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咱为啥打你?”
和尚议政,配享太庙,这朱老四……
朱元璋真是要气炸了。
朱棣摸了摸鼻子,以后的永乐大帝犒赏功臣是他的事,现在的朱棣可不敢跟老爹呛声。
永乐朱棣想到病重的姚广孝,叹了口气,今晚去见见老朋友吧。
刘伯温则是有些惊讶的想着,朱棣对姚广孝这位功臣确实好啊,自己不知道能不能配享太庙。
朝堂上战战兢兢的其他文臣武将,都将目光暗暗投向了朱棣,这位对功臣是真的大方啊。
已知朱元璋杀功臣,他们这些人怎会不想着寻一条出路呢。
他们早在起义时就将生死置之事外了,但不为自己,也要为子孙想想吧。
朱元璋看到众人的反应,暗暗记在小本本上,改天再收拾这些人。
秦始皇看到易学家,也暗自记在小本本上,再看看后面有没有其他能用的,诸子百家这些人他都要用上。
“孔明之才世所罕见,后世这僧侣竟能与你相提并论,足见他在这位永乐大帝登上皇位上所起的作用。”
同样是谋天下,他之于孔明,朱棣之于姚广孝,朱棣成功了,那他们呢?
“主公亦是明主,不必自扰。”
诸葛亮看出了刘备的焦虑,可他们情况不一样,结果当然也有可能不同。
刘备点了点头,希望天幕后面能给他们一些指示。
{公元1390年的寒冬,三十岁的朱棣奉父亲之命出征漠北,这是他第一次直面北方草原的强悍之敌,他要向父亲证明自己的雄才伟略,居于皇子之最。
但北方草原的严寒格外刺骨,同朱棣一同出征的还有晋王朱棡,朱棡在广袤的草原中奔波了好几个月,却找不到半个敌人,最终无功而返。
朱棣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成为了他的座上宾,朱棣一面派出曾与乃儿不花有交情的军官去劝降,一面悄然包围了乃儿不花的营帐。
乃儿不花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去面见朱棣。面对败军之将,朱棣再三款待,乃儿不花大为触动,他对这个燕王心悦诚服,下定决心归顺大明。
捷报传到京师朱元璋高兴的说“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可惜了,老朱没选朱棣。
他真的,我哭死,到死都在致力于肃清沙漠。
他一生都在向父亲证明,他比自己的侄子更适合做大明帝国的掌控者。】
朱元璋:“……”
别说了。
咱知道咱选的继承人废了,但咱没选朱棣无非是那几个原因。
谁知道,朱棣就反了呢?
晋王朱棡看向朱棣的眼神夹杂着羡慕和不满,这什么人啊,还捧一踩一的,就不能把他忽略过去吗?
搞得他跟李广似的。
丢面。
晚年的朱元璋,沉默的看着天幕,身上泄露出来的威严气息,让周围的人紧张不已,隐隐有些承受不住。
{此后,朱棣威名大振,更受朱元璋的倚重,多次被朱元璋受命参与北方军事。
后来朱棣又多次率军出征,抓获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等人,战功卓着。}
{公元1392年,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七岁。
朱元璋为了杜绝诸王对皇位的觊觎,决定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这种特殊的传位安排,让朱元璋的儿子们大失所望。}
【朱元璋的大明在他决定给朱允炆的时就开始亡了。
朱元璋是真没想过传位给朱标以外的儿子啊。
毕竟唐朝的历史历历在目。
在朱元璋的眼里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朱标,一个是老几。
给谁不好,给六亲不认的朱允炆,朱允熥成透明人了。
一看问这问题的就是小白,朱允熥刚出生就失去母亲,父亲迫不及待地扶正了吕氏。
那么,吕氏会如何对待原配留下的嫡子,朱元璋他们那些人精子会想不到吗?
朱标也不重视这个嫡子,不然朱允熥也不至于变成个透明人,艰难的在东宫存活。
就朱允熥这个人物,我们能想到一百种吕氏弄死常氏和朱雄英的死法,她想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朱允熥就别想有出头的机会。
后宫女人的手段,往往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可怕和残忍。】
“标儿,雄英也……”
朱元璋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难道,常氏和雄英的死,竟跟吕氏有关吗?
他是被糊弄了,还是以后的他真的不在意朱允熥这个嫡孙?
