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数周时间里,白牧辰的工程无人机群对广阔的战场残骸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
那些富含稀有资源的特殊结构与材料被精准地切割、分类,然后送往后方的移动冶炼厂进行提炼。
尚有研究价值的设备模块,如星约的护盾发生器、火控计算机等,则被完整地拆卸下来,用特制的保护罩封存,准备运回南门二进行逆向工程分析。
在清理过程中,无人机群从破碎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残骸群,找到了数十艘结构尚算完好的大型逃生艇。
白牧辰用牵引光束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分离出来,拖拽到由定星枢级工程舰临时展开的一个简易船坞当中。
这些就是她准备用来送星约幸存者回家的交通工具。
用自己的飞船去送存在暴露自身技术细节的潜在风险,虽然她的常规技术水平其实并不如星约。
但不管怎么样,使用星约自己的逃生艇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修复工作旋即展开。
白牧辰的工程机器人拆除了所有无法修复的受损部件,然后用自己体系内的、功能相似的模块进行替换。
由于技术体系存在差异,修复过程充满了困难,但尚在可克服的范围之内。
白牧辰在常规技术上与星约只是存在工程理念与工艺水平的差距,并不存在无法理解的代差。
大概是诺基亚看智能手机的程度。
最终,一艘艘内部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画风的逃生艇修复完成。
一边是星约典雅、温润如玉的白色内饰,另一边则是白牧辰那懒得装修,充满工业风、裸露着管线和金属桁架的补丁。
白牧辰采取了最保守的修复策略,不强求性能和原版一样,只是尽可能保证维生系统、能源系统、超空间引擎等主要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她可不希望这些飞船飞到半路因为不稳定而瘫痪,让所有被自己救下来的幸存者死在归途之中。
那不显得她之前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白忙活吗?
交通工具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把人装上去了。
这话说得显得人像是货物,那姑且用“请”字吧。
在补充了足够的物资后,所有幸存的星约人都被白牧辰分批转移到了这些飞船上面。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再没有发生任何冲突。
那些不配合的早已在之前的冲突中被白牧辰清除干净了。
凯恩踏上了其中一艘逃生艇的舰桥,他看着那些风格迥异的补丁,与身边的老船员一起检查着舰船的状态。
“说真的,这种东西……真的能飞吗?”凯恩带着怀疑与自嘲的语气问道:“我总感觉它会在第一次跃迁时就散架。”
身旁一位年长的老船员摇了摇头,不确定地说道:“谁知道呢……但能造出那种怪物般的星舰,她们应该不至于连我们的逃生艇都修不好吧?”
另一名幸存的军官冷笑一声,加入了对话。
“或许,她就是想让我们死在半路上呢?一场意外事故,多么完美的借口。”
凯恩闻言立刻反驳道:“那她何必多此一举?想让我们死,只要当初不出手救援就可以了。”
此时,舰桥的通讯器中传来了技术官的声音。
“长官,设备检查完毕,大部分修复模块……技术水平看起来比我们的还要落后一些,工艺也显得很粗糙。”
老船长闻言,不在意地说道:“很正常,为了防止核心技术泄露,刻意使用降级或淘汰的技术来修复敌方设备,这是很标准操作。”
“换你也会这样。凯恩也赞同这个观点。
在场的星约人下意识地忽略了“白牧辰的常规技术水平本就不高”这个可能性。
毕竟,镇星垣级实验舰那逆天的相锁材料装甲,以及远他们的反应堆性能,已经先入为主地在这些人心中刻下了“存在技术代差”这一认知。
“不管怎么说,得感谢她还愿意把从我们船上拆下来的那些稀有资源还回来。”一名技师调试好了冬眠系统,半开玩笑地打趣道:“不然这趟漫长的旅途我们恐怕得无聊死。”
在这个宇宙,超低温冬眠技术依赖一种特殊的异星天然气作为催化剂,以实现对生物体无损伤的快速、均匀降温与复苏。
既然都带上稀有两个字了,那这种东西自然不会便宜。
一切准备就绪。
所有幸存者都躺入了各自的休眠舱中,星舰的运行完全交给了自动化AI。
在白牧辰的远程监控下,这些并未处于跳跃点中的星舰,舰体表面泛起了跃入超空间时的苍蓝光辉。
“横轴跳跃么?”正在远程关注这一切的白牧辰喃喃自语。
根据海索斯隐修会给出的资料,横轴跳跃是超空间航行技术的一个分支,允许星舰在非超空间跳跃点直接进入超空间。
这是紧急撤离这一战术手段的前置科技。
不过,常规的横轴跳跃会导致星舰迷失在超空间中,进入一种无法被观测的失踪状态,最终随机出现在临近的某个恒星系。
星约的逃生艇之所以能实现定向返航,是因为它们同时启动了另一项关键技术——实验性超空间航行。
通过锁定强大且持续的超空间信号作为“道标”,星舰可以无视常规航道以近似“直线”的方式,缓慢地向着信号源“漂移”。
这个超空间信号源可以是恒星引力井在超空间中的投影、扰动,也可以人工制造的强烈超空间信号。
对于星约的逃生艇来说是后者,这些直接跃入超空间的星舰将会直接在前沿基地附近出现,一步到位。
可以说是相当了不得了。
因此星约投入了大量资源研究横轴跳跃与实验性超空间航行技术,因为这在理论上关联着一种更加先进的超光速航行技术的实现——跃迁引擎。
不,在某种来说,实验性超空间航行已经相当于跃迁引擎技术了。
它唯一的缺点就是速度慢。
比正常走超空间航道要慢至少十倍不止,具体程度并不是一个固定数。
第三圣战军团抵达这里至少花费了十余年时间,而这些紧急撤离的幸存者,则可能需要五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回到家乡。
至于为什么是五十年,而不是一百年......
因为超空间航道不是直的,但实验性超空间航行理论上是走直线,至少历史上比在星辰间跳跃的超空间航道直。
在十几天的充能结束后,最后一艘逃生艇也在一阵闪光中消失不见。
白牧辰的一个身体站在工程舰的舰桥上,静静地看着那片空无一物的星空。
“好了,碍事的家伙们都送走了。”她伸了个懒腰,脸上重新燃起了高涨的热情:“是时候该大建特建了!”
此时是公元2101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