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中关村的夜空被跨年的烟火照亮,绚烂的光轨在深蓝的幕布上划出转瞬即逝的图案。建军科技的办公楼上,只有林建军的办公室还亮着灯,窗玻璃映出他伏案的身影,桌上摊着厚厚的一叠报表,从1984年的精密仪器厂初创账目,到1999年的集团财务年报,像一部摊开的历史书。
“爸,还没休息?”林卫国端着杯热茶走进来,身上还带着研发中心的寒气。第三代移动通信芯片的流片刚成功,团队正在楼下的食堂庆祝,跨年的欢呼声隐约可闻,“晓阳刚才打电话来,说他们少年班搞了个AI跨年晚会,他编的程序能自动生成对联。”
林建军抬起头,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镜片后的目光依旧清亮。他拿起桌上的一张老照片,是1984年在旧厂房前拍的,他和郑师傅、小马等人站在“建军精密仪器厂”的木牌下,身后是锈迹斑斑的机床,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青涩的憧憬。“你看这张照片,那时咱们最大的梦想是月产500把千分尺,现在却在做5G芯片,连孙子都开始搞人工智能了。”
林卫国接过照片,指尖拂过父亲年轻的脸庞。1984年他刚上大学,还记得每次回家,父亲都会兴奋地展示新做出的量具,说“这精度又提高了0.01毫米”。那时的他不懂,这些冰冷的金属零件里,藏着一个父亲对技术的滚烫初心。“时代推着咱们往前走,也多亏了您当年的坚持。”
“不是我一个人的坚持。”林建军摇摇头,目光扫过墙上的荣誉榜——“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63计划突出贡献单位”“中国半导体领军企业”……每一块奖牌背后,都是团队的汗水,是时代的机遇,也少不了那个神秘系统的默默助力。从1977年的高考考点预测,到1999年的AI趋势预判,系统像一位隐形的导师,在每个关键节点都给出恰到好处的指引,却从不过度干预,始终让他自己掌舵。
就在这时,熟悉的提示音在意识深处响起,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清晰、沉稳,带着跨越二十多年的厚重感。
【叮!】
【检测到宿主完成第五阶段核心任务“改革春风,大展宏图”(1977-1999),进入阶段性总结环节。】
【任务完成度评估:90%。】
【关键节点达成情况:】
【1. 科技创业:从精密仪器厂到建军科技集团,完成从0到1的突破,自主技术覆盖量具、半导体、移动通信等领域,达成“填补技术空白”目标。】
【2. 家庭传承:林卫国从留学归国到当选院士,完成技术接力;林晓阳进入中科大少年班,开启第三代传承,达成“三代接力”目标。】
【3. 时代融入:深度参与改革开放进程,从应对价格双轨制到抵御亚洲金融危机,从参与863计划到企业上市,达成“顺势而为”目标。】
【4. 过往了结:四合院旧人各得其所,恩怨彻底封存,达成“因果闭环”目标。】
林建军静静地听着,过往的画面像电影般在脑海中闪过:1977年林卫国挑灯夜读的灯光,1984年旧厂房里第一台磨床的轰鸣,1989年研发光刻胶时实验室的彻夜通明,1997年香港回归时全厂收看直播的沸腾,1999年林晓阳拿着少年班录取通知书的笑脸……这些碎片拼在一起,就是他这二十多年的人生轨迹。
【未达成项分析:】
【1. 国际市场占有率未达预期(当前12%),需加强全球化布局。】
【2. 基础理论研究投入占比不足(当前8%),需平衡应用与基础研究。】
【3. 家族传承细节待完善(如林晓阳的国情认知需深化)。】
“看来还有不少功课要补。”林建军低声自语。他从不认为系统的评估是最终标准,但这些提示确实点出了问题所在——过于专注国内市场,对基础研究的耐心不足,这些都是企业迈向更高阶段的阻碍。
【阶段奖励发放:】
【1. 核心奖励:《国家科技战略前瞻报告(2000-2020)》】
【内容涵盖:移动通信升级路径(3G到5G)、互联网技术融合机遇、新能源材料突破方向、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建议等,为企业战略布局提供顶层指引。】
信息流如潮水般涌入脑海,林建军眼前瞬间展开一幅清晰的未来图景:2000年代的3G标准之争,2010年代的智能手机浪潮,新能源汽车对半导体的新需求,人工智能在医疗、农业领域的落地场景……这些不是模糊的猜测,而是带着具体数据和时间节点的预判,像一张精准的航海图。
【2. 解锁奖励:“家族传承”终极奖励——“科技家风”凝聚】
【效果:强化家族成员对“科技报国”理念的认同感,提升跨代协作效率,使林氏家族的技术传承形成自驱机制。】
一股温暖的信息流漫过意识,林建军仿佛能感受到这种“家风”的实体化——是他对林卫国说的“技术没有国界,但技术人有祖国”,是林卫国对林晓阳讲的“算法要懂国情”,是三代人共同遵守的“踏实做事,不务虚名”,这些无形的精神财富,此刻被系统赋予了可传承的生命力。
