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晨光透过外校礼堂的玻璃窗,在红色地毯上投下细长的光斑。17岁的江逸晨站在后台,手指反复摩挲着校服样品的布料——浅粉色的运动外套搭在臂弯里,深蓝色的宽松运动裤叠放在旁边的桌子上,这是他和学校设计社同学一起修改的“中性校服”样品,袖口绣着小小的“无界”字样。他深吸一口气,理了理自己身上的深灰色卫衣,想起出门前父亲江哲跟他说的话:“不用紧张,你只要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就一定能打动别人。”
“下一位分享者,是来自龙华中学的江逸晨同学,他将为我们带来‘中性设计理念’的主题分享,掌声欢迎!”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礼堂,台下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江逸晨抱着校服样品走上讲台,聚光灯落在他身上的瞬间,他下意识地朝门口看了一眼——果然,父亲江哲正站在门后,手里拿着一杯热豆浆,朝他比了个“加油”的手势,眼里满是鼓励。
他定了定神,将浅粉色外套和深蓝色裤子放在讲台中央的展示架上,转身面对台下的观众。礼堂里坐满了学生和老师,前排的女生正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后排的男生则探头探脑地打量着展示架上的校服,眼里满是好奇。江逸晨拿起话筒,声音比预想中更稳:“大家好,我是江逸晨。今天想跟大家聊的‘中性设计’,不是要消除性别差异,而是想告诉大家——设计不该被性别标签绑架,就像我手里的校服一样。”
他指着浅粉色外套,语气里带着几分认真:“很多人看到粉色,就会下意识地说‘这是女生穿的’;看到宽松的裤子,就会觉得‘这更适合男生’。但为什么男生不能穿浅色系?为什么女生不能穿宽松款?我在设计社做过一个小调查,有42%的男生说‘想穿浅色系衣服,却怕被同学说娘’,有58%的女生说‘运动时穿裙子不方便,想穿宽松裤子却没有选择’。这些声音,其实都在告诉我们:设计需要打破性别偏见。”
台下安静下来,同学们都专注地听着。江逸晨继续说道:“我和设计社的同学修改这套校服时,特意去掉了传统校服的性别区分——浅粉色外套男生女生都能穿,面料用的是透气的运动材质,跑跳时不会受限;深蓝色裤子做了松紧腰设计,不管是日常穿着还是运动,都很方便。我们还在袖口绣了‘无界’两个字,就是想传递‘设计无界,选择自由’的理念。”
他拿起浅粉色外套,走到讲台边缘,展示给台下的同学看:“大家可以摸摸这个面料,很柔软,而且不容易脏。之前我们在学校试穿时,有个男生第一次穿浅粉色,刚开始还很不好意思,后来他说‘原来穿粉色也没什么,舒服最重要’。还有个女生,平时上体育课总因为穿裙子不敢跑,试穿了宽松裤子后,第一次参加了800米跑,还拿了名次。”
台下传来细碎的议论声,有女生小声跟旁边的同学说:“我也想穿裤子参加运动会,可是老师说女生必须穿裙子。”还有男生说:“上次我买了件浅蓝色的卫衣,被同桌笑了好久,现在都不敢穿了。”江逸晨听到这些声音,心里更坚定了分享的意义,他提高声音说:“其实,衣服只是我们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不应该被性别定义。就像我们选择兴趣爱好、职业理想一样,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从来都不是由性别决定的。”
他分享起自己的经历:“我小时候喜欢画画,我妈总说‘男生学画画太娘,不如去学篮球’。后来我坚持要学,现在我能用画画设计校服,还能帮公益社设计宣传海报。我妹妹江念熙,之前想加入航模社团,有人说‘女生玩航模没用’,但她现在不仅是社团里的骨干,还带着女生们一起参加比赛。这些事都告诉我们,只要你喜欢,就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
台下的掌声渐渐响起,比之前更热烈。有个扎着马尾的女生举起手,声音里带着几分激动:“江逸晨同学,我想问一下,你们学校现在已经开始穿这套中性校服了吗?我们学校的校服女生都是裙子,上体育课特别不方便,我想跟老师建议换校服,可是又怕被拒绝。”
江逸晨笑着点头:“我们学校已经在初一年级试点这套校服了,反响特别好。其实你可以跟老师说说你的想法,也可以联合其他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起提建议——很多时候,改变都是从一个小小的请求开始的。就像我们设计这套校服,一开始也有人反对,但我们收集了很多同学的意见,跟老师反复沟通,最后终于说服了学校。”
女生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眼里满是坚定:“谢谢你,我回去就跟老师说!”
