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光阴,匆匆而过。
朝歌城内,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往日笼罩的阴霾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
百姓们不再仅仅是低头劳作,他们的眼神里,多了一丝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各种学说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帝辛高坐王座,听着玄鸟卫的汇报,嘴角勾勒出一抹满意的弧度。
他知道,时机已然成熟。
是时候,让这百家争鸣的盛况,真正为殷商所用,为人族所控。
“宣李修缘仙长、太师闻仲、亚相比干入殿!”
帝辛沉声吩咐。
内侍领命,快步离去。
不多时,李修缘依旧是一身青衫,悠然而入。
闻仲与比干紧随其后。
三人对着帝辛微微拱手。
帝辛含笑点头,示意他们入座。
“诸位爱卿,仙长。”
“百家争鸣之策推行数年,如今已是硕果累累。”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丝威严。
“天下万民,思想渐开,孤心甚慰。”
“然,寡人以为,是时候定下章程,为人族思想正本清源了。”
闻仲闻言,眉头微蹙。
他抚了抚长须,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大王圣明。”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皆有益于社稷,可为我大商所用。”
话到此处,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厉起来。
“唯独那佛家,所传教义,虚无缥缈,不切实际。”
“断情绝欲,更是有违人伦,危害极大。”
“老臣以为,此等邪教,当立刻封杀,以免贻害无穷!”
闻仲的性子向来直爽,对于西方教的歪理邪说,更是深恶痛绝。
比干听罢,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七窍玲珑心,早已将佛家教义看个通透。
“太师所言极是。”
“佛家之言,看似慈悲,实则误人。”
“若人人皆断情绝欲,不思繁衍,人族何以为继?”
“此乃动摇人族根基之举,绝不可姑息。”
帝辛听着两位重臣的意见,并未立刻表态。
他转头看向李修缘,眼神中带着征询之色。
“仙长以为如何?”
李修缘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他放下茶盏,淡然一笑。
“二位大人所虑甚是。”
“只是,凡事堵不如疏,人心复杂,越禁越想。”
“若我等强行禁止佛家传播,百姓不明所以,反而会心生逆反。”
“长此以往,恐生事端。”
闻仲与比干闻言,皆是若有所思。
李修缘的见解,总是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那依仙长之意,该当如何?”
帝辛好奇地问道。
李修缘嘴角微扬,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
“不如,邀各家首领前来朝歌,论道辨法。”
“以理服人,以实证道。”
“当着天下百姓的面,戳破他们那可笑的教义,让世人看清他们的嘴脸。”
“如此一来,远比我们不明不白的禁令,更能令人信服,也更具说服力。”
帝辛听完,眼前一亮。
他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起来。
“妙!此法绝佳!”
“仙长真乃寡人之智囊也!”
闻仲和比干对视一眼,脸上皆是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他们齐齐拱手,恭敬地回应。
“大王圣明,仙长高见!”
帝辛也不拖沓,立刻对着内侍高声道。
“拟旨!”
“传孤旨意,召天下各家首领,于三月之后,齐聚朝歌。”
“届时,孤将设下论道大会,各家可尽情阐述己道,辨明真伪。”
“凡有益于人族,有益于社稷者,皆可获得殷商认可,光耀门楣。”
“然,弄虚作假,蛊惑人心者,一经查实,全国封杀,灭教绝意!”
“钦此!”