【总结:第五阶段任务超额完成核心目标,宿主从技术骨干成长为科技企业家,家族传承体系初步建成,企业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下一阶段主线任务:“引领未来”(2000- ),具体内容将在新世纪开启后解锁。】
系统提示音消失后,办公室里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窗外传来的跨年倒数声:“10,9,8……”
“爸,您怎么了?”林卫国注意到父亲的神情异样,关切地问。
林建军回过神,拿起那份“前瞻报告”的虚拟摘要,递给儿子看——在现实中,它化作了一份打印整齐的文档,标题用加粗的黑体字写着“建军科技2000-2020战略规划”。“你看这个,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专利布局,我们得提前动手,不能再像GSm时代那样跟在别人后面。”
林卫国接过报告,越看越心惊,上面的技术路线图与他和团队的预判高度吻合,却更细致,更具前瞻性。“爸,这是……”
“是咱们未来十年的路。”林建军走到窗前,烟火正好在此时绽放,照亮了他鬓角的白发,却照不熄他眼里的光,“系统刚才做了阶段总结,说咱们完成了90%的任务。剩下的10%,还有下个阶段的‘引领未来’,得靠咱们父子,加上晓阳那代人一起完成。”
他想起系统对“未达成项”的分析,对林卫国说:“明年在德国建个研发中心,把欧洲的通信技术人才挖过来;再拿出营收的15%投基础研究,特别是材料和算法领域,别怕短期看不到回报;晓阳那边,寒假让他去农村待阵子,看看AI怎么帮农民干活,别让他在实验室里待傻了。”
林卫国连连点头,他知道父亲这些决定背后,是对系统提示的深刻理解——真正的科技强国,不仅要做应用创新的跟随者,更要做基础研究的引领者;真正的家族传承,不仅要传递技术,更要传递“技术为谁服务”的初心。
跨年的钟声敲响时,郑师傅带着一群老伙计涌进办公室,每个人手里都举着酒杯,车间的轰鸣声和远处的烟花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特别的交响曲。“林总,林工,新年好啊!”郑师傅的嗓门依旧洪亮,“咱们的芯片明年肯定大卖,产值突破200亿!”
“不止200亿。”林建军接过酒杯,和大家一一碰杯,酒液在杯中摇晃,映出窗外璀璨的烟火,“咱们要让中国的芯片,装在全世界的手机里;要让中国的AI,帮全世界的农民种地;要让‘建军科技’这四个字,成为‘中国创造’的招牌!”
欢呼声淹没了他的话音,年轻的工程师们唱起了厂歌,旋律里有轧钢厂的铿锵,有实验室的灵动,还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林建军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系统的“90%完成度”或许另有深意——它不是终点,而是提醒,提醒他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高的山要爬。
夜深了,人群渐渐散去,林建军独自站在办公室,看着墙上的时钟跳过零点,进入2000年。桌上的新旧报表叠在一起,旧的纸张已经泛黄,新的还带着油墨香,却同样记录着奋斗的足迹。他拿起笔,在“2000-2020战略规划”的扉页写下:
“科技报国,不是一代人的事,是代代相传的接力。我们这代人打下了基础,你们要实现突破,晓阳他们要走向引领。记住:技术会过时,设备会淘汰,但那颗‘要让国家变强’的心,永远不能变。”
放下笔,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系统的奖励很珍贵,但更珍贵的是这二十多年来锤炼出的信念,是家族三代人凝聚的共识,是团队上下一心的力量。这些,才是应对未来挑战的真正底气。
窗外的烟火已经落幕,天边泛起微光,新的千年在寂静中拉开序幕。林建军知道,第五卷“改革春风”的故事结束了,但属于他们的“引领未来”之路,才刚刚开始。而这条路,注定比过去的二十年,更宽广,也更壮阔。
【主线任务“科技强国”阶段性完成,下一阶段:“引领未来”。】
意识里的提示音仿佛是新世纪的号角,林建军站起身,推开办公室的门,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大步走向研发中心——那里,林卫国和团队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键盘敲击声在寂静的走廊里回荡,像在为新的征程,奏响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