朱标则是惭愧的低下了头,不敢看蓝玉的脸色,常氏一死,他就将吕氏扶正了,自然将允熥给对方照顾。
按照天幕说的,他是朱允炆的好父亲,却不是朱允熥的好父亲。
其他洪武朝还未临盆的常氏摸着肚子,很是悲伤和焦虑,悲伤朱标扶正吕氏的速度快到她不敢相信,又焦虑自己的孩子要如何在这东宫存活。
天幕说得对,吕氏那个女人不简单,要是在自己和孩子身上动手脚最正常不过了。
要说吕氏对皇位没想法,那怎么可能,她有自己的儿子,必然会想要那至尊之位,更何况,太子如此宠爱她……
马皇后对着这父子俩摇头,没眼看他们,都是色欲熏心的东西。
一个让太子给贵妃守孝,一个对次妃残害原配轻轻揭过,一想到这,她就心堵……
还是老四好,对妙云痴心不改,其他女人都不放在眼里。
永乐时期的朱棣,叹了口气,当年他就觉得常氏和雄英的死太过蹊跷,等他登上皇位后,查到了点东西。
他也不清楚,大哥是不是默认放弃了真相,对吕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种事,还真不好说。
“诶,造孽啊,后娘对前头的孩子如何,端看爹如何待孩子。”
“自己的孩子,自己都不心疼,还想着别的女人会心疼?”
“这皇家之事,跟咱们百姓也没什么不同,男人一死老婆就有女人,哪个女人能容得下原配嫡子呢?”
“呵,男人,从出生到死去都离不开女人,没种的玩意儿。”
“你敢骂太子,你……”
“我呸,什么太子,就是一个心盲眼瞎的臭男人,只看得见娇妻幼子,根本不管没娘的孩子活得多艰难。”
“你跟她吵什么,她从小在后娘的手里长大,被卖给了老光棍,多少次差点死了,她最恨后娘了。”
……
百姓对这种后娘抚养原配嫡子的戏码最熟了,恶毒后娘是明着坏,温柔后娘可是美女蛇,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可以说,她们知道的在后娘手里长大的孩子,眼泪能装几箩筐。
不过,这都是别人家的事,她们也管不了。
就如同,朱允熥的处境,宫里宫外不是没人知道,可没人敢得罪未来太后。
吕氏抱着朱允炆,脸色苍白一片,身形摇摇欲坠,这天幕每一次提到她和允炆,她的心肝就颤一下。
这短短的时间,她连自己被囚禁还是被赐死都想到了,她的儿子,与那皇位也再无半点关系。
这让她如何甘心?
{公元1393年,蓝玉案爆发,朱元璋为加强集权,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许多有军权的将军被处死。
镇守北边重镇的朱棣,在军事上的影响以及地位不断上升}
蓝玉:“……”
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彻底死了。
功臣们:呵呵,麻了,麻了……
跟朱元璋做兄弟,命真苦。
在朱元璋做君臣,全家命都苦。
跟蓝玉做兄弟,九族的命都苦。
一时之间,他们竟不知,该哭自己命苦,还是该笑自己命苦。
朱元璋:“……”
说老四就说老四,你说咱干什么。
朱元璋躲避着兄弟们的炯炯目光,尤其是蓝玉那难以置信,痛彻心扉的模样,现在的朱元璋可真没那个脸怼回去。
现在的蓝玉,可罪不至死啊。
他再硬气,再刺头,也不能拿以后的事来跟现在的自己干吧?
蓝玉:“……”
一忍再忍,我再忍。
你踏马的朱重八,就这样对待出生入死的兄弟们。
那个什么朱允炆到底有什么好,让他对功臣赶尽杀绝?
晚年朱元璋:“……”
别问,问就是,这皇位我想给谁就给谁。
反正都是朱家的天下。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
朱允炆即位后,担心诸王拥兵自重,听从朝臣的建议,决定削夺同姓藩王的封地。
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帮助下,建文帝开始大举削藩,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
湘王朱柏遭人诬告谋反,举家自焚证明清白。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被废为庶人。}
【把削藩玩成杀藩,怎么不算是奇才呢?
早期运输大队长。
傲慢之罪。
史实证明,拿了版本英雄也得猥琐发育,不能浪。
朱允炆一当皇帝,就把朱元璋给卖了。】
“啊这……”
洪武朝各时期的文臣武将下意识的猛吸一口气,没想到,那个宽厚仁孝的朱允炆,这么心狠手辣。
这不是作死吗?
你就算想清理这些叔叔们,你找好替代他们的人了吗?
想好怎么堵住悠悠众口了吗?
就算当了皇帝,你也只是一个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