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内。
“参见太子殿下。”
“参见摄政王殿下。”
朱标兄弟二人脚步急促,昂首阔步走进坤宁宫,沿途的太监与宫女纷纷行礼。
“父皇。”
“儿臣有要事禀报。”
“这是儿臣的奏折,请陛下御览。”
“一方面请父皇指点一二,另一方面还需调用礼部与工部。”
朱涛看到朱元璋身旁的胡惟庸,随即改口,拱手说道:“还望陛下恩准。”
“你要礼部和工部做什么?”
朱元璋见到两个儿子,面露喜色,但也满是疑惑地问:“中书六部你大哥在管,你们兄弟间通个气不就行了,为何还专程来请旨?”
“此行并非只为请旨。”
“一则,是思念父皇。”
“来向父皇与母后问安。”
“二则,此事关系重大,必须禀报陛下。”
“若无陛下支持。”
“恐怕难以推进,因此特来求一道圣旨。”
“三则,是为了胡惟庸胡相国。”
朱涛先是温柔地看向朱元璋,继而转头对胡惟庸笑着说:“胡相国为我与太子皇兄分忧,辅佐朝政,功不可没,儿臣特为胡相国请功,恳请陛下赐封侯爵,以表彰我大明功臣!”
“这不是刚才说好的内容啊?”
站在一旁的朱标微微一怔,心中暗想:这老二怎么变卦了?明明是商量着要对付胡惟庸,现在反倒替他请功,这分明是另有所图。
“老臣惶恐。”
“些许微功,实在不足挂齿,岂敢奢望封侯!”
胡惟庸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嘴上却表现得极为谦卑,随即跪地叩首,对朱元璋恭敬地说:“臣不敢邀功。”
朱元璋一时之间有些下不来台,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胡惟庸这不是推辞赏赐,
而是,赤裸裸地索取爵位。
“这大概就是老二说的那种,开始膨胀了。”
“胡相国确实已经有些飘了。”
朱标目光深沉地望了一眼低头躬身的胡惟庸。想要让一个人走向毁灭,往往会先让他迷失心智,看来这话一点不假。
只是,
爵位也不能太高!
侯爵,
正合适。
“你为朝廷操劳多年。”
“那就封你为定远侯吧。”
“你也是淮西的老臣。”
“要记得王志他们是怎么出事的。”
“别步他们的后尘。”
朱元璋这一封号用意深远,一方面借“定远”提醒胡惟庸不可太过分,一方面也兑现了侯爵之位。
“谢陛下。”
“微臣一定铭记教诲。”
胡惟庸内心一阵狂喜,对朱元璋的告诫毫不在意。他本就是定远人,这封号简直是正中下怀,侯爵之位也令他十分满意。
“恭喜定远侯。”
“恭喜胡相国。”
朱涛脸上笑意盈盈,只是这笑意真假几分,恐怕只有兄弟俩心里清楚。
“承蒙陛下厚恩!”
“微臣愿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胡惟庸还未正式谢恩,便又急忙朝朱元璋拱手,笑容满面地说道。
“起来吧。”
朱元璋微微点头,随即挥手说道:“你说的事,我会考虑。你先退下,我要和我儿子说点家事。”
“老臣遵命。”
胡惟庸自然明白朱元璋口中的“家事”指的是什么,这种事确实不是他能插手的。
从朱涛开口索要礼部与工部起,
胡惟庸便已猜到,
这多半是为了大明六爷、周王朱橚的婚事。
而新娘人选,
十有八九就是那位安南国公主。
但关于此事,
胡惟庸刚离开坤宁宫,脸色便阴沉下来。那个同时敏,必须除掉。一旦他泄露了他们之间的秘密交易,那他胡惟庸将万劫不复,毫无退路。
“说吧。”
“你要工部和礼部,总不会真的是为了你六弟的婚事吧?”
朱元璋太了解自己的二儿子朱涛了,随即皱眉说道:“心里有什么打算,需要我出面帮忙,快说,说完吃饭,我都饿了!”
“确实是为老六的婚事准备的。”
“同时,也希望工部能在西郊建起一座书院。”
“再请父亲下旨昭告天下,广纳贤才,凡是有一技之长者,或者天资聪慧之人,都可入书院学习。”
“经费一事不必动用国库,我自己来出。”
“吃穿住行,我全都包了。”
“每月皆有俸银,此事我也能承担。”
“此乃利在社稷之举!”
“请父亲务必严谨办理。”
“责令各地官吏详查。”
“此事我拟命李进前往,巡行各府。”
“一并清理贪腐之徒!”
“请父皇赐予金牌!”
“以代天子巡狩。”
朱涛一时难以向朱元璋说清“格物”究竟是何物,索性不再多言,只待将来格物之学大成,朱元璋自会明白其中奥义!
此举对大明将有怎样的益处!
李进是朱涛最为信赖的亲随!