随着帝辛一道圣旨下达,风水大阵再次启动。
政令如潮水般,瞬息传遍了整个人族疆域。
天下各家,闻风而动。
……
人族疆域,某处山林深处。
一间简陋的茅屋前,一位身着粗布道袍,仙风道骨的老者,正盘膝而坐。
他双目微闭,周身环绕着淡淡的玄妙道韵。
这正是老子分出的本我尸,化名依旧为老子,开创了道家。
忽的,一道金光自天际划过,落入他手中,化作一道圣旨。
老子缓缓睁开双眼,深邃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了然。
“论道大会……”
他轻抚长须,嘴角勾勒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有趣。”
此番论道,是为人族思想正本清源,亦是为玄门大道扬威。
他缓缓起身,步履从容,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天地大道之上。
“也罢,此番朝歌之行,吾当亲自走一遭。”
老子的身影渐渐淡化,最终消失在山林之中。
他此去,不仅仅是代表道家,更是为了亲眼见证,这洪荒大势的走向。
……
西岐旧址,如今已是殷商治下的一座重镇。
一座巍峨的学宫内,一位身披玄色长袍,面容威严的男子,正对着数百学子讲授律法。
他声音洪亮,字字珠玑,正是元始天尊的善尸,法家的开创者·邹规。
忽的,他话音一顿,手中多了一道金光闪烁的圣旨。
他展开圣旨,目光如电,迅速扫过。
“论道大会……”
邹规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嘴角微不可察地翘起,似乎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
“帝辛此举,倒是颇得我心。”
他看向下方的学子,沉声道。
“今日讲学暂且至此。”
“三月之后,吾将前往朝歌,与天下各家论道。”
学子们闻言,纷纷露出激动的神色。
邹规见此微微颔首,面露笑意。
他知道,这是法家扬名立万的绝佳机会,也是阐教教义,深入人心的契机。
随即,其身形一晃,已然消失在学宫之中。
他要将法家治国安邦之策,彻底融入殷商的血脉之中。
……
南方蛮荒之地,一处依山傍水的村落。
村落中,一座巨大的木质工坊内,火光冲天,锤声震耳。
一位身形魁梧,面容粗犷的汉子,正赤裸着上身,挥舞着巨锤,锻打一块烧得通红的铁锭。
他每一锤落下,都带着一种开天辟地的力量。
这正是通天教主的善尸,墨家的创始人·公墨
忽的,一道圣旨飞入工坊,悬浮在他面前。
公墨停下手中的活计,随手接过圣旨,粗略一扫。
“论道?”
他哈哈大笑起来,声震四野。
“好!好一个论道大会!”
他的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我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兼爱,岂会惧怕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家伙?”
他将巨锤随手一扔,发出“咣当”一声巨响。
“弟子们,备好行囊!”
“三月之后,随吾前往朝歌,让那些凡夫俗子,见识见识我墨家的真本事!”
公墨豪迈一笑,他最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较量。
此番,他定要让墨家之名,响彻人族大地。
……
朝歌城外,一处书院内。
一位白发苍苍,面容和蔼的老者,正手持书卷,对一群稚童循循善诱。
他便是儒家首领,名为孔丘。
因人道教化之运而生,倡导仁义礼智信,教化百姓,深得民心。
忽然,一道圣旨飞入书院,轻轻落在他手中。
孔丘展开圣旨,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百家争鸣,论道朝歌……”
他轻抚白须,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帝辛陛下,当真是人族之幸也。”
他知道,儒家之道,乃是治世之学。
此番论道,正是儒家发扬光大,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的绝佳机会。
“诸位学子,今日便到此为止。”
“三月之后,吾将前往朝歌,为儒家正名,为天下苍生立心。”
稚童们虽然懵懂,但也感受到了老者身上的庄重。
孔丘缓缓起身,他虽无惊天修为,却有着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
他要让儒家思想,成为人族立世之本。
……
西方,某处荒凉的山谷。
阿难身穿月白僧袍,赤足而行。
他身边跟着一位清秀的少女,眉眼间带着一丝纯真。
数年苦行,他一路行善,一路传法,佛法之光,已在东方初露端倪。
忽的,一道金光圣旨,凭空出现在他面前。
阿难双手合十,恭敬地接过圣旨。
他展开圣旨,清澈的眸子,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论道大会,朝歌……”
他的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
此番,是佛法东传的关键一役。
若能渡过此劫,未来佛法东渡将再无阻碍。
若此劫不过,佛法之光,恐将蒙尘,推迟不知几载之后。
阿难深吸一口气,他看向身旁始终任劳任怨,跟随自己数年的少女。
少女感受到他的目光,回以一个甜甜的笑容。
阿难的心中,燃起了些许斗志。
来吧,无论有多少劫难与挑战,我一定会悉数渡过。
他转头对着少女,声音温和。
“小莲,你且在此等候,我安排教徒照看好你。”
“此番朝歌之行,凶险异常,你不必随我同去。”
少女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但她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
阿难再次看了一眼少女,眼神坚定。
他随即踏上前往朝歌论道的路途,身形决绝。
只是他不知道,自从踏入东方那日起,他的一切所行,都落在准提和接引二人的眼中。
尤其是他对于少女的感情,更是犯了两人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