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那会,黄河悠悠流淌,河畔有个叫月阳子的汉子。他家中啊,有位妻子,那可是远近闻名的好女人,贤惠得很,又明事理,家里家外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
有这么一天,月阳子出门溜达,走着走着,嘿,眼尖的他瞧见地上有块金子,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月阳子心里一喜,赶紧捡起来,一路小跑回了家,把金子递到妻子手里,脸上还带着捡到宝的得意劲儿。
妻子接过金子,却没有半分高兴,反倒皱起了眉头,语重心长地说:“夫君啊,我听说有道德的君子,连路上别人滴落的水都不会喝,生怕沾了不洁;廉洁的人,哪怕面对带侮辱性的施舍,也坚决不会接受。更何况这金子是别人丢失的,咱们捡了它,名声可就受损啦。”
月阳子一听,顿时满脸通红,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二话不说,拿着金子就出了门,把它放回了原处。打这以后,月阳子心想,得提升提升自己,便决定外出求学,钻研纺诗,盼着能在学问上更上一层楼。
时光匆匆,一年多过去了。这天,月阳子风尘仆仆地回了家。妻子正忙着家务,抬头看到他回来,又惊又喜,可还是忍不住问:“夫君,你咋才学了一年就回来了呢?”
月阳子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娘子啊,我在外面待久了,心里头老想着你,吃不好睡不香的,就赶紧回来看看你。”
妻子听了他的话,没吭声,转身走到织布机旁,拿起一把剪刀,对着织布机上那些已经织好的丝绸说:“夫君,你看这丝绸,是把蚕茧一点点抽成丝,再在织布机上,一根丝一根丝地织啊织,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织成寸、成尺,最后成了这整匹的布。要是现在我把这丝绸剪断,以前的辛苦不就全白费了吗?”
月阳子看着妻子,又看看那即将被剪断的丝绸,若有所思。妻子接着说:“你在外求学也是一样啊,学问和修养得靠日积月累,不断钻研才能提高。要是学了一半就回来,这不就像剪断织布机上的丝线一样,前面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前功尽弃了吗?”
月阳子听了妻子这番掏心窝子的话,心里像被重锤敲了一下,感动得眼眶都红了。他紧紧握住妻子的手,坚定地说:“娘子,你说得对,是我太没毅力了。我这就收拾东西,继续出去求学。”
说完,月阳子又踏上了求学的道路。这一去,就是整整七年。七年的时间里,他刻苦钻研,学问和修养都有了质的飞跃。
七年后,月阳子学成归来。他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魏国国君的赏识,被委以重任。在魏国,他大展拳脚,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后来啊,人们就把“半途而废”这个成语传了下来,用来比喻那些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的人。每当有人做事做到一半就想放弃的时候,大家就会说起月阳子的故事,提醒他们可别学那半途而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