此外,还有太子朱标所倚重的铁铉。
但如今他任应天知府,不便调动。
于是。
代天巡狩之事,自然落在李进身上。
“你这孩子从小就点子多。”
“我答应你了。”
“你去办吧。”
“金牌你大哥那边多得是,这事你不必找我,与你大哥商议便是。”
“你们哥俩也真是。”
“我就不能清净几天?”
朱元璋靠在摇椅上挥了挥手,他很享受如今的日子,无需操心,无所牵挂。
一切都有他的儿子们操持。
不仅善战领军。
亦能治理国家。
历代帝王,谁能比他过得更舒坦?
他老朱可是享尽了福分!
“你还不信我的话。”
“我爹不管这些事。”
“金牌我那里多得很,改日给你摄政王府送去一半。”
朱标面带笑意。朱元璋所赐金牌共计六块,皆存于太子东宫。来找朱元璋,纯属耽误时间,不如兄弟二人自行处置,反倒省事。
“你送至我摄政王府也没用。”
“我用不上金牌。”
“还不如放在你的东宫。”
“我需要时再去取便是。”
朱涛仍只是轻轻摇头,随即唤来身旁的马三宝:“孤要你带来的盒子,可带来了?”
“回殿下。”
马三宝双手捧着玉盒,缓步上前,恭敬地望向摄政王朱涛:“此乃您吩咐之物。”
“嗯。”
“爹。”
“母亲向来简朴。”
“但这亦是儿子的心意。”
“盒中共有四颗明珠。”
“分别赠予母亲、大嫂,以及镜静、宁国两位公主。”
“至于您。”
“儿子另有惊喜。”
“这一颗便不需惦记了。”
朱涛将玉盒开启,露出四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颗颗晶莹剔透,流光溢彩,一眼望去,已是人间绝色。
“真乃绝世珍宝。”
“这东西真是败家。”
“得花不少银子吧!”
朱元璋看着眼前从未见过的晶莹之物,通体透明,宛如天成,眼中闪过一丝惊叹。可转瞬之间,惊叹便化作责问:“你有银子不假,可也不能这般挥霍。你这般做派,别说爹要训你,你娘知道了,非得把你骂得抬不起头来。你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朱元璋并非真怒,只是有些失望。
老二何时也变得这般铺张?
竟然用得起如此奢侈之物?
虽说确实是宝贝。
但对大明来说,并无实际意义。
唯一的用处,恐怕就是价值昂贵罢了!
“我大明不需要向他国进贡。”
“但也得有能拿得出手的镇国之物。”
“要让那些番邦知道。”
“他们没有的宝贝。”
“我们大明有!”
“他们所有的东西。”
“我们大明更多!”
“其实这几颗珠子本身并不值多少钱。”
“只是制作耗时太久,那些精细雕刻,花费了大量工夫。”
“若论成本。”
“对百姓来说确实昂贵,但对我们皇室而言,不过是区区三两银子,微不足道。”
“毕竟您一顿饭,我们兄弟一顿饭,都远不止这点钱。”
朱涛从盒中取出那颗剔透的玻璃珠,上面雕刻的龙楼凤阁精妙绝伦,他望着朱元璋,笑道:“天地间难有如此晶莹之物,这是儿子亲手打造,是对娘亲的心意。所以它不值钱,但对于那些王公贵族而言,确实是无价之宝。不过对我大明皇族而言,要多少就有多少,根本无需在意。”
“爹。”
“您别忘了,老二可是有‘小国库’之称。”
“不仅因为他能赚钱,更因为他懂得节俭。”
“这东西若真那么值钱。”
“他绝不会拿出来。”
“更不会去买。”
“这肯定没错。”
朱标也笑了。他虽没见过这种珠子,也觉得是稀世之宝,但他更了解自家老二的性格。若真贵重,朱涛肯定不会浪费这笔银子。
按老二的说法,那叫——蠢到家了!
有钱没处花!
“要不然拿去卖了吧?”
朱元璋终于露出笑意,偷偷望了眼坤宁宫方向,低声对朱标兄弟道:“你们知道,你们娘亲最厌奢华。这珠子送她也没用,送给宁国他们更是糟蹋。不如卖了,还能贴补国库,实在不行也能充实一下内库。”
“您就送给娘亲吧。”
“要卖的我已经准备好了。”
“孝敬娘亲和哄孩子用的。”
“不必太在意。”
“这颗珠子一旦流出,势必会引起各大世家和权贵的争相抢购。”
“我也准备采取限量销售的方式。”
“总共就打造了这么一点点珠子!”
“如果连六百万两银子都卖不到!”
“那我可就亏大发了!”
“说到底。”
“赚不到银子,我心里比谁都难受!”
朱涛脸上浮现出一抹狡黠的笑容。这玻璃珠一出,就像后世说的那句老话,“羊毛不薅白不薅”。反正这东西也没什么实际用途,最多就是个装饰品,不如拿来赚点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