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混乱与紧急处置之后,“星梭一号”如同一个刚刚经历了一场小型地震的伤者,虽然狼狈,却顽强地在“初火之脐”能量涡旋的边缘重新稳定了下来。船体内,云笈布下的“五岳镇岳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沉稳厚重的土行灵力如同给飞船的骨骼打上了坚实的夹板,有效抵御着来自恒星本身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的能量潮汐和微弱震动。白芷渡入的佛元则如同清凉的甘泉,滋养着苏岩受损的经脉,暂时压制住他因强行操控而再次蠢蠢欲动的伤势。
舷窗外,那颗年轻的恒星似乎并未在意刚才那微不足道的“喷嚏”,依旧以它那永恒而磅礴的节奏燃烧、喷发,散发着光与热。但有了前车之鉴,所有人都清楚,这片区域的“平静”是何等的脆弱和具有欺骗性。司文星那冰冷的数据——“每小时3.4至3.9次类似事件概率”——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的心头。
时间,从未如此宝贵,也从未如此紧迫。
“不能再等了。”苏岩推开白芷再次递过来的疗伤丹药,目光坚定地看向悬浮在船舱中央、光芒依旧有些黯淡的“闪烁”,“我们必须立刻开始。闪烁,你准备好了吗?”
“闪烁”小小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混合了巨大责任、回归本源的激动以及刚才受惊后的余悸。它努力挺直了那星光构成的身体,传递出的意念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我准备好了!为了‘初火’,为了家园,闪烁不怕!”
它知道,自己是唯一能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它不再犹豫,小小的身体化作一道流光,穿透了“星梭一号”重新开启的、仅容它通过的能量屏障,飞入了飞船外那片充斥着狂暴恒星能量与精纯节点之力的虚空。
一离开飞船的保护,初火之星那无处不在的磅礴威压便如同实质般笼罩而来。即便它是星灵,与恒星同源,面对如此近距离、如此活跃的本体,依旧感到了自身的渺小。但它没有退缩,而是遵循着血脉深处的传承记忆,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自身的能量频率,如同游子归家,轻轻呼唤着母亲的真名。
它缓缓飞向那“初火之脐”能量涡旋的最中心,那个由极度凝练星辉构成的、不断明灭的复杂光纹结构。越是靠近,那股精纯而温和的“初始”之力就越是清晰,仿佛恒星的脉搏就在它身边跳动。
最终,它悬停在了光纹结构的正上方。它展开那双由纯粹星光构成的、如同飘带般的手臂(或者说光带),闭上了眼睛,将自身所有的意念、所有的灵性,毫无保留地沉浸到与脚下能量节点的连接之中。
刹那间,异象陡生!
以“闪烁”那渺小的身体为中心,一股无形的、却宏大无比的共鸣波动,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猛地向四周扩散开来!它身下的“初火之脐”光纹结构,仿佛被注入了灵魂,骤然亮起!原本缓慢旋转的能量涡旋,转速明显加快,中心那凝练的星辉如同被点燃,爆发出更加璀璨、更加温暖的光芒!
紧接着,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从下方那沸腾的金色日冕海洋中,从周围那缓慢流转的星云物质里,甚至从初火之星那无远弗届的磅礴光芒本身,无数细密的、如同金色沙砾般的星辉光点,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汇聚,化作一条条涓涓细流,千条万缕,从四面八方向着悬浮在涡旋中心的“闪烁”汇聚而来!
这些金色的星光细流,并非杂乱无章。它们在“闪烁”那展开的双臂(光带)引导下,如同被最高明的织女操控的丝线,开始以一种蕴含天地至理的方式,在虚空中穿梭、编织、勾连!
起初,只是一个极其微小、围绕着“闪烁”的复杂光点阵列。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星辉细流汇入,这个光点阵列迅速扩展、延伸,勾勒出无数玄奥莫测的星辰符文。这些符文并非静止,它们如同活物般流转、组合,彼此间由更加纤细却坚韧的星辉丝线连接,共同构筑起一个巨大无比的、半球形的光之骨架!
