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晒场上的稻草人
秋阳把晒场晒得暖洋洋的,金黄的粟米铺了满满一地,像撒了层碎金子。刘小橙戴着草帽,手里拿着木耙,正帮李伯翻粟米 —— 木耙是肖雯雯教他做的,在木柄上钉了几根细竹条,翻粮时又轻又匀,比李伯之前用的石耙省力多了。
“小橙,歇会儿吧!” 李伯坐在场边的老树下,递过一壶水,“这日头毒,别晒坏了。” 他看着刘小橙额角的汗,眼里满是疼惜 —— 这孩子刚来的时候还怯生生的,如今晒得皮肤黝黑,却透着股结实的劲儿,翻起粟米来比村里的半大小子还利索。
刘小橙接过水壶,咕咚喝了两口,却没歇着,反而皱起眉头:“李伯,你看那边的粟米,又被麻雀啄了。” 他指着晒场边角,几只灰麻雀正落在粟米堆上,啄得米粒四处乱溅。之前李伯用树枝扎了个简易的架子,可麻雀一点都不怕,照样来偷食。
肖雯雯正好提着竹篮来送午饭,听见这话,笑着走过来:“咱们做个稻草人吧,穿上衣服,戴上草帽,麻雀见了就不敢来了。”
“稻草人?” 刘小橙眼睛一亮,放下木耙凑过来,“怎么作呀?是不是像村里戏台上演戏的人偶?”
“差不多。” 肖雯雯蹲下来,捡起几根粗树枝,“先找两根粗点的树枝,扎成‘人’的样子,再用稻草填进去,做成身子,最后穿上旧衣服,戴上草帽就行。” 她顿了顿,从竹篮里拿出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衫,“这是我之前穿的旧衣服,正好给稻草人穿。”
刘小橙立刻挽起袖子,跟着肖雯雯扎树枝。他手巧,没用多久就把 “人” 的骨架扎好了,还特意把稻草捋得顺顺的,填进 “身子” 里,让稻草人看起来鼓鼓囊囊的,像个真的人。肖雯雯则帮着把衣服套在稻草人身上,还在 “脑袋” 上系了条红布条,风一吹,布条飘起来,还真有几分吓人的样子。
“你看,这样行不行?” 刘小橙扶着稻草人,眼睛里满是期待。肖雯雯刚点头,就见几只麻雀飞过来,离稻草人还有几步远,看见飘动的红布条,立刻 “扑棱棱” 飞走了,再也没敢回来。
李伯看得哈哈大笑:“还是你们年轻人有法子!这下粟米可安全了!”
刘小橙摸着稻草人身上的粗布衫,忽然小声说:“姐姐,以前都是你帮我想办法,现在我也能帮大家想办法了。” 他抬头时,阳光落在他脸上,笑容里满是自豪。
肖雯雯揉了揉他的头发,把装着粟米糕的碗递给他:“是呀,小橙长大了,能帮村里做事了。快吃吧,饭要凉了。”
六、溪边的竹篮课
午后的溪水格外清澈,肖雯雯和刘小橙坐在溪边,手里拿着细竹条 —— 村里的张婶说,家里的竹篮坏了,想让他们帮忙编几个,用来装刚采的豆子。
刘小橙拿着竹条,却迟迟不敢动手,眉头皱得紧紧的:“姐姐,这竹条好滑,我总编不紧,上次帮狗蛋编小篮子,还没装东西就散了。”
肖雯雯拿起两根竹条,示范着交叉编起来:“别着急,先把两根竹条固定好,一根压一根,力道要均匀,像编辫子一样。你看,每编一次,就把竹条往紧里拉一拉,这样篮子就不会散了。” 她一边说,一边把编好的部分递给刘小橙看,“你试试,慢慢来,别急。”
刘小橙跟着拿起竹条,小心翼翼地交叉、拉紧。刚开始还不太熟练,竹条总跑偏,可他没放弃,编错了就拆开重新来,手指被竹条磨得发红,也只是揉了揉,继续编。肖雯雯看在眼里,悄悄从怀里掏出一块蜜饯,递给他:“歇会儿,吃点甜的,手上就不疼了。”
“没事,姐姐,我不疼。” 刘小橙咬了口蜜饯,又拿起竹条,“张婶说,要是编好了篮子,就给我装刚煮好的豆子吃,我想快点编好。”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刘小橙终于编好了一个小竹篮 —— 虽然不如肖雯雯编的整齐,可篮底很稳,边缘也收得很平整。他兴奋地拿起竹篮,往里面装了几块石头,晃了晃,篮子没散,反而很结实。
