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万象杂货铺”据点内部仍在为挽救生命而争分夺秒时,外界的舆论场却如同逐渐煮沸的水,开始冒出复杂而矛盾的气泡。“英雄”之名并非毫无杂音,伴随着赞誉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争议与猜忌。
官方层面的谨慎与猜疑: 【长城】指挥部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以“山魈”为代表的强硬派在得知那支让他们灰头土脸的小队竟然真的成功了,且实力远超预估后,警惕心不降反升。 “一支不受控的、拥有如此破坏力的小型武装力量,其本身就是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在一次高层简报会上,“山魈”言辞激烈,“他们这次能阻止灾难,下次呢?如果他们的目标与我们的利益冲突呢?谁能制约他们?” 支持有限合作的一派则反驳:“无论如何,他们避免了最坏的结果。当下应以安抚和合作为主,获取他们的技术和方法,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威胁。” 最终,【长城】的公开态度依旧保持着官方的模糊与距离,但暗地里,更多的监控资源被调动起来,试图摸清这支小队的底细和弱点。那份“感谢函”背后,是更加严密的审视。
民间与边缘地带的撕裂: 在灵能者、古老传承者等“非正常人类”聚集的圈子里,争论更为直接。 拥护者将他们视为标杆和希望:“看到了吗?这才是真正的守护者!不依附任何势力,凭本心行事,力挽狂澜!” 质疑者则充满忧虑:“他们的行动太极端了!看看边境山脉造成的破坏!能量残留至今不稳定!谁知道他们用了什么禁忌手段?这种力量本身就可能是一种污染!” 更有一些原本与“熵”组织有利益瓜葛或信奉类似“世界重塑”理念的残存势力,开始散播谣言,将周宁小队描绘成“更危险的野心家”、“打破了某种微妙平衡的麻烦制造者”,试图将水搅浑。
媒体与公众的困惑: 尽管主流信息被控制,但一些边缘媒体和小道消息开始试探性地提及“边境山脉特殊军事行动”及其“巨大的代价和未公开的细节”。引发的公众讨论五花八门: “听说为了干掉恐怖分子,用了战术核武器?辐射怎么办?” “真的有那么一小队人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是不是超级士兵计划?” “为什么不能公开?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交易或者…更可怕的东西被放出来了?” 英雄叙事与阴谋论开始交织,真相在传播中被不断扭曲、放大。恐惧、感激、好奇、怀疑…种种情绪混杂在一起,让“万象杂货铺”这个名字(虽然未被公开,但已被某些层面知晓)蒙上了一层复杂而神秘的面纱。
据点内的无声回应:
对于外界的纷纷扰扰,据点内的人们无暇也无力顾及。
青囊(苏沐)的全部心神都用在稳定重伤员的病情上,每一次生命指标的微弱回升,都比一万句赞美更重要。 博士(钱教授)埋头分析着从战场带回的能量残渣和数据,试图找出彻底净化环境和优化治疗方案的方法,外界的评论不如一个有效的数据点。 键盘(李斯)在恢复些许精力后,首要任务是重建据点的防御系统和反监控网络,应对【长城】可能增加的“关注”。 夜莺(林薇)虚弱地修养着,她的感知偶尔能捕捉到外界那些混杂的“声音”,但她只是轻轻摇头,便继续沉浸于自我的恢复中。 周宁依旧昏迷,磐石、鹰眼、千面也尚未脱离危险。
余辉(余辉)在处理完最紧急的事务后,偶尔会浏览一下键盘筛选过的外部信息摘要。看到那些争论,他的眼神没有任何波动。
“英雄?麻烦?”他低声自语,带着一丝淡淡的嘲讽,“活下来,才有资格考虑这些定义。”
他们从未想过成为英雄,也无意制造麻烦。他们只是在那一刻,做出了必须的选择,并承担了选择的后果。
外界的争议,如同风吹过顽石,或许会留下痕迹,却无法改变顽石的本质。
现在,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让这块“顽石”,和它身边的伙伴们,继续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