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大人带着惊喜与期待,迫不及待地翻到最后那篇《论旱蝗相生之机理与应对疏》。
通篇读罢,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
“好一个旱蝗相生”之机理,但巧妙地避开了直接挑战“天罚论”,思路开阔,切中时弊,对策务实可行!此子大才!”
他激动地将这份试卷放入待呈送的那一叠最上方,心中阴霾一扫而空。
他甚至暗自猜测,这莫非是某位世家大族精心培养的子弟?
或是府尹大人的公子?但细想其名单,又觉不对。
无论如何,自己这一房能出此等佳卷,他脸上亦有光。
随着期限临近,所有试卷经过初阅后,又进入了更为严格的“轮阅”环节——由不同阅卷官交叉复核,以防遗珠或舞弊。
每位阅卷官都在自己认为优秀的试卷上画圈。
很快,一份考卷引起了所有阅卷官的注意——上面竟然密密麻麻集了六个红圈!
众人传阅之下,皆叹服不已。
其经义扎实,诗赋虽稍逊风骚但立意正确,律法题堪称范本,策论更是老辣惊人。毫无悬念,第七个红圈落下。
最终,这份获得满堂彩的试卷与另一份同样极为出色、但风格迥异的考卷被一同呈送到了主考官周大人案前。
主考官周瑞海仔细比对。
另一份试卷字迹华美,经义精深,文章锦绣,一看便知是底蕴深厚的书香门第所出。
而这份得了七个圈的试卷,则更显朴实刚健,尤其是律法策论,透着一股洞悉世事的练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精神。
“锦绣文章虽好,然为官之道,更需踏实肯干、明察秋毫之心。”
周大人沉吟良久,最终朱笔一圈,定下了名次。
当最终名次核定,拆开糊名时,所有在场官员都吃了一惊!
“清丰县,陈耀祖,年九岁?”
“竟是如此年幼的童生?还是乡野之地出身?”
“啧啧,真是英雄出少年!难怪文章既有灵气又不失沉稳!”
再看第二名,赫然是那位众人猜测的府城世家子谭群桦。
其父谭通判也在场,见状面色复杂,既有失落又有一丝释然——
败给这样一个凭真才实学取胜的寒门子弟,总好过败于其他官宦子弟。
更何况,不是第一才好,前段时间的风波,就连他自己都差点要被连累了。
现在也就当是避嫌。
放榜之日终于到来。
王府派往府城看榜的家仆,天不亮就守在贡院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到榜前。
他们从后往前,焦急地寻找少爷王富贵的名字,一直看到第四十几名才找到,顿时喜笑颜开。
接着,他们又赶忙寻找陈耀祖和刘文书的名字。
从后往前,再三确认没有刘文书后,两人心中已有数。
但当他们的目光下意识扫向最前方时,却猛地顿住了——
“案首:清丰县,陈耀祖”!
两人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掏出怀中写有名字的纸条再三比对籍贯、姓名,最终目瞪口呆!
“天爷!竟是陈公子!案首!府案首!”两人激动得声音发颤,赏钱怕是能翻倍了!他们立刻快马加鞭赶回清丰县报喜。
然而,官府的报喜队伍更快!
一行差役骑着高头大马,手持大红喜报,鸣锣开道,舞狮相随,浩浩荡荡直奔清丰县而来。
也就只有府案首才能有报喜的待遇了,不然童生试,一般是没这个规矩的。
县令姚海峰闻讯大喜,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政绩!
他立刻安排衙役准备仪仗,并体贴地派人先去告知了徐夫子,暗示他带弟子回乡等候——按规矩,喜报需送至考生祖籍。
徐夫子得到消息,激动得打翻了茶盏,老泪纵横!
他立刻换上最体面的衣裳,备上厚厚一袋喜糖和红封,直奔陈家铺子。
陈家人见夫子突然来访,还要求他们关店一同回乡“赏桃花”,虽觉诧异,但出于对夫子的尊敬,还是照办了。
唯有陈耀祖,看着夫子车上显眼的喜糖和压抑不住的喜色,再联想到放榜之期已近。
心脏不由狂跳起来,一个惊人的猜测在他心中萌芽,但他强忍着不敢说破。
王富贵在听到下人的禀报之后也是高兴的不行,被他阿爷抱在怀中那是一阵夸耀。
虽然40多名开外,但只要能够上榜就已经足够惊喜了。
不过当听到自家耀祖兄的成绩之后,还是,感叹不已。
果然人比人,气死人。
不过他心中依然十分为对方感到高兴,第一时间跟阿爷打了个招呼。打算先去耀祖兄家报喜再回来好好庆祝。
谁知道我刚来到陈家的铺子就跑了个空,打听一番才知道是夫子的手笔。
想必夫子应该知道了成绩,既然如此,他当然不能错过此等喜事。
众人回到陈家村不久,王富贵也乘马车追来,恰好在村口遇上了锣鼓喧天、舞狮欢腾的报喜队伍!