分享会继续进行,江逸晨又回答了几个同学的问题——有人问“怎么说服家长支持自己穿喜欢的衣服”,他建议“跟家长好好沟通,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也听听他们的顾虑”;有人问“除了校服,还有哪些设计可以打破性别偏见”,他举了“中性文具”“无性别玩具”的例子,说“设计应该关注需求,而不是性别”。
分享接近尾声时,江逸晨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贴满了之前同学们给他的纸条——有鼓励他坚持设计的,有分享自己被性别偏见困扰的经历的。他笑着说:“这些纸条,都是我前进的动力。我希望今天的分享,也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勇气,不管是穿自己喜欢的衣服,还是追求自己喜欢的梦想,都能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
台下的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想法,然后传到讲台上。江逸晨一张张接过,认真地看着——有女生写“我想穿裤子参加运动会,谢谢你给我的勇气”;有男生写“我明天就要穿浅色系卫衣去学校,再也不怕别人笑了”;还有人写“我想加入学校的设计社,和你一样设计无性别偏见的作品”。
他把这些纸条小心翼翼地夹进笔记本,抬头时,又看到父亲江哲站在门口,朝他竖起了大拇指。阳光透过门缝照在江哲身上,让他的身影显得格外温暖。江逸晨想起小时候,每次他参加比赛,父亲都会这样站在不远处,默默支持他;现在他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理念,父亲依旧在身后,给了他最坚实的后盾。
分享会结束后,同学们围着江逸晨,有的跟他要联系方式,有的请他在笔记本上签名,还有的拿着校服样品拍照。那个扎马尾的女生跑过来,笑着说:“江逸晨同学,我已经跟老师说了想换校服的事,老师说会考虑我的建议!谢谢你,要是没有你的分享,我可能永远都不敢跟老师提。”
江逸晨笑着说:“不用谢,这是你自己勇敢的结果。以后要是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以跟我分享,我们一起想办法。”
送走最后一个同学,江逸晨才走到门口,江哲迎上来,把手里的热豆浆递给她:“累了吧?刚才讲得特别好,我在门口都听到同学们的掌声了。”江逸晨接过豆浆,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到心底:“爸,谢谢你来陪我。要是没有你之前的鼓励,我可能还会紧张。”
江哲拍了拍他的肩膀,眼里满是欣慰:“你能有自己的想法,还能勇敢地分享给别人,爸爸特别骄傲。你知道吗?刚才有个老师跟我说,你的分享让她重新思考了‘性别与设计’的关系,还说要跟学校建议修改校服。你看,你的一句话、一次分享,就能带来这么多改变,这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父子俩并肩走在校园里,深秋的落叶在脚下沙沙作响。江逸晨翻开笔记本,看着那些写满勇气的纸条,又看了看父亲的侧脸,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事虽然渺小,却能给别人带来力量。他想起之前和妹妹江念熙一起办性别书籍分享会时,妹妹说“改变从看见开始”,现在他觉得,改变不仅从看见开始,更从勇敢表达开始。
“爸,我以后还想去更多学校分享,”江逸晨突然说,眼里满是期待,“我想让更多同学知道,设计不该被性别定义,梦想也不该。我还想和设计社的同学一起,设计更多无性别偏见的作品,比如中性书包、无性别运动装备,让更多人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
江哲笑着点头:“好啊,爸爸支持你。不管你想做什么,只要是有意义的事,爸爸都会陪着你。就像你妈妈常说的,我们不仅要自己打破偏见,还要帮更多人打破偏见,让每个孩子都能自由地做自己。”
夕阳西下,将父子俩的影子拉得很长。江逸晨握着手里的笔记本,里面夹着同学们的纸条,也夹着他的梦想与勇气。他知道,今天的分享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只要有家人的支持,有同学们的鼓励,他就有勇气一直走下去,把“设计无界,选择自由”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在讲台下产生共鸣,也让更多人勇敢地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
回到家后,江逸晨把今天收到的纸条整理好,贴在笔记本的新页面上,然后拿出画笔,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校服图案,上面写着“加油,为了更自由的选择”。林晚星和江念初、江念熙围过来看,看到女生写的“想穿裤子参加运动会”的纸条时,江念熙笑着说:“哥,你太厉害了!我之前在航模社团,也有女生跟我说‘谢谢你给我勇气’,现在你也成了别人的勇气来源啦!”
江念初也笑着说:“我下次拍纪录片,一定要把你的分享会拍进去,让更多人看到你的努力,也让更多人知道,年轻人也能为打破性别偏见出一份力。”
林晚星摸了摸江逸晨的头,眼里满是温柔:“逸晨,你今天做的事,妈妈特别骄傲。你不仅自己勇敢,还能带动别人勇敢,这就是最棒的成长。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别忘了,家里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江逸晨看着家人的笑容,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勇敢地站在讲台上,之所以能坚持自己的理念,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鼓励。未来,他想继续带着这份支持与鼓励,去更多地方分享,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让更多人在讲台下产生共鸣,也让更多人相信:性别从来不是限制,自由选择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