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星,你确定在那艘β星人的星舰残骸中,真的没有找到其他形式的能源系统吗?”
将思绪从那些不着边际的遐想中收回,白牧辰看着手中的分析报告,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是的,领航员。”启明星用它那万年不变的平静电子音回答道:“根据目前对β星人星舰残骸进行的全面扫描与分析结果判断,其主要的动力来源确实是裂变反应堆,并未发现任何其他类型的能源供应系统。”
“用裂变反应堆去驱动超光速引擎?”脑壳好痒,白牧辰感觉自己要长脑子了。
超光速引擎技术和裂变反应堆技术,这俩玩意儿真的是同一个科技时代应该出现的产物吗?
自己该不会是穿越到了类似《异星歧途》的奇葩世界线啊?
人类:到底是谁点错了科技树啊?怎么大家都在逆行呢……
白牧辰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一款名“派格赛文”的4x星际题材策略游戏。
“那星舰上的超光速引擎找到了吗?其核心部件的完整程度如何?是否还具备修复和使用的可能性?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能够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进行逆向工程吗?”
白牧辰没有在科技树的问题上过多纠结,她的注意力立刻被“超光速引擎”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字眼给牢牢吸引住了。
起初白牧辰并没有对超光速引擎抱有什么期望。
毕竟技术代差摆在那里,就算真的找到了,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恐怕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其原理,并成功复制出来。
但现在情况似乎有些不太一样了。
如果超光速引擎技术真的非是什么跨时代尖端科技,仅仅是与裂变反应堆处于同一技术阶段的“入门级”玩意儿。
那么自己完全有通过逆向工程掌握这项技术的可能性。
自己完全可以在厄庇墨透斯上多停留一段时间,停留到掌握人类遗留的技术,逆向出超光速引擎再说。
一旦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超光速航行能力。
那无论是继续前往遥远的半人马座a星A,还是选择调转船头返回早已物是人非的地球太阳系。
都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漫长旅途。
“通过对残骸内部所有已知功能设备进行排除和筛选,已经初步锁定了疑似为超光速引擎核设备的装置。”启明星的声音传来,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寻找那个超光速引擎的过程其实并不困难。
毕竟β星人的整体技术水平与白牧辰目前所掌握的人类科技差距不大。
其星舰上的绝大部分设施与设备,例如能源系统、计算机系统、材料结构等等。
启明星AI都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库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理解。
那么剩下的那些结构复杂、功能未知、且无法用现有理论进行合理解释的装置,自然就有极大概率是超光速引擎。
“但是,领航员。”启明星话锋一转,给白牧辰泼了一盆冷水:“基于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条件进行综合评估,想要对这个超光速引擎进行逆向工程,并成功复制出可用成品,其可能性微乎其微。”
“建议您还是优先将精力投入到对人类自身现有技术的消化吸收,等到后续技术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之后,再来考虑攻克超光速引擎这个难题。”
启明星的建议非常中肯和理性。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自己目前连人类文明本身的技术都还没吃透,现在就急着去逆向外星科技确实是有些好高骛远。
“知道啦知道啦。”白牧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理解:“那么,接下来进行下一项议题——关于目前已经收集到的那些β星人文献资料的整理、解读、与翻译问题。”
在白牧辰目前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与困境之中,对外星文献资料的整理、解读、与翻译工作,反而是其中最简单,也最容易解决的一个。
其根本原因在于从星舰残骸中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数量实在是太过庞大。
面对如此海量级的未知语言数据,想要依靠传统的人工翻译方法去逐字逐句地进行破译,无异于痴人说梦,其所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将是难以估量的。
但对于掌握了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白牧辰而言,这个问题却有着一个更为高效和巧妙的解决方案——
将所有收集到的β星人文献资料,与人类文明现有的全部文献数据混合在一起,共同作为训练集,去从头开始训练一个新的、专门用于跨语言理解与翻译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
现代先进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其核心能力之一,便是在其内部的神经网络中构建出一个极其复杂和高维度的“概念空间”。
在这个概念空间之中,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甚至不同感知模态的各种信息,例如文字、图像、声音、乃至更抽象的符号和逻辑关系。
都可以被有效地映射和关联到一些共同的、具有普适性的“概念点”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过程。
当一个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仅仅只使用人类文明的数据进行训练时。
它会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图像、和音频数据,逐渐理解到——
英文单词 dog、中文词语“狗”、一张毛茸茸的四足犬类生物的照片、以及一段汪汪叫的狗吠声……
所有这些看似形态各异的信息,其实都指向了其内部概念空间中的同一个核心“概念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狗”这个生物。
在这个高维的概念空间之中,这些不同形式的信息在数学层面上是彼此紧密关联,甚至可以说是等价的。
现在,如果将所有收集到的β星人文献资料也一并加入到训练数据集中。
并假设在这些外星文献的某一条数据之中,恰好包含了一个外星语中用于指代“狗”这种生物的特殊符号或声音。
我们暂时用“xxx”来表示它。
与此同时,这条数据还非常贴心地附带了一张与地球上的狗在外观形态上极其相似的外星生物的图片。
那么,当大语言模型在处理这条全新的外星数据时,它会首先识别出图片中的那个生物。
由于这个外星生物的形态特征与它在之前学习人类数据时所形成的关于“狗”这个生物的内部概念模型高度重合。
模型便会很自然地将这个外星语词汇 xxx 也一并链接到其概念空间中代表“狗”的那个核心概念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