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光像一层薄纱,轻轻覆在四合院的青砖灰瓦上。中院的老槐树下,摆着一张缺了腿的八仙桌,用几块砖头垫着才勉强平稳,上面散落着几个空月饼盒和半截蜡烛——这是易中海张罗的“全院中秋聚餐”的残余,此刻只剩下秦淮茹在收拾碗筷,棒梗还在桌下钻来钻去,捡拾着掉落的月饼渣。
林建军站在耳房门口,手里拿着刚改好的“超高压锅炉管压力测试方案”,目光平静地扫过院里的热闹。他刚从厂里加班回来,车间的高压测试到了关键阶段,苏联专家明天就要来看结果,他实在没心思参与这场掺杂着算计的“团圆宴”。
“建军,回来啦?”秦淮茹第一个看到他,手里还捧着个油纸包,快步迎上来,脸上堆着温婉的笑,“今天中秋,我给你留了两块月饼,苏式的,带果仁的,你尝尝?”
油纸包上印着“稻香村”的字样,边角有些油浸的痕迹,显然是精心准备过的。林建军的目光落在她身后——贾张氏正扒着门框往外看,三角眼在月饼上转来转去,嘴角还沾着点月饼屑,显然这“留”的月饼,多半是从自家份额里匀出来的,目的是想借中秋的由头,拉近关系,为日后借钱借粮铺路。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带着清晰的预判:
【检测到“秦淮茹”利用节日进行“情感渗透”,试图通过“馈赠月饼”打破现有界限,触发“节日试探”事件。】
【行为动机:家庭经济压力(贾东旭工资未涨、棒梗上学开销)+ 前几次求助失败后的策略调整,希望借“中秋团圆”的传统伦理软化宿主态度。】
【应对建议:保持礼貌拒绝,明确“单位已发福利”,强调“无需额外馈赠”,既不伤人颜面,又坚守界限。】
“谢谢秦姐,不用了。”林建军的语气平淡,侧身避开她递过来的油纸包,“厂里发了福利,月饼、水果都有,够吃了。你留着给棒梗吃吧,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他的拒绝温和却坚定,像一层无形的墙,既没让秦淮茹下不来台,又清晰地划清了界限。秦淮茹的手僵在半空,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却还强撑着:“厂里的哪有家里做的贴心,你就拿着吧,不值钱的东西……”
“真不用了,秦姐。”林建军微微颔首,算是告别,转身拿出钥匙开门,“我还有图纸要改,就不招待你了。”
钥匙插进锁孔,转动时发出清脆的“咔哒”声,像在为这场简短的对话画上句号。秦淮茹看着紧闭的房门,手里的月饼突然变得沉甸甸的,她能感觉到身后贾张氏投来的不满目光,只能讪讪地转身往回走,嘴里低声嘟囔着:“真是个不通情理的……”
林建军关上门,将院里的低语和月光都挡在外面。他走到桌前,打开厂里发的福利盒——里面有四块自来红月饼,两个苹果,还有一小袋瓜子,都是寻常货色,却足够他这个“单身汉”过节了。他拿起一块月饼,咬了一口,豆沙馅甜得有些发腻,却让他想起穿越前的中秋,母亲总会在月饼里藏一块冰糖,说是“生活要有点甜头”。
【叮!】
系统的提示音带着一丝温情:
【检测到宿主成功应对“节日试探”,界限感维持良好,触发“原则强化”效果。】
【当前状态:四合院人际边界清晰,“无效社交”干扰降低30%,专注度提升。】
【奖励:“节日人情应对手册”(含各类节日拒绝技巧);科技报国积分+50。】
他翻开手册,里面列举着“如何拒绝邻居馈赠”“怎样应对节日聚餐邀请”等实用技巧,其中一条正是“以工作为由推脱”,与他今天的做法不谋而合。看来系统也在通过这种方式,帮他适应这个时代的人情往来。
门外传来易中海的声音,带着刻意的洪亮:“建军在吗?出来喝两杯啊!今天中秋,全院就差你了!”