他立刻明白过来,兴奋地跟在队伍后面。
这突如其来的热闹景象惊动了整个陈家村。
村民们纷纷涌向村口,议论纷纷,不知谁家有天大的喜事。
总不可能是这青天白日里,山上的山匪打下来了吧。
这番动静他们村子里不知道久没经历过了。
正当众人纷纷往村口的方向张望,有胆大的村民更是上前询问。
得到消息之后那是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啥玩意儿?府案首!”
“老天爷!老陈家的孙子怕不是文曲星降世。”
“我的天爷哟,这老陈家以后可再也不是泥腿子了。”
“咱们陈家村也出了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了。”
“哎呦喂,以后见到陈家那小子那可得称呼一声老爷了。”
“快快去跟老陈家的报喜,怪不得今日他们一家子都来了。”
“这老陈家还真是有福气,前两天俺还说他家迁坟不孝敬祖宗。哪里知道?这运气竟然这么好。”
“谁说不是呢?这换了个风水宝地,老祖宗都给力多了。”
就在此时,另一边的徐夫子终于不再卖关子,他朗声对陈铁柱和钱秀娥道:
“老哥,老嫂子,快!摆香案,备喜糖喜钱!天大的喜事要临门了!”
陈家人不明所以,看着那一份份喜钱和喜糖,有些无手足无措。
直到陈耀祖此刻开口。
“爷奶,爹娘,孩儿考中了。”
陈家人这才恍然醒悟!瞬间,巨大的惊喜淹没了他们!
陈铁柱激动得胡须直抖,钱秀娥和张小花喜极而泣,手忙脚乱地张罗起来。
他们就知道考中了,完全不知道能够拥有报喜的队伍,不是普通考中的童生能有的待遇。
陈大勇一把抱住儿子,眼眶通红,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话。
几个姐姐又笑又跳,小耀宗虽不懂发生了什么,也跟着拍手傻笑。
很快,报喜的队伍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陈家院外。
为首差役翻身下马,高声唱喏:“捷报!贵府老爷陈讳耀祖,蒙天元府知府周大人擢取,高中甲辰科府试案首!京报连登黄甲!”
洪亮的声音响彻云霄,连喊三遍!
整个陈家村沸腾了!村民们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和祝贺声!
陈耀祖深吸一口气,在家人激动自豪的目光中,稳步上前,恭敬地接过那沉甸甸的大红喜报。
当然还不忘记把那个又大又鼓鼓囊囊的喜钱荷包递给对方。
对方掂量掂量,手中的分量,心中十分满意。
本来以为这种穷乡僻壤之地应该是捞不到什么油水,倒想不到这家人如此大方。
随后,张小花和钱秀娥抬出早已准备好的喜钱筐和喜糖篮,抓起大把的铜钱和糖果洒向乡亲们。
村民们欢笑着争抢,纷纷上前道贺,人人都想沾沾这文曲星的喜气。
陈铁柱热情地请报喜差役和舞狮队入座喝茶,差役们笑着接过丰厚的红封,道喜后便告辞离去——他们还要赶回府城复命。
报喜队伍走后,村里的热闹却达到顶点。
王富贵这才挤上前,大声道贺:“恭喜耀祖兄!勇夺府案首!小弟我也侥幸中了第四十六名!”
陈耀祖真心为他高兴,两人相视而笑。
紧接着,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陈耀祖和王富贵神色一正,各自端上一杯热茶,走到徐夫子面前,双双跪倒在地,将茶水高举过头。
“学生陈耀祖(王富贵),谢夫子多年教诲之恩!若无夫子,绝无学生今日!”声音铿锵,真挚无比。
徐夫子看着眼前两个得意门生,接过茶盏,的手微微颤抖,眼中泪光闪烁,仰头将茶一饮而尽。此生能得此佳徒,夫复何求!
这一刻,恩师欣慰,弟子感恩,乡邻艳羡,整个陈家村都笼罩在一种无比荣光与喜悦的气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