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风卷着落叶掠过轧钢厂的围墙,放映组的办公室里却弥漫着一股压抑的火气。许大茂把手里的俄文报纸揉成一团,狠狠砸在地上——这已经是他这个月第三次被刘海中当众训斥,每次都少不了那句“看看人家林科长,再看看你”,像根针似的扎在他心上。
更让他憋屈的是,上次被批斗时林建军那句“按组织程序处理”,看似公允,实则断了他翻身的可能。厂里的风言风语越来越多,说他“投机倒把”“思想有问题”,连食堂打饭的师傅都敢对他甩脸子。
“林建军,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舒坦!”许大茂咬牙切齿地从抽屉里翻出一张纸,上面是他偷偷抄录的林建军书架上的书名——《苏联重型机械设计手册》《德国精密量具标准》《美国金属学会会刊》……全是外文书籍。
他的眼睛亮了起来,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这年头,私藏外国书籍可是大事,尤其是“美帝国主义”的刊物,稍微渲染一下,就能扣上“里通外国”的帽子。就算治不了林建军的罪,至少能让他名声扫地,在厂里待不下去。
【叮!】
林建军正在新车间调试精密轧机,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带着尖锐的警报:
【检测到“许大茂”实施“恶意举报”行为,已向工厂保卫科提交匿名信,指控宿主“私藏反动外文书籍,涉嫌通敌”,触发“政治陷害”事件。】
【行为动机:报复宿主在“批斗闹剧”中未支持其诬告许大茂“听敌台”,同时嫉妒宿主技术地位,试图通过政治手段摧毁其声誉。】
【风险等级:中高(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军工项目参与资格)。】
【应对建议:主动配合调查,展示书籍合法性(技术资料、单位借阅记录),利用“军工保密资格”反证清白,同时保留追究诬告责任的权利。】
林建军的心头一沉,手里的扳手差点掉在地上。许大茂这是狗急跳墙了,竟然想用这种阴毒的手段。他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对助手说:“小赵,你盯着参数,我去趟保卫科。”
保卫科的办公室里,王科长正对着一封匿名信皱眉,信纸是厂里的稿纸,字迹刻意模仿了左手,歪歪扭扭的:“……林建军长期私藏美、德等国反动书籍,深夜研读,形迹可疑,其负责的军工项目恐存在泄密风险……”
看到林建军推门进来,王科长愣了一下:“建军?你怎么来了?”
“我听说有人举报我私藏外文书籍?”林建军开门见山,语气平静,“王科长,我主动来配合调查,那些书都是厂里资料室借阅的技术文献,有登记记录,不是什么反动书籍。”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工作证,指着背面的“军工保密资格认证”:“我负责的项目涉及反坦克炮管生产,每季度都要接受保密审查,要是真有问题,早就被查出来了。”
王科长的脸色缓和了不少。他对林建军的印象很好,做事严谨,纪律性强,不像是会犯这种错误的人。“我相信你,”他叹了口气,“但匿名信都寄到厂长那里了,按规矩得走个流程,你别介意。”
“应该的。”林建军点头,“我现在就带你们去我宿舍,所有书籍都在那里,随时可以检查。”
林建军的宿舍就在厂内家属区,一间十平米的小屋收拾得井井有条。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大多是工业技术类,封面上的外文标题清晰可见,但每本书的扉页上都贴着“红星轧钢厂资料室”的借阅标签,登记日期从1953年到1955年,记录完整。
“这本《美国金属学会会刊》是研究高锰钢耐磨性能用的,里面有坦克履带板的热处理数据。”林建军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书,翻开夹着书签的一页,“这是我做的笔记,和我们现在的军工订单参数对比用的。”
王科长拿起几本翻了翻,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技术批注,没有任何敏感内容。他心里已经有了数,拍了拍林建军的肩膀:“行了,我心里有数了。这就是有人故意找茬,你放心,我会向厂长说明情况。”
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保卫科不仅核实了所有书籍的合法性,还通过匿名信的投递时间和地点,锁定了嫌疑人——许大茂。那天他正好以“取放映机零件”为由,出现在厂长办公室附近,形迹可疑。
“许大茂,你还有什么话说?”王科长把匿名信拍在放映组的桌子上,声音严厉,“林科长哪里得罪你了?你要这么诬陷他?”
许大茂的脸白一阵红一阵,还想狡辩:“不是我!这是栽赃陷害!你们凭什么说是我?”
