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乐水之战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燕国北境,并以更快的速度向着蓟城乃至中原各国扩散。秦开之名,一夜之间响彻朝野。以寡击众,野战破胡,阵斩无算,逐敌百里,甚至连东胡左贤王都险些授首……这几乎是燕国立国以来,对北方胡族取得的最为辉煌、最提振人心的一场胜利。
居庸塞内外,彻底变成了欢庆的海洋。百姓箪食壶浆,犒劳凯旋的将士,看着那一车车缴获的兵甲、一群群驱赶回来的牛羊马匹,以及那垂头丧气的胡虏俘虏,压抑多年的屈辱和恐惧,终于化作了扬眉吐气的自豪。秦开和他麾下的砺锋谷新军,被奉若神明。
来自蓟城的嘉奖和封赏也很快抵达。燕昭王(根据时间线设定)亲自下诏,盛赞秦开之功,擢升其为北地将军,总摄燕国北境军事,赐金帛田宅无数。原先那些质疑、掣肘的声音,在如此煊赫的军功面前,彻底烟消云散,至少暂时蛰伏了起来。
然而,站在声望顶峰的秦开,却并未沉浸在胜利的荣耀中。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场战役的胜利,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东胡虽遭重创,但根基未损,广袤的草原和山林依旧是他们的乐园,假以时日,必会卷土重来。
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为他赢得了实施心中宏图的宝贵资本和空间。
“筑城!拓土!”
在居庸塞的军事会议上,秦开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划过那片刚刚从东胡兵锋下夺回、如今已纳入燕国实际控制的大片土地。“东胡依仗骑兵之利,来去如风。我军虽可野战破敌,然被动防御,终究疲于奔命。唯有依险筑城,连点成线,扼守要害,方能将胡骑挡在国门之外,保境安民,并为将来进一步开拓,奠定不拔之基!”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目光中燃烧着超越眼前胜利的、更为远大的火焰。这不仅仅是防守,更是进取!他要将燕国的疆域,实实在在地向北推进,将这片丰饶而充满危险的土地,真正纳入华夏的版图。
这便是名垂青史的 “秦开却胡” 以及后续 “燕筑北长城” 的宏伟开篇。而此刻,提出并主导这一切的秦开,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肖雯雯静静地坐在他下首的位置,如今她已无需隐藏在幕后。她的智慧和在饶乐水之战中展现的“神机妙算”,使她赢得了“客卿”甚至被一些士卒私下尊为“女先生”的地位。她看着秦开挥斥方遒,阐述着以一系列新城塞为主体,依托山势、水道,逐步构建防御体系的构想。
【历史事件吻合度:98.7%。目标人物‘秦开’正自主推动关键历史进程‘燕北长城’前期建设。】
【任务状态:核心目标超额完成。辅助模式可调整为观察记录。】
数据库中的信息与眼前的现实高度重叠,证明她的任务已接近圆满。但她的目光,却更多地落在秦开那张因抱负得以施展而神采飞扬的脸上。他不再是那个在东胡王庭隐忍的质子,也不是砺锋谷中埋头练兵的将领,而是一位真正开始塑造历史的统帅。
她的介入,加速了这个过程,让他更早地站上了这个舞台。
筑城之事,千头万绪。选址、勘察、征发民夫、调配物资、防御工事设计……每一项都是巨大的挑战。秦开几乎是不眠不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肖雯雯,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最得力的助手,尤其是在技术和规划层面。
她利用环境扫描仪和数据库中的地理信息,为新城塞的选址提供了最优建议,避开地质灾害风险,确保水源和视野。她改进了夯土技术和墙体结构设计,虽然受限于时代无法使用现代材料,但通过优化土层夯实方法和添加植物纤维(如芦苇、稻草)增强抗裂性,提升了城墙的坚固程度。她甚至绘制了标准化的烽燧信号图谱,力求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
(她悄然引入了一些简易的工程力学原理和水平测量方法,极大地提升了筑城效率和质量。)
两人常常并肩策马,巡行于新划定的疆界。朔风凛冽,吹动着他们的衣袍。秦开会指着远处的山峦、蜿蜒的河流,向肖雯雯描绘他心中的北疆蓝图——哪里可以屯田,哪里可以设市,连绵的长城将如何如巨龙般盘踞,守护身后的万家灯火。
