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李斯)与“熵”组织黑客那场惊心动魄的网络大战之后,据点内弥漫着一股混合着疲惫与警惕的气氛。虽然成功击退了进攻,甚至还截获了部分敌方代码,但所有人都清楚,对方绝不会善罢甘休。数字世界的防线需要时间修复和升级,现实中的威胁也依旧存在。
在这种紧绷的背景下,夜莺(林薇)却展现出了她独特的调节能力和价值。她没有像键盘一样埋头在代码的海洋里,也没有像博士(钱教授)那样对着截获的代码碎片和能量样本陷入狂热。她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潜入网络的“市井街头”,开始了她的“八卦时间”。
对于夜莺来说,互联网尤其是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社交平台、小众论坛、甚至暗网的某些角落,就是一个巨大的、永不落幕的信息集市。这里充斥着真真假假的流言、抱怨、炫耀、恐惧和猜测,而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情报,是她的拿手好戏。
她舒服地窝在控制室副位的软椅上,面前展开十几个半透明的光屏,上面密密麻麻地滚动着各种语言的帖子、聊天记录、视频片段。她的手指优雅地在虚拟键盘上滑动,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 dJ 在混音,快速过滤、分类、交叉比对信息。
“唔,‘静水村集体昏睡事件’果然上本地热榜了,不过官方压了热度,标签是‘集体食物中毒’……啧,真没创意。”夜莺一边浏览一边吐槽,“倒是几个从村里逃出来的年轻人发的帖子有点意思,他们说昏睡前好像听到一种‘很好听的歌声’,还有人看到水井里有‘彩虹一样的光’……这倒是和青囊的能量分析报告对上了。”
她将这些碎片信息标记下来,汇入任务档案。
接着,她又切换到了几个灵异爱好者和都市传说论坛。
“看看有没有什么新料……嗯?有人说昨晚在城南垃圾处理场附近看到了‘会动的影子’,还拍到了模糊的照片……这像素,堪比火星探测器传回来的……等等,这个阴影的轮廓……”夜莺将图片放大,进行锐化和增强处理,虽然依旧模糊,但那扭曲的、非人的轮廓让她眼神微凝,“有点像弱化版的阴影守卫?‘熵’那帮家伙又在测试新玩具?还是垃圾场有什么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她将这个发现和坐标立刻发给了余辉和键盘。
然后,她开始重点筛查与“熵”可能相关的、更加隐晦的信息。她利用键盘截获的那部分代码特征作为关键词,在暗网的某些技术论坛和加密聊天群组中进行模糊搜索。
“哎呀呀,果然有收获。”夜莺嘴角勾起一抹狐狸般的笑容,“有几个匿名账号在讨论一种新型的‘暗影协议’,描述的特征和我们遇到的攻击模式很像。他们在抱怨‘协议’不稳定,对‘某种新型致幻能量’的兼容性有问题,导致‘上次冲击一个硬目标时差点被反向锁定’……说的不就是键盘嘛!”
这些零碎的抱怨和技术讨论,拼凑起来,正好印证了之前的战斗,甚至透露了对方目前的技术瓶颈。
“还有呢……”夜莺继续深挖,她注意到其中一个匿名账号在抱怨之余,无意中提及了一个词——“‘巢穴’的服务器又过热了,肯定是那帮家伙又在折腾那些‘古董’。”
“巢穴”?“古董”?
夜莺立刻警觉起来,将“巢穴”这个词与之前鹰眼(赵锐)追踪到的那个公海货轮坐标附近的所有航运信息、公司注册信息进行交叉比对。
经过一番复杂的筛选和推理,她发现有一家注册地在海外、业务范围模糊的“海洋资源勘探公司”,其名下一艘老旧勘探船的航行轨迹,曾在那个公海坐标附近有过长时间的、不符合常规勘探作业模式的徘徊记录。而那家公司的名字里,恰好有一个单词与“巢穴”的古语变体相似!
“疑似发现‘熵’组织的一个海上移动据点或后勤中心。”夜莺将这个重磅发现连同所有推理过程和数据支撑,打包发送给了余辉。
做完这一切,她才伸了个懒腰,拿起旁边泡着枸杞的保温杯喝了一口,满足地叹了口气:“所以说啊,打打杀杀多没技术含量,还是八卦最有意思。轻轻松松,情报到手。”
她的“八卦时间”,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关键信息,从市井流言中挖掘出通往真相的蛛丝马迹。这是一种不同于键盘正面攻坚的、更加细腻而另类的情报收集途径。
周宁不知何时凑了过来,看着屏幕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信息,只觉得头大:“我说夜莺,你整天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不晕吗?还能找出这么多道道来?”
夜莺得意地瞥了他一眼:“队长,这叫人脉广,信息渠道多元。哪像你,就知道拎着刀莽上去。学着点,这叫技术。”
周宁:“……切,歪门邪道。”
话虽如此,但他心里也不得不承认,夜莺这套“歪门邪道”,很多时候确实管用得很。
就在夜莺准备继续她的“网络巡街”时,一条刚刚弹出的、来自某个小众神秘学论坛的私信引起了她的注意。发信人匿名,内容只有一句话:
“小心‘七’的降临。它在看着你们。”
夜莺的笑容瞬间收敛了。
“七”? 壁画上那个扭曲的、崩裂太阳中的标记? 还是……别的什么?
她的八卦时间,似乎又钓到了一条不得了的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