“凭什么?”王科长冷笑一声,拿出一份笔迹鉴定报告,“我们请市局的专家鉴定过了,虽然你用了左手,但某些习惯性的笔画特征和你写的放映记录完全一致!再说了,全厂谁不知道你俩不对付?除了你,没人会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许大茂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瘫坐在椅子上,嘴里喃喃着:“是他先坏我好事的……他要是在批斗会上帮我说句话,我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人家凭什么帮你?”王科长毫不留情地训斥,“你倒卖电影票被抓是事实,偷听广播(虽然是苏联台)违反纪律也是事实,自己不学好,还怪别人?”
处理决定当天就贴在了厂门口的公告栏上:
“我厂放映组工人许大茂,因对同事林建军心怀不满,恶意撰写匿名信诬告其‘私藏反动书籍’,企图破坏军工生产秩序,性质恶劣。经研究决定:给予许大茂记大过处分一次,调离放映组,前往锅炉车间担任司炉工,以观后效。”
公告栏前围满了工人,议论纷纷:
“活该!许大茂这人心眼太坏,总算遭报应了!”
“林科长够冤的,好好干活还被人咬一口。”
“还是林科长行得正坐得端,不然真被这小人坑了。”
林建军路过公告栏时,只是淡淡扫了一眼,没有丝毫得意。他知道,许大茂的倒下不是他的胜利,而是规矩对阴谋的胜利。回到技术科,他立刻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系统刚刚奖励了“炮管内膛镀铬工艺优化方案”,这对提升反坦克炮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叮!】
系统的提示音带着明确的判定:
【“政治陷害”事件成功化解,宿主通过“主动配合+证据确凿”自证清白,反将诬告者绳之以法,获工厂上下一致认可。】
【事件影响:许大茂“报复计划”彻底失败,地位一落千丈;宿主“正直可靠”形象深入人心,军工项目参与权限提升;潜在模仿者(如刘海中)受到震慑,不敢轻举妄动。】
【奖励发放:“镀铬层厚度均匀性控制技术”;科技报国积分+300;获得“工厂内部监察建议权”(可对违纪行为提出处理建议)。】
许大茂被调到锅炉车间后,日子过得苦不堪言。每天要抡着大铁锹铲煤,炉膛的高温烤得他汗流浃背,身上的衣服永远带着股煤烟味,再也没有了放映员的风光。路过技术科时,他总是低着头快步走过,生怕撞见林建军。
这天傍晚,林建军在厂区澡堂碰到了许大茂。他刚从炉膛出来,浑身黢黑,只有牙齿是白的,正费力地搓着胳膊上的煤灰。看到林建军,他的动作顿了一下,眼神复杂,最终还是没说话,转身想走。
“许师傅,”林建军叫住他,语气平静,“锅炉车间的引风机效率太低,能耗大,我画了个改造图,你看看能不能用上。”他递过去一张图纸,上面是引风机叶片的优化设计,“改了之后能省不少煤,你也能轻松点。”
许大茂愣住了,接过图纸的手微微颤抖。他没想到林建军不仅没落井下石,还愿意帮他。图纸上的线条清晰流畅,显然是花了心思的。他张了张嘴,想说句“谢谢”,却没说出口,只是红着眼圈点了点头,转身匆匆离开了。
林建军看着他的背影,没有再多说。他不是圣母,只是觉得没必要把精力浪费在报复上——许大茂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他的时间,应该用在更有意义的事上,比如完善那套“镀铬工艺方案”。
回到四合院时,天色已暗。阎埠贵坐在门口的石墩上,像往常一样算计着什么,看到林建军就凑过来,脸上堆着精明的笑:“建军,听说许大茂被调到锅炉车间了?真是报应!这种背后捅刀子的人,就该有这下场。”
“厂里按规矩处理的。”林建军淡淡回应,“三大爷,我那耳房的烟囱有点堵,明天你要是有空,帮我通一下?我给你两毛钱工钱。”
“哎,好!”阎埠贵眼睛一亮,算盘打得噼啪响,“保证给你通得干干净净,一分钱一分货!”
林建军笑了笑,没再说什么。他知道,许大茂的“反杀”事件,不仅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四合院所有人的提醒——算计和诬告最终只会反噬自身,唯有脚踏实地,守规矩、走正道,才能在这个复杂的时代里站稳脚跟。
夜渐渐深了,林建军趴在灯下,修改着“镀铬层厚度均匀性控制技术”的参数。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图纸上“军工级”三个字上,清晰而坚定。他知道,真正的对手从来不是许大茂或四合院的那些“禽兽”,而是技术上的难关,是国家工业化道路上的障碍。
远处传来锅炉车间的汽笛声,悠长而有力,像在为这个时代的奋斗者伴奏。林建军的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一行行整齐的公式,每一个数字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也承载着一个穿越者对这个时代的承诺——用技术报国,用实力立身,让所有阴暗的算计,都在光明正大的成绩面前,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