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原,议事大厅。
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冬日的寒意,却驱不散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三人眉宇间的凝重和焦虑。
秦哲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听完李世民略带艰难地陈述完朝廷面临的困境——钱粮枯竭、官署空悬、政令不通、亟待用人,尤其需要能立刻上手做事的干才。
房玄龄和杜如晦屏息凝神,紧张地看着秦哲。他们深知这位秦龙头的脾气,他若不肯,陛下亲至也无用。
李世民说完,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掩饰着内心的忐忑,目光却紧紧盯着秦哲。
秦哲听完,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椅子的扶手,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脸上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
大厅里一片寂静,只有炭火噼啪作响。
良久,秦哲忽然嗤笑一声,打破了沉默:
“老李啊老李,我说你怎么突然跑我这龙首原来喝茶了,原来是家里揭不开锅,没人干活了,跑来跟我借人?”
李世民被他说得有些尴尬,干咳一声:“秦兄,朕…确实是遇到了难处。若非万不得已…”
“行了行了,”秦哲摆摆手,打断他,“咱俩谁跟谁?帝友嘛,你不好过,我脸上也没光。”
他坐直身体,目光扫过李世民三人,语气变得清晰而干脆:“人,我可以借。而且,要多少,有多少。”
李世民三人闻言,眼中瞬间爆发出惊喜的光芒!
但秦哲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愣了一下。
“不过,咱们得先说好规矩。”秦哲竖起一根手指,“第一,我龙首原各工坊的负责人,一个不借。炼铁的、造琉璃的、搞火药的、酿酒的、种地的、看病的…这些都是我的宝贝疙瘩,他们手里的活计,关系到咱们秦族上万人的饭碗和你们朝廷将来的好东西,不能停,更不能去给你们当官坐堂。”
李世民连忙点头:“这个自然!朕绝不敢耽误秦族的基业。”
“第二,”秦哲竖起第二根手指,“我借给你的,是我手下那帮能打能杀也能干事的红棍弟兄们。他们跟我从海外…呃,从老家一路拼杀过来,识文断字、懂算数、会管人、执行力强,最重要的是…绝对忠诚,听命令办事。”
他咧嘴一笑,露出白森森的牙齿:“让他们去给你查账、审案、收税、修路、管仓库、甚至带兵维持秩序…绝对比你们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磨洋工捞油水的酸儒强一百倍!”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惊异和…期待。他们见识过红棍的效率和手段,若真能如此,确是解燃眉之急的奇兵!
“第三,”秦哲竖起第三根手指,语气严肃起来,“人,是借给你的!等你们的新科举选出了自己的人才,或者找到了合适的官员,我的人得立刻回来!一个不留!老子的人,不给你的朝廷当永久苦力。”
“这是自然!朕绝不久借!待新科举选才完毕,定当完璧归赵!”李世民立刻保证。
“第四,”秦哲目光锐利起来,“既然要用我的人干活,就得给他们相应的权力!让他们能放开手脚做事!遇到贪官污吏、地痞恶霸、或者阳奉阴违的豪强,他们得有先斩后奏…或者至少先抓后报的权力!当然,最终怎么判,还是你老李和你的大理寺说了算。但是…”
秦哲嘿嘿一笑,带着一丝戏谑和警告:“咱们丑话说在前头,我的人只管做事,只管把结果给你。至于过程中用了什么‘非常’手段,得罪了什么人,引起了什么‘非议’…那我们可不管!捅了篓子,擦屁股的事,得你皇帝自己来!别到时候又怪我的人粗鲁,不懂规矩。哈哈哈!”
李世民听得是又喜又忧。喜的是秦哲如此痛快答应借人,且对红棍的能力极具信心;忧的是这批“借调官员”行事必然霸道,不知会掀起多少风波。但眼下,他已别无选择。
“秦兄放心!”李世民一咬牙,“朕既然敢用,就敢担当!只要他们秉公办事,一切后果,朕一力承当!”
“好!痛快!”秦哲一拍大腿,“那就这么定了!”
他转身对门口侍立的一名红棍头目喊道:“去!把各队的头儿都叫来!再让人把咱们的内部名册拿来!让老李…让陛下随便挑!看上谁,直接带走!”
