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212年),历史的拐点如期而至。
曹操挟平定凉州之威,采纳谋士建议,宣称欲报赤壁之仇,挥师南下,兵锋直指濡须口,对江东形成巨大压力。孙权一方面调兵遣将,命吕蒙、甘宁等将抵御曹军,另一方面,则更加迫切地想要巩固荆州防线,并将刘备势力彻底“请”出荆州。
墨涵那两封看似不经意的书信,如同催化剂,在孙刘联盟本就脆弱的关系上,加深了难以愈合的裂痕。刘备对孙权索要荆南诸郡的要求虚与委蛇,仅以“借驻”为由拖延,心中对江东的戒惧日深。孙权则对刘备的拖延愈发不满,又忌惮益州墨涵对荆南的“兴趣”,深恐腹背受敌。
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传来:镇守荆州的关羽,因不满孙权屡次索要荆州,且傲慢于江东群臣,竟在与江东使者会谈时,公开辱骂孙权,并扬言“虎女安肯嫁犬子”,拒绝了孙权的联姻提议!
此事如同一点火星,坠入了布满干柴的荆襄大地。
“好!关云长果然傲上不忍下,此等性格,终酿大祸!”成都府内,墨涵接到“影卫”加急密报,抚掌而笑。他深知,这就是他等待已久的风暴开端。
徐庶神色凝重:“关羽此举,无疑彻底激怒了孙权。孙刘联盟,名存实亡矣。”
庞统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主公,时机将至!孙权必不容关羽,曹操亦乐见孙刘相争。荆襄大战,一触即发!”
墨涵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内心的激荡。前世乌骓驰骋沙场的记忆在血脉中奔涌,但他深知,此刻更需要冷静的头脑。他走到巨大的荆州沙盘前,沉声道:“传令!”
“一,命荆南边境各部,提升战备至最高等级,多派哨探,严密监视江陵、长沙方向一切动静!”
“二,命‘影卫’全力运作,不惜代价,获取孙权、曹操、刘备三方关于荆州的一切决策和军事调动情报!”
“三,命汉中军团,做出佯动姿态,摆出可能东出支援荆州或北上牵制曹军的架势,以迷惑各方,但未得我亲令,绝不越境一步!”
“四,格物院加快新型军械生产,武库全面清点,后勤系统进入战时状态,确保随时可支撑大军远征!”
“五,严密关注张鲁动向,尤其是其与曹操的接触,防止汉中方向出现意外。”
一连串指令清晰明确,展现出墨涵卓越的战略布局能力和对细节的掌控。整个益州机器,随着他的命令,开始高效运转起来。
正如墨涵所料,孙权在暴怒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秘密召回吕蒙,摒弃了之前与鲁肃联合刘备抗曹的战略,采纳吕蒙“白衣渡江”之奇谋,准备趁关羽主力北攻襄阳、抵御曹操部将曹仁之际,偷袭荆州后方。
同时,曹操也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采纳司马懿之计,一面增兵襄樊,吸引关羽主力,一面写信给孙权,许以江南之地,怂恿其从背后袭击关羽。
一场针对关羽的惊天阴谋,已然织就。
“主公,最新密报,吕蒙称病离职,由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接替。陆逊至陆口,卑辞厚礼,写信给关羽,极尽恭维之能事,关羽览信后,愈发骄横,已抽调荆州后方大量守军北上!”徐庶拿着刚到的密信,语气中带着一丝惊叹,“江东此计,可谓毒辣!”
墨涵冷笑:“陆逊陆伯言,非是池中之物。关羽轻之,取祸之道。看来,孙权动手在即了。”
他转向庞统:“士元,依你之见,我军何时介入为佳?”
庞统盯着沙盘,沉思良久,方道:“需待关羽与曹军在前线胶着,江东军已偷袭得手,荆州大乱之时。过早介入,恐促使孙刘再次联手对我;过晚介入,则荆州易主已定,难以挽回。须在荆州归属未定,各方皆疲之刹那,以雷霆之势,直取要害!”
“何处是要害?”
“武陵!零陵!”庞统手指点向沙盘上的荆南地区,“此二郡连接益州,民心未完全附庸刘备或孙权,且地势重要。我军若能迅速控制此二郡,则进可威胁江陵,退可守住益州门户,更可在此乱局中,占据一块实实在在的根据地,以为日后图谋荆州全境之基石!”
“好!”墨涵眼中爆发出夺目的光彩,“就依士元之策!传令全军,做好准备!待荆州烽火一起,便是乌骓踏破荆山之日!”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那片即将被战火染红的大地上,属于益州的旗帜,将在一片混乱中,毅然升起。历史的轨迹,终于在他这只“蝴蝶”的持续扇动下,开始滑向一个未知的方向。益州,这头蛰伏已久的巨兽,已然亮出了锋利的爪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