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时期的朱元璋麻了,他们距离后世几百年,还要被人从坟里扒出来检测?
晚年朱元璋看向朱棣,朱棣立马斩钉截铁地说:“爹,你放心,不会有人敢动您的陵墓。”
“再说了,您可是再造华夏的千古一帝,谁敢冒犯您,那不是忘本吗?”
就凭老爷子这个功绩,在华夏横着走都没问题,谁敢碰他一根毫毛?
永乐大帝第一个不同意。
朱元璋瞪他一眼,“张献忠还将咱凤阳祖坟给挖了,这就是你说的不会?”
朱棣:“……我擦,挖人祖坟。”
他还真忘了这回事,当时就记得赶路回京,就怕赶不上见老爷子最后一面,又得来一次靖难。
这被人挖坟,还真没什么办法。
其他大明皇帝都在焦急,后世不会真去他们坟里找《永乐大典》,然后动了他们的尸体吧?
不是吧?
如果不是的话,这个检测怎么做呢?
扶苏觉得后世的科技太神奇了,连家族血缘关系都能检测。
随即,想到阿父的身世谣言,心里一紧。
不会的,阿父可是皇帝第一人,挖谁的坟都不敢挖他的。
皇太极犀利的视线扫过洪承畴,随之又移开,嘴上说着让大家当野史来看,但大家心里都有数。
只要对大清不好的,都是野史。
毕竟,他们都知道,大清改史是常规操作。
洪承畴心惊胆颤的跪着,心里只有两个字,后悔。
如果他是大明忠臣,也就不用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
可,他怕死啊。
各个时期的孝庄,皱了皱眉,虽然知道是假的,但天幕放出来,对大清的影响是巨大的。
难道,是因为大清对汉人的压迫太甚,以至于改朝换代了,后世依旧仇恨大清?
康熙直接怒吼,“来人,给我把洪承畴拉出来鞭尸。”
几个意思,这是说他爱新觉罗玄烨,是洪承畴的儿子?
还调包,这什么狗血桥段?
其他时期的康熙,吴三桂联合其他人反清,已经让他焦头烂额,只得又重回老路,封胤礽为太子,稳定人心。
但百姓的反清情绪被天幕挑动,越来越多人加入吴三桂的队伍。
江南那群士绅,更是暗戳戳的支持吴三桂反清。
江南:“……我们可都是大清忠臣呐。”
二十九年了,被大清镇压的江南士绅,无不怀念大明。
他们再也不想被大清随意屠戮,甚至后代都要舔着脸给人当奴才,特么还当不上。
现在康熙身世有问题,起兵理由名正言顺。
吴三桂:“……天助我也!”
在下定决心争天下时,吴三桂就打算要与大清不死不休,没想到临出兵时还能得到这么大的舆论助力。
天命在我!
【爱新觉罗家的基因乱的五花八门的。
刚开始我也不信,直到看了画像。
宋朝以后的画像都偏写实了。
皇太极这人最喜欢用自己的女人去收服那些降将。
姐姐、妹妹、嫂子、弟媳妇,最后连老妈都送出去了。
那他也是活该,把女人当物品送。
传宗接代,是传的孝庄的宗,接孝庄的代。
让我们洪陈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果然是得大玉儿者得天下。】
各朝代皇帝:“……大清这么乱的吗?”
但看到皇太极的做法,感觉也没什么意外。
对匈奴了如指掌的刘彻,不置一词,同样是利用女人,乌鸦不笑猪黑。
皇太极:“……除了海兰珠,其他女人都是政治礼物。”
如果大玉儿不是出自科尔沁部,也会在他的送妻名单上。
大玉儿主动请缨去劝降洪承畴,也是为了展现她的政治价值。
洪承畴对所有人一副誓死不降的模样,却被大玉儿轻易劝降,的确让人生疑。
但皇太极也没怀疑大玉儿与洪承畴有私情,他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
他在意的,只有孝庄两个字。
康熙:“……你们是不是瞎?”
他怎么可能跟洪承畴长得像?
洪承畴这个叛徒,怎么配跟他相提并论?
还有,他的画像,一定要重新画……
康熙气得呼呼大喘气,胤礽都怕他厥过去了。
这个瓜,真的直击康熙内心的痛点。
顺治一直不喜欢康熙,当年要不是孝庄太后支持,康熙根本不可能继位。
现在天幕爆料身世问题,就如同把汗阿玛放在天下人面前裸奔一样。
“把自己的女人送出去,这是主动给自己戴绿帽呢?”
“草原那边的人,还有继承父亲女人的风俗呢。”
“啊,李治因为娶小妈风评差成那样,这草原还当传统了?”
“凭画像认人,是不是太草率了?”
“朝廷通缉犯人的时候都不觉得草率,为什么认亲就草率?”
……
百姓觉得用画像给人找爹,太过抽象。
但一想,画像与本人就没差多少,也许真是有些相似。
大清本来就不注重礼法体统,血脉乱了,也不是没可能。
后世的影视剧,不就有给皇帝戴绿帽吗?
说明在皇宫,也是有可能狸猫换太子的,不然大宋那个借腹生子不会流传那么广。
{其二,玄烨小时候因天花送出宫外抚养,有太多狸猫换太子的机会。
并且朝鲜使臣记录,其九岁时外貌像十二岁孩子,年龄也对得上,假玄烨比真玄烨大三岁。
第三,玄烨为亲生母亲佟佳氏仅守孝几天,还将其与顺治未生育的嫔妃合葬。
但孝庄去世时,康熙坚持守孝三年,完全是按照古代给亲生父母守孝的标准来的。
第四,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玄烨也不愿,三十七年未将其下葬。
合理猜测,玄烨想让孝庄和洪承畴合葬。
第五,辉发那拉断发,恰逢洪承畴去世一百周年,并且跟随乾隆南巡前还很受宠。
合理怀疑,其在南巡途中得知事情真相,血统失权等同国丧,选择断发以明志。
第六,玄烨的孙子弘历,作为一个东北人,总往浙江跑。
猜测九子夺嫡时,雍正为了继位,从海宁陈家抱养洪承畴的后代。
(三代还宗说)}
各朝代皇帝:“……大清是不是把自己的史书也给烧了?”
他们合理怀疑,大清皇帝宫廷秘闻太多,又没有证据留存,才会引发种种猜测。
其他皇帝决定要让史官,据事直书,不然能被后世笑上千年。
这些离谱的猜测,康熙父亲本人看了都要问一句,是真的吗?
顺治:“……是真的吗?”
他也想问,是不是真的。
虽然知道不可能,但他也不理解,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