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北摇了摇头,侧过身子,让出道来。
“给你们三息时间!”(每次呼吸大概是3秒,三息也就大概是10秒钟)
“好的少爷!”
柳沐风还不知道陈北要做什么,还想问。
他就已经被从马上扑了下来。
他带来的20几个打手,也几乎在同时被从马上踹下来。
只用了6秒钟,20几个打手,包括柳沐风全都被打倒在地动弹不得!
陈北走到柳沐风面前蹲下来,拍了拍柳沐风的脸,满脸的嘲讽。
“我说过,让你多带点人,要不然你会吃亏,你干嘛不听呢?”
柳沐风虽然不服但现在也知道碰到了硬茬子。
“你们是什么人?”韩志远他们的身手让柳沐风怀疑!
“什么人?你看不出来吗?”
陈北不再理他,站起来。
“今日就饶你们一命,若有下次就别怪我不客气。”
“你有本事就杀了我!”奈何柳沐风并不买账
陈北坏坏一笑:“杀你?呵呵”
然后翻身上马,继续说道
“把他们的衣服全都给我扒光,烧了!让他们长长记性,不是什么人他都能得罪的!”
韩志远他们是相当的配合,十个人嗷嗷叫着连撕带拽,再不行就动刀割,很快26个赤条条被绑了手脚,裹脚布噻了嘴巴的人就躺在了地上。
等郡主萧锦儿得到消息赶来时,就见到一大群人围着柳沐风指指点点,嘲笑人最多。
“啧啧!没想到花丛老手的世子爷,还不如我家小母鸡吃的虫子大!”
“你说有没有可能是的铁杵磨成针?”
身边几人对视一眼然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你们。你们找死!”柳沐风无比愤怒,奈何任凭他怎么暴怒,裹脚布一直在他嘴里,发出的嘶吼在众人听来也只是:“呜呜呜呜...”
萧锦儿以为是陈北他们被揍了,急忙从马车上下来,就往人群里冲。
有人认出萧锦儿,忙行礼,他们这一行礼参拜不要紧。
直接露出了里面赤条条的26个男人。
“啊......”
她身边的丫鬟直接尖叫出声。
萧锦儿看不是陈北,便扭过头,知会跟来的护卫,让他上去问问什么情况。
很快护卫就上来汇报。
“郡主,从路人口中得知,是被十几个公子打倒,扒了世子他们的衣服,然后抢了世子的马跑了!应该就是救了郡主的公子。”
萧锦儿松了口气的同时,不知怎么的心里空落落。
“嗯!回府吧!”
萧锦儿看了一眼延伸到远处的道路,放下了马车的帘子。
“是郡主!”
萧锦儿并没管柳沐风,即使柳沐风喊破了喉咙,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萧锦儿的马车远去。
柳沐风人品但凡好一点,也不至于那么多围,不上去给他松绑。
所以等到柳家人得知消息,赶来时已经是一个时辰后,围观的人是来了一批又一批,平澜城的画师,也不知道是不是跟柳沐风有仇。
第二日,满大街都是柳沐风和其26个手下的春宫图,还特意给柳沐风某处来了个特写,那是画在放大镜上的一条“小泥鳅”。(创作需求,大梁没有放大镜。)
自此柳沐风在民间多了一个小泥鳅的称号。
柳沐风愤怒又自闭,回到府上三日没出府,让人去追查陈北,也没追上,更没查到陈北的来历。
景王府。
“那几个人上门都没招吗?”景王问刘管家。
“是的,王爷,他们都咬定就是看到小姐,起了色心,并没人指示!”
景王冷笑:“没人指示,给我继续查,敢动我的女儿我看他们是不想活了,还有那群少年是什么来历查到没有?”
刘管家摇头:“线索太少,不过小姐说他们是从大乾过来落榜游学的学子!”
陈北一群人都16-18岁的少年,迷惑性太大,任谁也不会想到他就是吞并突厥的陈北。
景王吐出一口浊气:“嗯!或许是我多虑了,能做出扒光柳沐风的事,足见少年心性,不用再理会!”
“是王爷,只是小姐这两日说想太后娘娘了,想回京陪太后过年!”
景王想了想点头:“母后也要过大寿了,就让她代替本王给母后祝寿吧!这事就交给你去安排,多带些护卫!”
“王爷放心,属下这就是去安排。”
不光萧锦儿想着离开平澜城。
将军府的柳沐风也在准备离开平澜城,现在满城都是他的流言蜚语,
“柳少爷与护卫不得不说的秘密。”
“震惊柳公子与护卫在小树林竟做出这种事!”
前面说过大梁民风朴实,比大乾开放。
这不各种各样关于柳沐风不得不说的秘密被编排成了各种各样的画本子,在整个平澜城传播。
一出门就能看到众人对他投来是异样目光。
所以,他要离开平澜城,要回京城避避风头。
回归到陈北一行人身上。
陈北离开平澜城,进入一座山,抹掉所有行踪痕迹。
在山的另外一边出来,转而南下那并不是去大梁王都的方向,而是去大梁翰林城。
他庄老曾对他说过,大梁文韵比大乾兴盛就是因为有翰林城。
翰林城是方圣故居,其学生遍布整个的大梁,方圣仙逝后他的门生,为了纪念他,给他修了一座圣人殿。
为了传教方圣理念,在翰林城建学堂,广纳天下好学之人。
传闻大梁当今陛下,年少时就在翰林城翰林学院学习。
方圣仙逝后虽然翰林城再没出过圣人,但文气深厚,出过不少惊世大儒,就连庄老也出自翰林城,翰林学院。
庄老曾与陈北商量过,推荐陈北前往翰林学院学习,被陈北拒绝了。
后来陈北一路惹事,一路开挂,被赶出京城去了开远县,干掉了突厥。
不知道庄老知道陈北自己来了翰林城会有何感想。
翰林城翰林学院,一群老家家伙围着陈北写的三字经,一直在研究其中的道理,历史,天文,地理。
自从“三字经”“知行合一之说”传入大梁,传入翰林学院,翰林学院下到学子,夫子,上到大儒,都无比上心。
他们虽然会争辩,但他们尊重知识,带着一种敬畏之心来解读三字经和知行合一。
从没否认过陈北是歪理学说,这就比大乾那群读书人强太多。
这半年来,先是学生,夫子研究,后来翰林学院干脆找了6位大儒回来研究破译。
到今天,他们才破译三字经三分之一的内容。
“哎!真该把大乾镇北公抓来,问问他是怎么写出来的。”一位大儒放下手中毛笔活动了下手腕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