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的春天,风里带着点沙尘,刮得四合院的窗纸簌簌响。阎埠贵蹲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算珠碰撞的脆响里裹着股说不出的焦躁。桌角摆着三张糙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三个儿子的名字:阎解成、阎解旷、阎解放。大儿子解成刚满二十,在家待业快一年了,每天除了帮着下地,就是蹲在墙根晒太阳,愁得老头嘴上起了燎泡。
“爹,要不我去拉板车吧?”阎解成蹲在旁边,手里攥着根草棍,在地上画着圈,“胡同口老李说,拉一天能挣五毛,够买两斤棒子面了。”
“拉板车?那是下苦力的活!”阎埠贵猛地把算盘一拍,珠子蹦得老高,“我阎埠贵的儿子,能去干那没出息的营生?你爷爷当年可是秀才,咱得干体面活——进工厂,当工人!”他的眼睛亮起来,像是突然打定了主意,“我去找林科长!”
阎解成愣了愣:“找林科长?人家是大厂的技术科主任,能管咱这小事?再说,咱拿啥跟人家换啊?”
“换?”阎埠贵嘿嘿一笑,从炕席底下摸出个蓝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本线装的《机械基础入门》,纸页黄得像秋叶,“这是你爷爷留下的,民国二十六年的版本,上面记着不少老机器的原理,林建军那人,就好这口!”他掂量着书本的厚度,算盘又噼里啪啦响起来,“技术换机会,公平交易,不寒碜!”
【叮!】
林建军正在技术科整理核潜艇项目的外围资料,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带着人物分析的清晰:
【检测到“阎埠贵”因“子女就业压力”触发“资源交换”行为,其“交换筹码”为民国《机械基础入门》(含早期车床结构图解,对“传统机械修复”有参考价值),目标为“阎解成进厂名额”,符合其“等价交换”核心逻辑。】
【人物评估:阎解成(20岁),初小文化,动手能力中等(曾自制木犁),无不良记录,适合“初级技工”岗位,通过招工考试概率60%(若提供针对性复习资料,可提升至85%)。】
【应对建议:接受交换(《机械基础入门》的历史技术价值>人情成本),提供“招工考试复习资料”(系统可提供1960年代工厂招工真题汇编),引导其“凭实力考取”,既维持规则,又卖人情,巩固“技术权威”形象。】
林建军刚把资料归档,就听到院门外传来阎埠贵特有的咳嗽声,比往常殷勤了三分。“建军在家吗?”老头的声音隔着门板飘进来,带着点刻意的热络,“有本老书,想让你掌掌眼。”
苏岚正在给窗台上的仙人掌浇水,回头对丈夫笑了笑:“三大爷这是有事求你呢,听着比上次借锅炉图纸时还急。”
林建军打开门,阎埠贵立刻把蓝布包递上来,脸上的褶子堆成朵菊花:“建军,你看这书,是解成他爷爷留下来的,我瞧着上面画的机器挺稀奇,说不定你能用得上。”他搓着手,眼睛瞟着屋里的书架,“解成不是在家待业嘛,听说你们厂最近招工?能不能……给指点指点?”
林建军接过书,翻了两页,里面用毛笔批注的车床进给量计算方法虽然老旧,却透着股扎实的工匠精神。他抬头看了看阎解成,小伙子站在爹身后,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脸涨得通红,倒不像阎埠贵那么油滑。“厂里确实在招学徒,下礼拜考试,考机械常识和算术。”他把书放在桌上,“这书不错,我留下了。正好我这儿有几份以前的考题,你让解成拿去做做,用心学,有希望。”
阎埠贵的眼睛瞬间亮了,算盘在袖子里偷偷打了两下——一份考题换本旧书,这买卖血赚!“哎!哎!谢谢建军!”他拽了拽儿子的胳膊,“快谢谢林科长!”
阎解成结结巴巴说了声“谢谢”,脸更红了。林建军把一摞泛黄的油印纸递给他:“这是1960到1963年的招工题,后面有答案,重点看机械传动部分,厂里的设备用得多。”他指着其中一道题,“比如这个齿轮传动比计算,必考。”
阎解成接过题纸,手指都在抖,低头一看,上面的字迹工整,公式标得清清楚楚,比学校老师讲的还明白。“我……我一定好好学!”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父子俩道谢离开时响起:
【“技术资料交换”完成,阎解成“考试成功率”提升至88%,阎埠贵对宿主的“技术依赖”与“人情认可”双重提升,其“缓冲带”作用强化——未来三个月内,四合院无任何针对宿主的琐碎纠纷。】
接下来的一个礼拜,阎家堂屋的灯每天亮到深夜。阎解成趴在炕桌上,借着昏黄的煤油灯做题,阎埠贵就蹲在旁边,一边给儿子扇扇子,一边用算盘核对算术题答案。遇到看不懂的机械图,父子俩就揣着题纸往厂外平房跑,林建军总能抽出时间,用铅笔在图上画出受力分析,讲得浅显易懂。
“你看这皮带轮,大轮直径是小轮的两倍,那转速就是小轮的一半,”林建军在纸上画着箭头,“记住,直径和转速成反比,招工最爱考这个。”
阎解成听得连连点头,阎埠贵蹲在旁边,算盘打得飞快,心里算着“这趟咨询值多少工分”,算着算着,嘴角忍不住往上翘——林建军不仅没嫌烦,还把自己的旧笔记本借了出来,里面记着不少解题窍门,这人情可欠大了。
考试那天,阎埠贵特意给儿子煮了两个鸡蛋,揣在怀里焐着。“别紧张,”他拍着解成的肩膀,难得没提算计,“就按林科长教的,先做会的,不会的最后蒙,蒙也得蒙个像点的!”