这个半球形的骨架,以“初火之脐”为基点,以“闪烁”为核心,正对着初火之星的方向缓缓地、却又无比坚定地向外扩张!骨架内部,无数更加微小的符文在生灭、衍化,散发出一种“隔绝”、“混淆”、“守护”的独特法则波动。这正是“星辰共鸣力场”的雏形!
整个过程,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神圣而唯美的韵律感,仿佛宇宙正在亲自执笔,绘制一幅守护的宏图。
然而,这唯美的景象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难与危险。
引导一颗恒星的力量,哪怕只是其散逸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对于“闪烁”这尚且弱小的星灵而言,也是极其沉重的负担。它那小小的身体在无数星辉细流的包裹下,如同狂风暴雨中的烛火,光芒剧烈地明灭、摇曳,仿佛随时都会因为能量过载而崩溃、消散。它必须保持绝对的专注,任何一丝杂念,都可能导致能量引导的失败,甚至引来恒星力量的反噬。
就在这时,一直静立于“星梭一号”船首甲板(经过特殊加固的区域)的白芷,动了。
她早已盘膝坐下,双手结印于胸前,双眸微闭,宝相庄严。周身原本内敛的淡金色佛光,此刻如同莲花般层层绽放,柔和而坚定地向前蔓延,最终化作一个巨大的、半透明的金色光罩,将远处正在全力施为的“闪烁”轻轻笼罩其中。
她并未诵念响亮的经文,但那无声的慈悲意念,那纯净祥和的佛门禅定之力,却如同最温暖的港湾,抚慰着“闪烁”因承受巨大压力而紧绷、甚至有些战栗的心神。佛光与星辉交织,非但没有冲突,反而奇异地中和了恒星能量中那股属于新生天体的、原始的、略带“暴躁”与“不安分”的意志,为“闪烁”营造出了一个相对稳定、平和的施法环境。
“南无阿弥陀佛……” 若有若无的禅唱仿佛自心底响起,帮助“闪烁”守住灵台的那一点清明,让它能够更加专注地引导星辰之力,编织那守护的力场。
苏岩则站在船首,与白芷并肩。他无法直接参与力场的构筑,但他的任务同样至关重要。他一手紧握周天星辰盘,借助罗盘与初火之星、与“闪烁”、与那正在成型的力场骨架之间的微妙共鸣,感知着周围一切能量的细微变化。另一只手虚按在腰间的剑柄之上(虽然他的主要武器是罗盘,但也备有飞剑),神识如同最精细的雷达,全面展开,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虚空。
他在提防可能出现的任何干扰——无论是来自暗星联盟可能残留的、未被引开的巡逻队,还是这片星域其他可能被这异常能量聚集吸引来的、不友好的原生生物,亦或是……初火之星下一次不知何时会到来的“喷嚏”。
云笈则立于苏岩侧后方。她没有像白芷那样直接辅助“闪烁”,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更宏观的层面。她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面巴掌大小、非金非玉的“巡天镜”,镜面上光华流转,映照出周围广阔空域的能量流向图。她在实时分析着恒星活动数据,结合司文星从“星梭一号”主控室传来的远程监测信息,试图预测下一次大规模能量喷发的可能时间和方位,为苏岩的警戒和可能的紧急规避提供预判支持。
同时,她指间扣着数张灵光湛湛的符箓,既有防御性的“玄冰障”,也有干扰性的“乱灵迷踪符”,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恶劣环境抗争,与潜在敌人周旋的艰难仪式。
力场的骨架在“闪烁”的艰难引导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慢而坚定地扩张着,已经初具规模,覆盖了相当大的一片区域。那由无数星辰符文构成的半球形光网,散发着柔和而坚韧的金色光辉,与初火之星的磅礴光芒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壮丽而充满希望的画面。
然而,苏岩的眉头却微微蹙起。通过周天星辰盘的感应,他能察觉到,“闪烁”的气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耗、衰弱。构筑如此规模的力场,对它而言,负担还是太大了。照这个速度下去,很可能无法在力场完全成型之前,它就会因为力竭而失败,甚至伤及本源。
“必须想办法加快速度,或者……为它分担一部分压力。”苏岩心中念头急转,目光落在了怀中那枚仿佛也因感受到同伴的艰难而微微震动的周天星辰盘上。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