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槽多无口。”
有小善,无大志,怎么能当好皇帝。
即便名臣辈出,赵祯只想打顺风局,遇到一点阻力,就退缩了,人怎么可以没种到这个地步?
赵大想不通。
仁宗的“仁”,不只是说赵祯小仁,更像是帝王无能无权的讽刺……
天幕说的没错,赵祯,他是一个好人,也仅是一个好人。
刘娥揉了揉太阳穴,心堵得慌,直接让人去找太医。
人老了,真不能受刺激。
赵祯这是躺平摆烂,不想奋起,只想沉浸在虚假的繁荣里,不管死后洪水滔天是吧?
晚年宋仁宗想起,刚开始就被自己叫停的庆历新政,也是后悔不已。
他错过了改革的最佳时机,让“三冗”这个毒瘤越长越大。
恩荫制度让朝廷官员过剩,办事效率低下,发俸已成为朝廷的负担。
全国军队加起来超过百万,养兵的费用,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七八成。
另外,还要给辽国、西夏岁币,大宋财政年年赤字……
这些,都是因为他的失职。
朕也努力想做个好皇帝,让天下太平,百姓少受点苦。
可,朕能够平衡朝堂,就已经如履薄冰。
再多的,他只能说抱歉。
【说是仁宗盛治,他对士大夫仁厚,对百姓可一点都不仁厚。
宋代官员的俸禄除了官俸,还有政府给予的其他补贴,但大批官员在高额俸禄下,照样贪腐。
仁宗时不时还给身边人巨额赏赐,除了百姓,他对其他人好的没话说,就连敌国都服气。
只有老百姓的盛世才是真的盛世,大宋百姓苦难程度跟其他朝代比,赋税历朝之最。
宋只有开封府好,一国只养一城,就是文人爱吹宋。】
仁宗朝后的皇帝:“……世界正常了。”
他们就说,仁宗明明有很多差评,就是神宗朝王安石变法时,反对变法的旧党开始不遗余力的美化仁宗。
就连宋夏战争都能吹一波,民无怨言,国无遗患……
天幕说的没错,仁宗就是脾气好,能力嘛,真不咋样。
但是,就大宋这个情况,换谁来,都没法做得更好。
其他朝代皇帝:“……这是士大夫最幸福的时代。”
名臣辈出,文风鼎盛,本应是一幅盛世好风景,结果却只是“虚盛。”
其他皇帝都在惋惜,宋仁宗手下的这些人才,只是被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彼此牵制。
财政空虚,他压榨百姓,满朝文臣,却怀才不遇……
大宋文臣:“……给他机会,他不中用啊!”
如果仁宗能抓住范仲淹的改革机会,大宋就会是强宋,可,仁宗自己放弃了……
宋仁宗:“……已老实,求放过。”
各个时期的宋仁宗,还以为自己这个千古第一仁君做得还行,结果一看后世人的评价,被喷得狗血淋头。
他自以为仁善,可做的事情却都是害人害己,再加上行为优柔寡断,意志不坚,给大宋带来了耻辱。
他治国上没有闪光点,唯一能津津乐道的,居然是生活中的良善举动……
{宋仁宗晚年精神不好,子嗣接连夭折。
他的女儿福康公主,也因为婚姻不幸出现了精神问题,无奈之下,宋仁宗接受了宰执们的建议,立侄子赵宗实为皇子。
次年,宋仁宗驾崩,享年五十四岁。
根据史书记载,在宋仁宗死后,开封百姓罢市巷哭,就连辽国皇帝也十分悲痛,还要在辽国供奉宋仁宗的画像。
毫无疑问,宋仁宗是一位仁君,但并不能算是雄主。
虽然有心改革,最终还是无奈选择了放弃。
有意思的是,尽管外战无力,内患频出,但是历代史官对宋仁宗赵祯却盛赞有加。}
各个时期的宋仁宗:“……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没儿子?”
还有,他的女儿婚姻不幸,到底是谁敢欺负公主?
要不,还是让福康嫁到他生母李家,有他压着,李家不敢怠慢。
福康公主知道自己精神会出问题,听到父皇要赐婚,赶紧跑去拒婚。
成亲太可怕了,好好的一个人,就疯了……
这叫她如何接受?
不,她不能接受自己因为一个男人而疯癫死去。
赵宗实知道赵祯无子,最后登上皇位的是自己,心里痛快极了。
皇帝又如何,还不是求而不得?
皇帝又如何,人人都说他是仁君,他赵宗实只觉得这人惯会装模作样。
早年险些因纵欲过度而驾崩,生活奢侈,在位四十余年,换了二十三位宰相……
就这么一个,老是被大臣批评的皇帝,却成了后世人人夸赞的明君。
赵家,矮子里拔高个,也只能找出宋仁宗,这样一个名字大于实事的皇帝吗?
真是可笑极了。
【宋仁宗就是因为对士大夫的妥协,才得到了那么高的赞誉,实际上,他当皇帝没什么作为。
宋仁宗是中国古代守成皇帝的典范,也是比较符合儒家思想的皇帝。
从宋朝开始,皇帝想留个好名声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优待文官士大夫,优待读书人,给他们特权,否则名声就不好。
窝窝囊囊的,是因为没儿子吗?
他爹签澶渊之盟,他签庆历和议,我不敢想他的儿子会做什么……
赵宗实也是惨,两入皇宫当备胎,受尽冷眼,被搞出精神病早早去世。
赵祯这人也是真损,想要儿子就顶住大臣的压力啊。
他顶不住。
难怪宋仁宗驾崩的时候辽国皇帝会哭,大冤种没了,就怕来一个敢打的。】
各个朝代的皇帝:“……不要捧杀啊。”
宋仁宗就是被文人捧的高,文官说话他都听得进,才会给好评。
后世士大夫把赵祯塑造成仁君典范,就是怀念皇帝肯听劝,刑不上大夫的自由时代。
看看大明,被文官搞成什么样了。
太给文官脸,他们是真敢在你头上拉屎。
大宋文官:“……君弱臣强,他们自该撑起半壁江山。”
赵家皇帝就这样,他们不想遇雄主吗?
能名垂青史,谁踏马愿意怀才不遇?
他们是真没招了,只能自己上。
那能干的人太多,意见不统一,只能杠,谁输谁流放。
各个时期的宋仁宗,惭愧不已,他沉浸在自己的太平盛世中已经太久,是时候要做出改变了。
总不能以后真让天下人嘲笑他,只对士大夫“仁”,却对百姓不“仁”。
赵大:“……造孽啊。”
他赵家的后代,怎么那么容易被逼疯呢?
赵祯还无子,这正常吗?
要不是宋仁宗是个听话的,他都要怀疑文官集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