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听完点了点头,于是具体解释道:“其主要表现可能包括:第一,严重的贫血和营养不良,这是由于长期慢性失血(可能来自旧伤)和营养摄入不足共同造成的;第二,多发性陈旧伤后遗症,早年受伤的部位可能留下了长期的疼痛、功能障碍,甚至潜在的慢性感染灶;第三,由于营养差和可能存在慢性感染,导致全身免疫机能低下,非常容易生病;第四,长期的病痛折磨和身体虚弱,很可能还伴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影响,这会进一步影响食欲和睡眠,形成恶性循环。”
叶云帆听得非常认真,赶紧追问:“医生,那如果……我是说如果,确诊就是您说的这种‘慢性创伤性消耗综合征’,一般来说,有什么比较常规或基础的治疗方法呢?”
医生被叶云帆这个“如果”问得有点哭笑不得,但看他一脸认真求教的样子,还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本着普及医学知识的态度说道:“首先,最重要的前提是全面检查,明确诊断!如果假设成立,治疗通常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过程。”
他扳着手指举例:“比如,如果贫血非常严重,确定血型后,输血可能是最快改善缺氧状态的急救措施。但根本问题在于自身造血功能差,所以后续需要长期服用补血药物,像硫酸亚铁片补充铁质,维生素b12和叶酸促进红细胞生成。同时,营养支持至关重要,要补充优质蛋白质,可以吃一些蛋白粉,促进组织修复和提高免疫力。当然,针对具体的旧伤疼痛或感染,还需要相应的止痛和抗感染治疗。总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非常细致的个体化方案。”
叶云帆连连点头,拿出随身带的笔记本,将医生说的关键点——诊断可能性、输血前提、补血药物(硫酸亚铁、Vb12、叶酸)、蛋白粉营养支持——都仔仔细细地记录了下来。
他合上笔记本,由衷地向医生道谢:“太感谢您了医生!您提供的这些思路对我非常有帮助,谢谢!”
离开诊室,叶云帆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开车来到了医院附近一家大型的连锁药店。
他在药店里,按照医生提到的药物名单,购买了硫酸亚铁片、维生素b12片、叶酸片,以及好几罐不同品牌的乳清蛋白粉。考虑到要确定血型,他还特意买了几份家用血型检测试纸和采血针、酒精棉片等配套物品。
提着满满一袋子“物资”回到家中,叶云帆立刻开始了准备工作。
他首先将买来的药片全部取出,用药碾子仔细地研磨成细腻的粉末。然后,他按照成人常规的每日剂量,计算出硫酸亚铁、Vb12和叶酸的比例,将三种药粉混合均匀,再用裁切好的小张油纸,仔细地分包成三十份,每份正好是一天的用量。这样既方便服用,也避免了古代环境下药片带来的解释麻烦。
接着,他处理蛋白粉。将买来的塑料罐装蛋白粉,全部倒入几个提前准备好的、厚实无字的牛皮纸袋中,封好口。这样看起来更符合唐代的器物特征。
最后,他将分装好的三十包药粉、几袋蛋白粉、以及血型检测套件,整整齐齐地收纳在一起,心念一动,将它们全部转移到了玉佩的储物空间里,并特意放置在空间内一个独立的角落,方便取用。
做完这一切,叶云帆并没有急着返回大唐。他心念再次集中,整个人的意识仿佛被吸入一般,下一刻,他已置身于玉佩的内部空间之中。
再次进入这个神秘的空间,叶云帆依然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最初那个仅能容纳数立方物品的狭小空间相比,如今的储物空间已经扩大了近八倍,显得颇为空旷。四周是柔和而不知来源的光线,脚下是类似玉石般光滑的平面,安静得没有一丝声响。
“小说里的奇遇,竟然真的发生在我身上了……”他环顾着这片独属于他的奇异领域,心中感慨万千,命运的神奇实在超乎想象。
他信步在空间里走动,用意识感知着里面存放的各种物品。突然,他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感知到了一些小小的、沉甸甸的块状物。
在这片空间里,叶云帆就是绝对的主宰。他意念微微一动,那些小块的金属便轻飘飘地飞到了他的掌心。
他摊开手掌,仔细看去。那是几块颜色各异的金属,有暗红色的铜,有亮白色的银,还有灰白色的锡,另外还有几块更小的,一时难以分辨具体种类。关键是,这些金属块都是纯度很高的单质形态,彼此独立存在。
“这些东西……是哪来的?”叶云帆皱起眉头,努力回忆。他确信自己从未主动往空间里存放过这些原始的金属块。它们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一样。
他盯着掌中的金属块,思索了片刻,却毫无头绪。最终,他摇了摇头,选择了放弃。“算了,想不通就先不想了。凡是想不通的就‘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既然出现在我的空间里,总归不是坏事。顺其自然吧,也许以后自然会明白。”叶云帆总能为自己的懒找各种借口。因为他一向不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将金属块重新放回角落,便不再纠结于此。当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大唐,长安城,太极宫,立政殿。
时近黄昏,李世民处理完一部分政务,回到立政殿休息。他接过长孙皇后递来的温茶,现在宫里早已经流行起叶云帆带来的泡茶文化,虽然茶叶较为稀少,但如果没有了,就到东宫找太子要,而李承乾没有了,就用玉佩联系叶云帆,找他要。现在的玉佩变成了李承乾与叶云帆的通讯工具。
李世民端起茶杯,饮了一口,像是忽然想起什么,随口问道:“观音婢,朕好像有几天没见到丽质了?这丫头跑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