“是!龙头!”红棍头目领命,快步离去。
不一会儿,议事厅外传来一阵密集而整齐的脚步声!数十名气息彪悍、眼神锐利、穿着统一黑色劲装的红棍头目列队而入,肃立厅中!他们虽沉默不语,但那股久经沙场、令行禁止的煞气,瞬间充斥了整个大厅,让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感到一阵心悸。
同时,几名文职打扮的红棍(原帮派账房、师爷类人员)抬着几大本厚厚的名册进来,放在李世民面前的桌子上。
名册上,详细记录着每一位红棍的编号、特长(如:识字数算、精通律条、擅长审讯、管理后勤、工程营造、甚至种地养猪…)、过往“业绩”评价。
李世民和房玄龄、杜如晦翻开名册,只看了一眼,就彻底震惊了!
这…这哪里是一群武夫的名册?这分明是一份极其专业、细致的人才档案库!
“擅长刑名律例,曾主持帮规执行三百余例,无一错判?”
“精通数算统筹,管理千人粮饷物资分发,三年无错漏?”
“擅长工程营造,主持修建龙首原外墙及排水系统?”
“精通农事,负责皇庄土豆、红薯试验田,亩产超额完成?”
“擅长审讯,突破敌帮口供百余次?”
一个个特长和评价,看得李世民眼花缭乱,心跳加速!这秦族…到底是怎么培养出这么多五花八门、却又极其实用的人才的?!这简直就是一个隐藏在江湖之中的…微型高效官僚体系!
“这…这…”房玄龄拿着名册的手都在微微颤抖,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陛下!若…若此名册所记属实…这些人,稍加熟悉朝廷规制,足以胜任一部郎中、一州刺史之职啊!”
杜如晦也激动得脸色更红润了:“陛下!天佑大唐!秦龙头麾下,竟有如此多的干练之才!”
李世民猛地合上名册,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撼,看向秦哲,苦笑道:“秦兄…你可是…每次都让朕大吃一惊啊。”
秦哲得意地笑了笑:“小意思。都是跟着我混饭吃的兄弟,没点真本事早饿死了。怎么样?老李,随便挑吧!看中哪个,直接点名叫走!”
李世民摇摇头,将名册推给房玄龄和杜如晦:“玄龄、克明,你二人更知各部司急需何种人才,此事…交由你二人全权负责!即刻与秦兄的人对接,遴选人员,拟定派遣职位!要快!”
“臣遵旨!”房玄龄和杜如晦强压激动,躬身领命。他们立刻拿出随身带来的朝廷空缺职位清单,开始与秦族负责协调的红棍头目低声商议起来。
秦哲对那名红棍头目吩咐道:“告诉兄弟们,陛下要借人去朝廷帮忙干活。被选中的,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去了那边,就一个规矩:听陛下的命令,把交代的事情给老子办得漂漂亮亮的!谁敢偷奸耍滑、或者仗势欺人、坏了秦族的名声,老子扒了他的皮!但要是有人敢欺负咱们兄弟,或者阳奉阴违耽误正事…你们自己看着办!有事,直接派人回龙首原禀报!”
“是!龙头!明白!”红棍头目眼中闪过兴奋和厉色,重重抱拳。
很快,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根据紧急程度和专业匹配,初步选定了一百二十余名红棍,涵盖了户部、刑部、工部、大理寺、京兆府乃至地方州县的数十个关键岗位。
秦哲大手一挥,全部批准。
“好了,人挑好了,赶紧带走干活去吧。”秦哲对李世民道,“钱粮的事…你们先回去算个大概数目,缺多少,列个单子给我。龙首原的仓库,应该还能挤出些东西先借给你们应应急。”
李世民此刻心中大石落地,感激之情无以言表,郑重起身,对着秦哲深深一揖:“秦兄…雪中送炭之恩,朕…铭记于心!”
秦哲随意地摆摆手:“行了行了,少来这套虚的。赶紧把人带走,把事办好,别让我的人在你那受委屈就行。”
当日,一百二十余名精心挑选的秦族红棍,在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带领下,离开了龙首原,奔赴朝廷各个空缺的岗位。
他们如同一股滚烫的铁流,注入了大唐近乎瘫痪的官僚躯体之中。
一场前所未有的“借调” 实验,就此展开。整个大唐的朝堂和地方,即将因为这些“特殊官员”的涌入,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