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边的红外警报器闪了一下红光,顾轩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停住。他没立刻放下手机,而是盯着那道红光看了两秒,然后缓缓收回手,把手机轻轻放在桌上。
屋里很安静,只有主机风扇还在转。他起身走到窗边,检查了下窗缝。风吹得铁皮棚顶发出轻微响动,刚才应该是震动触发了传感器。虚惊一场。
他走回桌前,从兜里掏出一个黑色小盒子,打开后取出一块备用SIm卡,插进加密通讯设备。屏幕亮起,信号稳定。他输入一串数字,发送了简短信息:“旧档案室,三十分钟后。”
做完这些,他坐下来,右手习惯性地摸了摸袖口的檀木珠,一圈,又一圈。他知道,现在每一步都得算准。央视介入只是开始,真正的风浪还在后面。
二十分钟后,陈岚推开了档案室的门。她穿了件深灰风衣,肩头有点湿,外面刚下过雨。她进门第一句话是:“你那边动静不小。”
顾轩点头,“舆论起来了,但我不确定上面怎么想。”
“中央督导组调了绿洲项目的全部审批记录。”陈岚脱下风衣搭在椅背,“昨天下午的事,今天早上就批了查阅权限,动作很快。”
顾轩眼神一紧,“他们查谁?”
“不是查谁,是全面复核。”陈岚坐下,“但现在省里分成了两派。一派说要快刀斩乱麻,趁舆情高点把问题挖出来;另一派主张压一压,说是怕影响投资环境和城市改造进度。”
顾轩冷笑一声,“怕影响进度?五千万没了,民工睡桥洞,这叫稳定大局?”
“有人就这么认为。”陈岚看着他,“而且你不觉得奇怪吗?秦霜昨晚在慈善晚宴上被人拍到打电话,挂完电话就联系了三家媒体平台删帖。可她一个副市长女儿,哪来的这么大能量?背后肯定有人撑腰。”
顾轩沉默几秒,问:“你能确认是谁支持刘庆?”
“不能明说。”陈岚摇头,“但我可以告诉你,上周省委常委会上,有两位副省长对‘加快城市更新’投了赞成票。其中一位,前天私下见了纪检委的一位老领导。”
顾轩立刻明白过来,“这是划线站队。”
“没错。”陈岚点头,“现在不是查不查的问题,是怎么查的问题。你要是处理不好,很容易被当成出头鸟打掉。”
顾轩站起身,在狭小的空间里走了两步。他拿出随身笔记本,翻开一页空白纸,用笔画了三条线。
“红色代表死敌,灰色是摇摆,绿色是可能拉拢。”他一边写一边说,“刘庆、秦霜、市长那边的部分人,肯定是红的。你说的那位见纪检领导的副省长,算绿。另一个呢?”
“另一个没表态。”陈岚说,“但他最近三次会议都没提绿洲项目,属于刻意回避。”
“那就是灰。”顾轩圈了个圈,“只要他不动,就是机会。”
陈岚看着他,“你想干什么?”
“我不动手。”顾轩合上本子,“我让他们自己斗。”
他拿起手机,拨通一个号码。等了几秒,接通后只说了两个字:“改稿。”
对方应了一声就挂了。他知道林若晴会懂。接下来的报道不能再提具体人名,也不能再强调“黑幕”,要把焦点转向“制度漏洞”和“监管盲区”。这样既能持续施压,又不会让人抓到攻击干部队伍的把柄。
陈岚看着他操作完,低声说:“你在借力。”
“我只是让该看见的人看见。”顾轩抬头,“督导组想查,但需要理由;摇摆的人想保,但怕担责。我现在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不得不动的理由。”
陈岚没说话,过了会才开口:“可你别忘了,一旦牵扯太深,你也可能被反咬一口。周临川那边还好吗?”
“他没事。”顾轩答得干脆,“证据在他手里,但他不会轻易露面。现在最关键的是,让上面觉得这不是我在闹,而是问题本身藏不住了。”
陈岚盯着他看了几秒,“你知道最危险的是什么吗?不是对手强,是你太稳。稳得不像一个被停职的人。”
顾轩笑了笑,“所以我才一直待在这儿,没出去喊冤。”
两人沉默片刻。陈岚起身准备离开,临走前留下一句:“风要变了,别站错位置。”
门关上后,顾轩重新打开电脑,连上离线系统。他调出舆情监控界面,热搜还在高位运行,#谁吞了民工血汗钱# 依然挂在榜首。公安部官微转发后,已经有十几个地方分局发通报称“正在核查辖区内相关工程款发放情况”。
他点开一条新消息,是林若晴发来的:“第二波内容已备好,等你指令。”
他回了个“缓”,然后切换频道,找到周临川的联络方式。输入一段代码后,发送了一条匿名线索——关于刘庆名下一家空壳公司与境外账户的资金关联记录,并附了一句提示:“该账户曾用于支付某海外并购项目中介费。”
这条信息不会直接指向任何人,但它会被送到一位以谨慎着称的副省长秘书手中。只要对方起了疑心,就会自己去查。而一旦开始查,链条就会断不开。
做完这些,顾轩靠在椅子上,闭眼休息。他知道,接下来几天会更难熬。高层关注意味着更多眼睛盯着他,也意味着任何失误都会被放大。
但他不怕。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手机震动了一下。他睁开眼,是加密频道的新消息。来自陈岚:“督导组明天上午九点召开内部碰头会,议题:绿洲项目资金流向初步研判。”
顾轩盯着这行字看了很久,然后回复:“谢谢。”
他把手机放回桌上,右手再次抚过檀木珠。屋外天色渐亮,安全屋的灯还亮着。投影墙上,舆情曲线仍在攀升,关键词热度持续走高。
他打开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写下几个名字:
刘庆
秦霜
阎罗
然后在旁边画了一个箭头,指向空白处。那里还没填名字,但迟早会写上去。
他合上本子,伸手拔下U盘,重新插入主机。系统开始同步最新数据流。
墙上的时钟指向六点十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