“姐姐,你看!我编好啦!” 他举着竹篮,蹦蹦跳跳地跑到溪边,把篮子放进水里,“还能装水呢!” 溪水从竹篮的缝隙里漏出来,溅起小小的水花,他的笑声在溪边回荡,像清脆的鸟鸣。
肖雯雯走过去,看着他手里的竹篮,笑着说:“真好看,比上次给狗蛋编的小篮子好多了。张婶肯定喜欢。”
刘小橙把竹篮抱在怀里,忽然想起什么,抬头问:“姐姐,到了县学,会不会也有竹条呀?我想给你编个大篮子,装你喜欢的野菊花。”
肖雯雯心里一暖,蹲下来看着他:“会有的。到了县学,咱们还能一起编篮子,一起看书,一起…… 等你将来有本事了,咱们就编个最大的篮子,装满满的书,送给像狗蛋一样爱读书的孩子。”
刘小橙用力点头,把竹篮抱得更紧了。溪水潺潺流过,映着两人的身影,也映着少年对未来的憧憬 —— 那憧憬里,有县学的书声,有姐姐的笑容,还有无数个像青竹村这样温暖的日常。
七、睡前的星空话
夜里,两人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看着天上的星星。青竹村的夜空格外干净,星星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一闪一闪的,格外明亮。刘小橙靠在肖雯雯身边,手里攥着陈老先生送的《论语》,小声念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姐姐,星星为什么会动呀?” 他指着天上一颗移动的星星,眼里满是好奇,“陈老先生说,天上的星星对应着地上的人,是不是真的?”
肖雯雯抬头看着星空,轻声说:“星星会动,是因为它们和我们住的地方一样,都在不停地转。就像村里的水车,转个不停,才能把水引到田里。” 她顿了顿,摸了摸刘小橙的头,“至于星星对应人,那是老先生希望我们像星星一样,就算在黑夜里,也能发出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刘小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我以后能不能像星星一样,照亮很多人?比如,教更多孩子认字,帮更多人种田,让大家都能吃饱饭,读上书。”
“当然能。” 肖雯雯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像看到了天上最亮的那颗星,“你现在已经在发光了 —— 你教狗蛋认字,帮李伯晒粮,帮张婶编篮子,这些都是在照亮别人。等你到了县学,学到更多知识,就能发更亮的光,照亮更多人。”
刘小橙把《论语》抱在怀里,小声说:“姐姐,我有点舍不得青竹村。舍不得陈老先生,舍不得李伯,舍不得狗蛋,还有…… 这里的星星。” 他的声音里带着点哽咽,眼睛也红了。
肖雯雯轻轻拍着他的背,像哄小时候的他:“咱们只是去县学读书,放假还能回来。到时候,咱们还能一起在溪边编篮子,一起在晒场做稻草人,一起看天上的星星。而且,等你学好了知识,还能回来教村里的孩子更多东西,让青竹村变得更好,不是吗?”
刘小橙点点头,擦了擦眼角的泪,又笑了:“对!我要学好知识,回来教狗蛋算算术,教他读《诗经》,还要帮李伯修更好的水渠,让村里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夜风带着桂树的清香,吹得两人的衣角轻轻飘起。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像是在为这个少年的约定祝福。肖雯雯看着身边的刘小橙,忽然觉得 —— 这青竹村的日常,不是终点,而是少年成长的起点。而她,会陪着他,从这满是竹香的小村出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走向属于他的、光耀门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