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不明所以的议论声也在林浅耳畔响起。
“庐山谣?”
“是歌咏庐山之曲?庐山又是何处仙山?”
“心寄云霓,志在烟霞。。。这碑文在说,倒像是修道之人的心境。”赵明山似乎是思考着说。
周莽一脸茫然:“啥,啥,啥谣?是唱歌吗?俺就会吼两嗓子山歌行不?”
苏婉也轻轻摇头:“这碑文的意思,似乎是要吟唱出这庐山谣来,可是这是什么呢,这诗名似乎带着一股飘渺出尘之气,不知在场可有哪位同道知晓?”
“不知。”
“从未曾听闻。”
“这碑文意思,可是要在石门处吟唱?”
“这便是开始石门的关键吗?”
“你想远了,是不是开启关键,咱这也不知道是啥啊,都没听过。”
“谁会吗?有人知道吗?”
“你们这些大宗门的,可别藏着掖着,知道就尽快唱出来啊。”
一时间,石碑旁议论纷纷。
林浅看着碑文上的字,尤其画着书名号的“《庐山谣》”三字,心中已是波澜涌动。
她的心跳甚至已经开始不由自主的加快!
李白的《庐山谣》!
是这首诗吗?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是这首吗?!
可这是修仙界啊,李白,也来了?!
还是说,这碑文是和她一样的穿越者留下的。
这位“同乡”前辈,是将这李白的诗,作为石门开启的通关密钥了?
一连串的问号在林浅脑海里盘旋。
《庐山谣》么。。。
林浅在心里默念一遍,她很顺畅的就背诵了全文。
心里默默给现代世界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扎实点了个赞,多年前的记忆,竟毫无褪色。
想到这里,她也不再沉默。
她走到石碑前,斟酌着用词开口道,“‘庐山谣。。。我曾见过。”
“我曾在一卷失传已久的旧书籍中见过此诗。书中描述,这是一位剑仙所作。”
顿了顿,林浅继续“合理”解释:“因为这首诗咏其心中仙境,抒发其遨游天地、寻访仙踪的旷达胸怀。我一直都极爱这类优秀的诗句作品,便特意诵记过,正好记得。”
林浅想了个合理的理由——喜爱诗句,这样便能合理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去记忆别人的诗,虽然如今这修仙界的人好像知道诗,说明有诗词存在,但无缘无故去记忆,总有个缘由。
何况,修士一旦引气入体,神识敏锐已经异于凡人,能过目不忘已经很正常不过。
林浅一句喜爱,是为了万一石门后面,还有类似的“背诗题目”,自己的行为显得更加合理。
谁知道,这位“同乡”前辈,是不是后续还有题目。
众人听她这么说,早已露出欣喜的表情,纷纷开口让她尽快。
“快,快,戚道友,不管是不是,咱先试试。”
“对啊,反正目前也就这么一条线索。”
林浅点点头,转身走向那扇沉重的石门处。
她身姿挺拔,站在那里,微微抬头,清越的声音响起: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全诗念完,林浅站在那里。
周身气质似乎都变得有些潇洒不羁,带着一股笑傲尘世的狂放,与追寻大道的热忱。
随着林浅的吟诵。
一幅瑰丽壮阔的仙山画卷仿佛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
手持绿玉杖的狂士,秀甲天下的一座名为庐山的高峰,倒挂在山际的银河瀑布,苍茫的云海,还有那最终于彩云中得见仙人,相约共游太清境的终极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