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贤良师,这四个字能说明一切。
张角:尔等皆骂贫道为贼,可贫道所窃何物,贫道不求长生,不求富贵,唯愿天下太平。
看见有人说他窃天下我就想笑,刘邦窃得这天下,他为何不能?
张角是人民的英雄。
张角下到贫民百姓,上到王公贵族都有信众,他大空翼奢靡度过一生,可他却放弃荣华富贵率领百姓揭竿而起。
撒下一把炒熟的豆子,给快要饿死的人,于是他们便跟随我成了我的士兵,撒豆成兵呀。
别和要饿死的百姓讲忠君爱国,你只要能给他一口饭吃,叫他砍谁都不带犹豫的。
曹老板收编了青州黄巾军才发家的。】
张角冷冷一笑,诸君唤我为贼,然我所窃何物?
他张角没有称帝,没有女人,没有子嗣,朝廷和那些地方豪强都知道,这场起义必定失败,所以没人把他们放在眼里。
这些流民就是吃不上饭了,才会追随他,在死前发出最后的愤怒,要让高高在上的帝王和贵族们不痛快。
只是,有些人是快活不下去了,还有些普通人并没有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所以黄巾军内部隐隐有些失控。
吃不上饭的百姓想活,没错,想好好活下去的普通百姓也没错,那错的是谁呢?
是那些只给百姓一口饭吃,绝不多给一口饭吃的地方豪强。
这就是最可悲的地方,大多数百姓根本意识不到,他们就连恨,也不知道该恨谁。
所以,就算注定失败,他也要让高居庙堂的那群人看看,底层百姓的痛苦不是他们无视就等于没有。
刘邦微微叹了口气,“我能得了这天下,自然别人也能得天下,但凡百姓能活下去,谁也不会想着造反……”
就如他当年,也没想到自己会反秦,最终建立了大汉朝。
大汉最后亡了,那也是逼得百姓活不下去了,他刘邦有什么可说的呢?
“大哥……”
卢绾看着黑脸的刘季喊了一声,刘季觑了一眼,打了一下他的头,“你没事就家去,一天天的净给我惹事。”
说了多少遍了,这大汉跟我刘季没关系,就是记不住。
踏马的,这脑子,不愧是能让他跟项羽单挑的兄弟。
曹操想到被当成经验包刷的黄巾军,他只是教他们屯田,提供土地和种子,就把这群人招安了。
其他人一说自己打过黄巾军,都算得上是个人物。
可后世说张角是个英雄,人民的英雄……
刘备更是无声叹了口气,又摇摇头,“后世曾夸过我是魅魔,说明他们也认可我的为人,却没说过希望我能统一天下……”
“说明,后世也认为大汉该亡……”
认真说起来,后世人认为所有王朝都该亡。
别看后世对他们这些古代人很敬佩崇拜的样子,但其实没有一个愿意穿越到古代的。
更别提,后世对百姓和统治者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后世人眼中,统治者都是剥削者,王朝亡不亡都是自找,只是可怜百姓生活困苦。
其他朝代的皇帝也真正意识到了,后世人对百姓的态度有多重视。
只要是百姓愿意追随的,他们就相信,这人是纯粹的为百姓做事,所以张角是人民的英雄。
而如刘邦一般的统治者,后世人则认为,这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独有,你有能力能得天下,别人也有这个能力……
难怪,后世对武则天那么欣赏。
不论她能做出多大的功绩,但有这个能力做女帝,他们就觉得武则天该当这个皇帝。
“我们愿意追随天公将军,上天保佑……”
“大汉最后亡了,我们没做错是不是?”
“我们只是想活下去,又有什么错?”
“我们才起义九个月,天公将军就没了,以后我们该怎么办?”
“天幕说的曹老板,是不是曹操,我们归顺他是不是就能活下去了?”
……
曹操看着自动归顺的黄巾军,对大汉又多了一丝失望,在内心深处竟被天幕说动,产生了一丝微弱的野心。
刘邦能窃天下,张角能窃天下,未来的刘备也能,那他曹孟德为何不能?
各个朝代的底层百姓,被天幕说的窃天下吓到了,原来,他们也可以争天下吗?
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个张角,在他们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想,他们也会做这最后一搏。
而像大清百姓,一直压抑着反抗的火苗,在反清复明的口号中越来越大,只需有人点燃,就可以燎原……
大清皇帝:“怎么回事,开始教百姓造反了?”
雍正和乾隆狠狠骂了几句,又低头想着怎么镇压那些暗地里反动的叛贼。
自从天幕出现,他们大清就没消停过,百姓是不敢乱来,但不代表百姓心里没想法。
尤其是雍正,杀了年羹尧,岳钟琪背锅欠债七十万两白银后,他现在想用兵都难,找不到能够信任的人。
这个时候能够掌兵的人,他要确保这人忠心,又保证这人不会反……而且还不能是汉人。
【为什么世人奉韩信为兵仙?】
各个时期的韩信,完全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知道自己就算帮刘邦打赢了仗,也没活下来,现在他最想知道的就是怎么办?
刘邦为何就容不下他?
刘邦略显尴尬,一说起韩信他就莫名心虚,可摸了摸良心,才发现自己没什么良心……
秦始皇抬起头,他要好好听听这些灭秦的人都有什么能耐,项羽、韩信都这么能打,正好百越那边需要人手。
{因为韩信身上的一些属性纯属开挂,你看他打仗会觉得是在作弊。
能和韩信比玄学的在我印象里只有一个陈庆之,其他人再怎么吹牛,多少都讲点道理。
韩信有三个外挂技能,虚空爆兵、群体心控、透视开图。
虚空爆兵这点在古代简直离谱到家了。
韩信人生中经历过三次重建部队,每次都能在非老家、新占领、缺班底的情况下,用极短的时间变出一支精锐军队。
熟悉古代史的应该都知道老家有多重要,基本上名将的班底都是乡党,偏偏韩信不是。
韩信到哪都能变出一堆人,前期你还可以解释为,萧何源源不断的从后方给他补充后勤。
可他被夺了齐王号,改任楚王,按道理已经一点根基都没有了。
他硬是能在楚地这个和他仇特大的地方拉起一支军队,而陈平和刘邦对这支军队的评价是精锐到汉军打不过。
对比一下后面无数将领打光亲兵就再无建树,你根本不知道空手入股的韩信,是怎么在农业时代搞出这么离谱的动员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