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城市机场的私人航站楼,空气中弥漫着航空燃油和财富的特有气味。三辆黑色的路虎揽胜如同沉默的护卫,直接驶到一架通体哑光黑、没有任何标识的庞巴迪“环球快车”xRS私人飞机旁。飞机舷梯已然放下,引擎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嗡鸣,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长途奔袭。
龙云第一个下车,伦敦阴冷的空气似乎还黏在他的作战服纤维里,但他已将那座城市的血腥与背叛暂时抛在脑后。他的目光锐利如常,扫过飞机轮廓,评估着潜在风险,同时大脑已在处理韩石提供的情报——七十二小时,“奥林匹斯”,“神经织网全域连接测试”。时间,成了最致命的敌人。
玛利亚紧随其后,她的感知如同张开的蛛网,捕捉着周围每一个细节——地勤人员看似专业的动作、远处航站楼玻璃后的模糊人影、甚至空气中微弱的电磁信号。她的右手始终距离腰侧隐藏的p320 xpact手枪只有寸许。
伊万、陈云峰、娜塔莉亚、约翰逊以及铁砧等几名“牧羊人”核心成员依次登机。伊万对着飞机宽敞的客舱吹了声口哨,但眼神里的警惕并未减少。陈云峰在娜塔莉亚的搀扶下,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左肩的疼痛让他脸色依旧苍白,但他拒绝使用强效镇痛剂,需要保持头脑清醒。
韩石最后一个登机,他脱掉了大衣,里面是一套剪裁合体的深色战术休闲服,左臂上有一个不起眼的、由山峰和闪电构成的银色小徽章——昆仑国际的标识。他对着机舱内略显紧张的众人微微颔首,然后径直走向前舱一个独立的通讯间,显然还有事情需要处理。
“所有人检查座位下的应急装备。飞行期间保持警戒,轮流休息。”龙云的声音在客舱内响起,平稳而有力,瞬间将略带散漫的气氛拉回了战斗状态。
舱门缓缓关闭,引擎功率提升,飞机开始滑行。透过舷窗,伦敦的轮廓在晨雾中逐渐远去,如同一个正在醒来的巨大幻影。
飞行过程相对平稳。娜塔莉亚立刻打开了她的加固笔记本电脑,连接上飞机提供的、经过多重加密的卫星网络。韩石履行了承诺,将关于“奥林匹斯”基地的部分情报数据包发送了过来。
“数据初步分析,”娜塔莉亚的声音带着专注,“目标位于爱琴海北部,一个官方名称为‘卡斯特洛里佐岩礁’的无人区下方。地质扫描显示存在大规模人工开凿结构,深度超过‘阴影神殿’。防御体系……令人印象深刻。”
她将分析结果投射到客舱主屏幕上。三维结构图显示,整个“奥林匹斯”基地嵌于海床之下的坚固岩层中,主体结构分为三层,外围布满了密集的声纳阵列、水压感应器、以及至少十二个自动化水下防御平台(AUpV),型号识别为“海妖”-mkII,装备有轻型鱼雷和速射机枪。空中防御则由部署在附近几个伪装成气象监测站的小型无人机巢穴负责,机型为“黄蜂”-x1查打一体无人机,具备隐身性能和空对地精确打击能力。
“主要入口在这里,”娜塔莉亚放大结构图的一点,位于岩礁水下约十五米处,一个经过巧妙伪装的减压舱门,“但强攻的可能性为零。根据热能信号分析,基地内部常驻武装人员超过八十人,隶属于‘蜂巢’直属的‘禁卫军’部队,装备精良。此外,还有大量研究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
“有没有其他入口?通风管道?水下维护通道?”约翰逊问道,他凑近屏幕,仔细研究着结构细节。
“有,但都被重点监控。而且,‘钥匙’指向的是主入口内的某个特定识别点。”娜塔莉亚调出另一份数据,“韩石提供的信号分析显示,主入口的识别系统不仅需要物理结构的‘钥匙’——也就是‘阿里阿德涅之线’,还需要一个动态的生物特征验证,疑似需要‘屠夫’维克多·斯通或者同级别‘蜂巢’高管的实时活体认证。”
客舱内陷入短暂的沉默。这意味着,即使他们突破了重重防御抵达入口,也可能因为缺少关键的“人”而无法进入。
“斯通现在肯定像受惊的兔子,躲在某个更深的洞里。”伊万啐了一口,“难道我们要再去抓一次‘屠夫’?”
“未必。”龙云开口,他从战术背心内侧取出那枚黑色的菱形薄片。它此刻异常安静,只是持续散发着恒定的温热和微弱的脉动。“‘钥匙’在接近GSS总部核心区域时,曾覆盖或干扰了他们的系统。也许……它对‘奥林匹斯’的识别系统也有类似的作用。或者,我们能找到绕过生物验证的方法。”
“韩石提到他们有防御体系弱点。”玛利亚清冷地提醒。
娜塔莉亚点头,切换画面:“是的。根据他们提供的电子情报,基地的对外通讯和能源供应依赖于一条穿过复杂海底地貌、直连克里特岛的主光缆和一个隐蔽的海上浮动平台。这个平台伪装成海洋研究站,同时也是‘禁卫军’的一个轮换补给点和部分无人机的中继站。如果能摧毁或瘫痪这个平台,就能在短时间内切断‘奥林匹斯’与外界的大部分联系,并削弱其持续防御能力,为我们渗透创造窗口。”
“平台防御?”龙云问。
“常规安保,约一个小队十二人。主要威胁是其搭载的近防武器系统和可能起降的无人机。位置在这里,”娜塔莉亚指向爱琴海地图上的一个坐标,“距离‘奥林匹斯’主结构约五海里。”
“这是个机会。”约翰逊分析道,“声东击西。攻击平台,吸引‘奥林匹斯’部分防卫力量,同时主力小队渗透主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