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钟声敲响前,建军科技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三百多名员工穿着整齐的工装,脸上带着节日的笑意,却又难掩激动——今天不仅是辞旧迎新,更是公司成立24周年的日子。林建军站在主席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突然觉得时光像条奔流的河,从1984年那个初春的旧厂房,一路奔涌到如今的科技园区,浪花里翻腾着太多故事。
“1984年,咱们在中关村的旧厂房里,用借来的车床造出第一把千分尺时,我从没想过24年后会是今天。”林建军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温和却带着力量,“那时候,德国的量具精度能到0.001毫米,咱们的只能到0.01毫米,客户说‘你们的东西只能当废品卖’。”
台下响起一阵轻笑,老员工们都记得那段日子。郑师傅坐在第一排,手里的拐杖轻轻敲击着地面,眼眶有些发热——他当年跟着林建军从轧钢厂出来,最苦的时候,工资都发不出来,靠变卖废铁度日。
“但我们不服输。”林建军的声音陡然提高,“别人说我们造不出来,我们偏要造;别人说我们只能模仿,我们偏要自主研发。1995年,我们的半导体封装技术打破国外垄断;2000年,我们的手机芯片实现国产化。”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纪录片:1984年的旧厂房里,林建军和郑师傅等人围着机床调试;1995年,林卫国带着团队庆祝“建军1号”手机下线;一幕幕画面闪过,礼堂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纪录片的背景音乐在流淌。
“改革开放30年,咱们国家变了,咱们公司也变了。”林建军的目光扫过全场,“从‘能不能造出来’到‘能不能做得好’,从‘跟在别人后面跑’到‘和别人并排跑’,下一步,该轮到我们‘领跑’了。”
这句话像火种一样点燃了全场的热情,掌声雷动。研发部的小张激动地站起来:“林总,我们保证,明年一定攻克5G芯片的核心技术!”
“好!”林建军笑着点头,“但我今天想说的,不只是技术。”他走到舞台中央,语气变得深沉,“这些年,我常想一个问题:我们搞科技,到底是为了什么?”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望着他。
“1960年,我在轧钢厂当学徒,看着日本留下的老机床,心里憋着股劲——什么时候中国人能造出自己的精密设备?1988年,卫国从美国回来,说‘国外的芯片技术领先我们二十年’,眼里全是焦急。”
林建军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们这代人,追赶了一辈子;卫国他们这代人,并跑了半辈子;晓阳他们,该轮到领跑了。但领跑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让国家不再受欺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指着大屏幕上的农村市场数据:“咱们的‘乡村版’手机,让山里的果农能直接联系批发商,收入翻了番;咱们的农业AI,帮农民识别病虫害,每亩地多收200斤粮食。这才是技术的意义——不是实验室里的论文,不是展会上的奖杯,是实实在在帮到了人。”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穿透岁月的厚重:【检测到“科技价值升华”,符合“科技为民”核心追求。】
【奖励“技术伦理准则草案”:包含科技发展与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性的平衡原则,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指引。】
林建军看着草案里的“技术向善”原则,突然想起老首长的话:“技术是把双刃剑,关键看握在谁手里,用来做什么。”他对着话筒说:“下个月,咱们成立‘技术伦理委员会’,所有研发项目都要过三关:对国家有利吗?对社会有益吗?对环境友好吗?”
苏岚坐在台下,看着丈夫的背影,突然想起1984年他停薪留职时说的话:“我想做点真正有价值的事。”二十四年过去,他做到了,而且做得比当初承诺的更多。她旁边的林卫国,正低头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嘴角带着认同的笑意。
“有人说,现在咱们是‘中国科技首富’,该歇一歇了。”林建军笑了,“但我告诉你们,科技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歇。”他举起手里的一份报告,“这是晓阳他们团队刚提交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计划’,说要让中国在未来能源领域领跑世界。这很难,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我们这代人都看不到结果。”
他的目光转向年轻员工:“但总要有人开始。就像当年‘两弹一星’的前辈们,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成功,但他们知道,这是国家需要的,就得干!”
郑师傅突然站起来,拐杖重重地敲了敲地面:“林总说得对!我们这代人没完成的,让年轻人接着干!只要建军科技在,这股劲就不能断!”
全场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年轻的工程师们互相击掌,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林晓阳坐在最后一排,手里紧紧攥着那份核聚变计划,爷爷的话像火焰一样在他心里燃烧。他想起爷爷送他的“未来能源研究思路”,那些晦涩的公式和模型,突然有了清晰的意义。
新年钟声敲响时,员工们自发唱起了厂歌。“从四合院到中关村,从量具到芯片,我们用双手,托起科技的明天……”歌声里,林建军走下主席台,和员工们一一握手。
“林总,明年的研发预算,我们申请增加20%。”研发部主任递上一份申请,眼里闪着光。
“批!”林建军毫不犹豫,“只要是真正有价值的研究,钱不是问题。”
走到林卫国身边时,儿子递给他一杯热茶:“爸,您刚才说的‘技术伦理’,我觉得很有必要。我让创投部的人也加上这条,投的项目必须符合这三条标准。”
林建军点头,看着儿子鬓角的白发,突然觉得很欣慰。从当年那个趴在轧钢厂机床旁的孩子,到如今能独当一面的科技企业家,卫国接过的不仅是企业的管理权,更是那份“科技报国”的初心。
苏岚走过来,悄悄递给他一块巧克力:“讲了这么久,嗓子该哑了。”她指着不远处的晓阳,少年正和一群年轻工程师讨论着什么,手舞足蹈,眼里的光和年轻时的林建军如出一辙。“你看,长江后浪推前浪。”
“不是后浪推前浪,是浪浪相接,汇成大江。”林建军剥开巧克力,甜味在舌尖蔓延,“改革开放30年,我们从追赶别人,到和别人并跑,靠的就是这股子‘浪浪相接’的劲。未来30年,要想领跑,还得靠这个。”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新年的钟声里响起,带着对未来的期许:【“世纪末思考”完成,企业价值观升级,明确“技术向善、持续奋斗”的发展方向。】
【家族传承精神深化,进度锁定100%。提示:传承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林建军望着窗外绚烂的烟火,心里无比踏实。他知道,这场“世纪末思考”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从精密量具到半导体,从AI到可控核聚变,这条路没有尽头,但只要这代人守住初心,下一代人接力奋斗,中国科技就一定能从“并跑”迈向“领跑”,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礼堂里的歌声还在继续,年轻的面孔在灯光下闪耀,像无数颗正在升起的星星。林建军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