林建军没有回应,只是将图纸摊开,用镇纸压好。他知道易中海的心思——这场“全院聚餐”本就是老头巩固权威的手段,拉上他这个“技术科副科长”,既能显得自己“一视同仁”,又能借他的身份抬高聚餐的规格。但林建军不想掺和,院里的水太深,每次聚餐都像一场暗流涌动的博弈,易中海的“主持公道”、刘海中的“摆官威”、阎埠贵的“算计得失”,他看得够够的了。
“人不在?”易中海的声音在门口停了停,带着一丝失望,“那我让傻柱给你留碗饺子,猪肉白菜馅的,热乎的……”
“不用了,一大爷。”林建军隔着门回应,声音平静,“我在加班改图纸,苏联专家明天要来,实在走不开。谢谢好意。”
门外沉默了片刻,传来易中海离开的脚步声,还有阎埠贵低声的嘀咕:“我就说他不会来,现在是大人物了,看不上咱们这粗茶淡饭……”
林建军没理会这些议论,只是专注地看着图纸上的参数。超高压锅炉管的压力测试要求达到每平方厘米300公斤,误差不能超过5%,这对设备精度和操作手法都有极高要求,容不得半点分心。院里的是非就像这中秋的月光,看着热闹,实则清冷,不值得他浪费精力。
不知过了多久,敲门声再次响起,比刚才轻了许多,带着犹豫。“建军……是我,傻柱。”
林建军打开门,看到傻柱端着个搪瓷碗站在门口,碗里是几个圆滚滚的饺子,冒着热气。“我给你端了几个饺子,刚出锅的,你垫垫肚子。”傻柱的语气有些不自然,“易大爷让我来的,你……你要是忙,就当帮我个忙,不然他又该念叨我不会办事了。”
他的眼神里带着恳求,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羡慕林建军能如此干脆地拒绝院里的纷扰,专注于自己的事,而他却被易中海推着当“和事佬”,连中秋都不得安生。
【叮!检测到“傻柱”行为模式转变,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试探和解”,触发“关系缓和”事件。】
【应对建议:适度接受其善意(饺子),但无需改变原则,保持“工作优先”的明确态度,既不激化矛盾,又不给予“可亲近”的错误信号。】
林建军接过搪瓷碗,饺子的香气扑面而来,驱散了图纸带来的枯燥。“谢谢傻柱哥,正好有点饿了。”他从抽屉里拿出两张细粮票,递给傻柱,“这是饭钱,不能白吃你的。”
傻柱的脸涨红了,手忙脚乱地推回去:“你这是干啥!几个饺子还要钱?看不起我是不是?”
“不是看不起,是规矩。”林建军把粮票塞进他口袋,语气坚定,“我吃了你的饺子,付你粮票,公平合理。你要是不收,以后我可不敢再要你的东西了。”
傻柱愣住了,看着林建军平静的眼神,终于明白他的坚持——这不是“见外”,而是一种不容打破的原则。他叹了口气,不再推辞,只是挠了挠头:“那……那你忙,我先走了,有事喊我。”
“嗯。”林建军点头,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中院,心里微微触动。傻柱虽然被易中海和秦淮茹拖累,但本性不算坏,这次主动送饺子,或许是真的想缓和关系,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被人当枪使。
关上门,林建军把饺子倒进盘子里,就着月光吃了起来。猪肉白菜馅的,味道很家常,让他想起车间师傅们常说的“踏实”——就像这饺子,皮要擀匀,馅要调香,火候要到位,一步都不能省,做人做事也一样,得有自己的章法。
窗外的月光越来越亮,院里的喧闹渐渐平息,只剩下阎埠贵算盘珠子的“噼啪”声,还有易中海偶尔的咳嗽声。林建军收拾好碗筷,重新回到图纸前,钢笔在参数旁标注着注意事项:“1. 测试前检查压力表校准;2. 冷却水温控制在25±1c;3. 记录每10公斤压力下的管壁变形量……”
【叮!检测到宿主“界限稳固”状态持续,触发“专注加成”效果。】
【当前技术推演速度提升15%,参数计算准确率提升至98%。】
林建军的笔尖在纸上划过,思路比刚才更清晰。他知道,拒绝四合院的“中秋团圆”,看似“不合群”,却让他守住了内心的平静,更高效地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上。在这个资源匮乏、人情复杂的年代,懂得“取舍”比“合群”更重要——他宁愿把时间花在能提升国家工业水平的图纸上,也不愿在无意义的应酬中浪费精力。
凌晨时分,林建军终于改完了最后一处参数。他伸了个懒腰,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院里的月光清冷如水,易中海家的灯还亮着,隐约能听到他和傻柱的对话,似乎在商量着什么,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算计。
他关紧窗户,将这些纷扰隔绝在外。系统面板上,“科技报国积分”已经累积到6800分,足够兑换一次“技术推演”的深度分析,正好用来应对明天苏联专家的提问。
桌上的月饼还剩两块,林建军拿起一块,对着月光看了看,饼皮上的“福”字已经有些模糊。他知道,这个中秋的“界限分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随着他在工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院里的试探和算计只会更多,唯有坚守原则,划清界限,才能在这复杂的环境中,守住自己的初心和方向。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林建军背上工具包,准备去厂里。路过中院时,看到易中海正蹲在槐树下,对着满地的狼藉唉声叹气,见了他,只是点了点头,没像往常那样说教,眼神里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
林建军没有停留,脚步坚定地走出四合院。中秋的晨雾还未散去,空气里带着桂花的甜香,远处传来工厂的汽笛声,嘹亮而充满力量。他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高压锅炉管的测试、苏联专家的评估、车间的技术攻关……这些才是他的战场,而四合院的那些是非,不过是路边的风景,看过就好,不必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