——看到一个年轻姑娘因为紧张算错了题,红着眼圈要走,李红梅赶紧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急,慢慢来。我第一次学算货价的时候,算错了三回呢!超市刚扩张,以后要学的还多,咱们一起琢磨。”那姑娘愣了愣,重新拿起笔,脸上的窘迫少了不少。
太阳偏西的时候,考核结果出来了。五名录取者里,有大庆(搬货)、铁牛(储备干部,跟着学账目和管理,为扩张后的运营做准备),还有两个细心的姑娘(理货、收银),以及一个算术好的小伙子(收银)。
落选的人虽然有点失望,但看着考核过程没偏没向,也没多说什么。林薇还让宋卫国给每个人包了一小包水果糖:“谢谢大家来支持,以后超市要是再扩张招人,肯定优先考虑你们。”
院子里的人渐渐走光,只剩下宋家几人和李红梅。林薇累得直接坐在石凳上,楚瑶给她递了杯凉茶:“今天做得好,既没驳了人情,又守住了规矩——扩张后的超市,就得靠这样的人撑着。”
林薇苦笑着摇头:“比搬一天货架还累。但只有这样,超市才能长远。”
赵金凤端着一盘刚蒸好的白面馒头走过来,脸上带着难得的赞许:“今天处理得确实好,没得罪人,还招到了能干的——扩张后多了这五个人,我也能少往店里跑,多在家照看阿遥。”
宋卫国收拾着桌椅,指着地上的货架木料说:“今天考核的时候我看了,铁牛脑子活络,大庆踏实,以后扩张后进货、理货,有他们帮忙,咱们能松快不少。”
李红梅默默地把散落的考核卷叠整齐,轻声说:“明天新员工来了,我先带他们熟悉新货架的位置和货品价格吧——我这几天把每种货的摆放都记下来了。”
夜幕缓缓降临,星星开始在天幕上闪烁。院子里点起了煤油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李红梅也被留了下来。虽然大家都累,但气氛格外融洽温暖——扩张后的超市有了新希望,家里的日子也像这灯光一样,亮堂起来。
夜深了,林薇坐在桌前,最后检查了一遍新员工的培训计划:明天先学货品分类,再练收银流程,后天开始跟着老员工上手——扩张后的超市,明天就能正式“添人”了。她吹熄煤油灯,月光从窗户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柔和的银辉。
她轻轻叹了口气,那声音里有疲惫,更有藏不住的希望。
明天,不仅是新员工的开始,更是宋记超市扩张后,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