傻柱上班路过,看到阎解成背着书包往外走,打趣道:“哟,解成要考大学啊?”
“考工厂!当工人!”阎埠贵抢着答话,脸上的得意藏不住,“多亏了林科长给的资料,我儿子肯定能考上!”
傻柱笑了笑:“那可得恭喜了。林师傅这人,就是实在。”他心里也替阎解成高兴,毕竟都是院里长大的,能有个正经出路总是好的。
秦淮茹在院里晾衣服,听到动静,抬头看了一眼。阎解成的背影透着股紧张的挺拔,阎埠贵跟在后面,腰杆挺得笔直。她低下头,继续拧衣服,心里有点羡慕——棒梗还小,可将来的出路,又能指望谁呢?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考试结束当天响起:
【阎解成招工考试表现评估:机械常识82分,算术76分,排名第12(录取20人),录取概率90%。其“学习能力”与“动手潜力”获工厂人事科初步认可,系统判定“技术引导”成效显着。】
五天后,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四合院。阎埠贵拿着那张薄薄的纸,手都在抖,翻来覆去看了三遍,才确认上面“阎解成”三个字没写错。“中了!咱儿子中了!”他举着通知书在院里转圈,声音大得半个胡同都能听见,“进轧钢厂!当学徒!月薪18块!”
傻柱刚下班回来,笑着道贺:“恭喜三大爷,解成这是出息了。”
“托福托福,”阎埠贵笑得见牙不见眼,突然想起什么,拽着儿子就往林建军家跑,“走,给你林叔叔送喜糖去!”他特意买了两斤水果糖,用红纸包着,看着就喜庆。
林建军正在给林卫国做木制拼图,是套简单的车床模型。看到阎家父子,笑着起身:“考上了?”
“考上了!全靠您给的资料!”阎解成把通知书递过来,声音里带着激动,“人事科说,我机械常识考得最好,还问我是不是学过。”
“是你自己用功。”林建军拍了拍他的肩膀,“进了厂好好学技术,别偷懒,以后争取当技术员。”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车工入门》,“这个给你,上班用得上。”
阎埠贵把糖塞到苏岚手里,嘴里不停道谢,眼睛却在屋里转来转去,最后落在那本民国《机械基础入门》上——林建军把书放在了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还包了层牛皮纸封面。老头心里突然一暖,又有点发怵:林建军这人,你对他一分好,他能还你三分,可你要是敢算计他,他那眼神能把人看透了……这种人,可敬,也可畏。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阎家父子离开后响起:
【“阎解成入职”事件完成,阎埠贵对宿主的“感激度”升至70%,“忌惮度”升至60%,形成“既依赖又不敢冒犯”的稳定关系,符合“以静制动”策略。】
【连锁效应:
?\t阎家:阎解成入职后,家庭收入提升30%,阎埠贵对“技术改变命运”深信不疑,开始督促二儿子解旷学习;
?\t四合院:其他家庭(如秦淮茹)对“教育改变出路”的认知深化,棒梗放学回家后,秦淮茹开始教他认字;
?\t工厂层面:阎解成因基础扎实,被分配到机修车间,师从赵小刚,与林建军形成“间接师徒”关系,便于技术传承。】
傍晚,阎埠贵做了桌“庆功宴”,炒了盘鸡蛋,炖了锅白菜,还买了两两烧酒。他给儿子倒了杯酒,自己也满上,喝了口,咂咂嘴:“解成,到了厂里,少说话,多干活,尤其是对林科长,要尊敬,但也别总想着占便宜——他那样的人,你占一次小便宜,可能就丢了大机会。”
阎解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不懂爹的算计,只知道林叔叔给的资料帮了大忙,以后得好好学技术,对得起这份工作。
林建军家的晚饭很简单,玉米粥就着腌萝卜。苏岚看着丈夫把阎解成的通知书仔细折好,放进抽屉,笑着说:“三大爷今天可真是乐坏了,在院里喊得跟中了状元似的。”
“他是高兴儿子有了出路。”林建军给林卫国喂了口粥,“这年月,一份安稳工作比啥都强。解成底子不错,好好培养,能成个好工人。”他想起系统提示的“技术传承”,心里琢磨着,或许可以让赵小刚多带带他,将来也是个帮手。
窗外的风停了,月光透过树梢洒下来,在地上织出银亮的网。四合院里,阎家的笑声隐隐约约传过来,混着傻柱哼的小调,还有秦淮茹哄棒梗睡觉的轻声细语,透着股难得的平和。
林建军知道,阎埠贵的算计里藏着为人父的苦心,就像他自己总想给林卫国铺条稳当的路一样。或许这就是日子——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小家盘算,有人精于算计,有人踏实肯干,但只要守住底线,朝着好日子奔,总能在磕磕绊绊里走出点模样来。
车间的方向传来夜班的汽笛声,悠长而有力。林建军看着灯下熟睡的儿子,心里清楚,技术不仅能安身立命,还能像种子一样,落在合适的土壤里,长出新的希望。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做那个播撒种子的人,用手里的知识和规矩,给身边的人,也给这个时代,多留几分踏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