“雯雯,你看,”在一次勘察途中,他勒马停在一处高坡,望着脚下辽阔的、部分仍残留着胡人活动痕迹的土地,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豪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分享欲,“若无你,我或许早已死在东胡,更遑论今日之局面。这片土地,能重回燕国版图,有你一半功劳。”
肖雯雯骑在马上,寒风将她额前的发丝吹得有些凌乱。她看着眼前这个男人,他不再仅仅是她任务列表中的一个“目标人物”。他的坚韧,他的抱负,他的信任,甚至他此刻眼中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某种更深的情感,都如同细密的丝线,在她原本只由数据和逻辑构成的心防上,缠绕出复杂的图案。
“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与努力的结果,秦开。”她轻声回应,避开了那份过于灼热的情感,“我只是……提供了些许辅助。”
“不,你不仅仅是辅助。”秦开的目光深深地看着她,带着一种不容回避的认真,“你是我的福星,是我的……知己。”
“知己”二字,在他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中,显得格外沉重而缱绻。
肖雯雯的心跳,不受控制地漏了一拍。数据流在脑海中警告着情感介入的风险,但另一种陌生的、温热的情绪,却悄然蔓延。她移开视线,望向远方的地平线,那里,第一批征发的民夫已经在划定好的基址上,开始了最初的劳作。号子声顺着风隐隐传来,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
【情感参数波动超出基线。建议进行心理疏离程序。】
【警告:过度情感依附可能影响最终脱离决策。】
冰冷的提示音在意识深处回响,但她第一次,产生了想要忽略它的冲动。
随着筑城工程的全面展开,秦开变得更加忙碌,威望也日益高涨。他不再是那个需要小心翼翼证明自己的归国质子,而是手握重兵、深受燕王信赖的北地支柱。前来拜会、依附的将领、士人络绎不绝。
肖雯雯则渐渐退居二线,将更多精力放在对2489号的维护和对这个时代更深层次的社会、技术记录上。她看着秦开在权力和声望的旋涡中游刃有余,看着他一步步实现着历史的记载,心中那份完成任务的确定感,却与日俱增地混合着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她知道,当这座长城的基础牢固奠定,当燕国北疆的防御体系初具雏形,当秦开的历史地位无可动摇之时,也就是她这个“时空锚点”,该悄然消失,回归她原本时代的时候了。
一次深夜,秦开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工地上回来,发现肖雯雯独自一人站在院中,仰望着这个时代格外璀璨的星空。月光如水,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种清冷而疏离的轮廓,仿佛随时会融入这片清辉,消失不见。
一种莫名的心慌攫住了秦开。
他走上前,将一件厚重的皮氅披在她肩上,动作自然而轻柔。“夜深露重,小心着凉。”
肖雯雯没有拒绝,只是轻轻拢了拢皮氅,低声道:“谢谢。”
两人并肩而立,沉默地看着星空。浩瀚的银河横亘天际,亘古无言。
“雯雯,”秦开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等北疆安定,长城筑成,我……”他顿了顿,似乎在下定某种决心,“我想向燕王请封,这片新拓之地,需要能臣镇守。届时……你可愿……”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其中蕴含的意味,已然明了。他想留下她,不仅仅是作为客卿、谋士,而是以更亲密、更稳固的身份,与他共享这片他们共同奋斗得来的疆土与荣光。
肖雯雯的心猛地一缩。她转过头,对上秦开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深邃而真诚的眼眸。那里面,有山河壮志,有铁血柔情,更有对她毫不掩饰的挽留与期盼。
回归的坐标,早在饶乐水之战后就已由2489号计算完毕,只待她启动。
是回到那个秩序井然、却冰冷陌生的未来,完成一个观察者的使命?
还是留在这片烽火初定、充满生机与情感的古老土地,成为一个参与者,甚至……与他共同书写未来的历史?
星空之下,沉默如同实质,包裹着两人。历史的洪流与个人的情感,在这一刻,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拉扯。
筑基于土地上的长城,已初见雏形。
而筑基于心中的抉择,却沉重得让她几乎无法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