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书房内的气氛,在等待中凝固得如同坚冰。三天,短短七十二小时,对于苏擎天父子三人而言,却漫长得如同三个世纪。桌上的烟灰缸早已不堪重负,空气中弥漫的烟雾浓得几乎化不开,每一口呼吸都带着焦灼的味道。
苏建国几乎无法安坐,他时而起身在书房内踱步,厚重的军靴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时而又停在窗前,望着院中凋零的冬青,眼神却没有焦点。苏建军则一直伏在书桌的另一头,面前摊开着各种技术图纸和外文资料,试图用繁复的计算和数据来麻痹自己紧绷的神经,但不时抬起手腕看表的动作,暴露了他内心的同样不平静。
苏擎天端坐在主位,腰背依旧挺直,如同山岳。但他紧握着扶手、指节泛白的手,以及那双布满血丝、却锐利如昔的眼睛,死死盯着书房门口的方向,泄露了他内心远比表面汹涌的惊涛骇浪。
确认凌玥身份的唯一途径,在这个时代,最可靠、也最具说服力的,莫过于那项在国内尚处于极度保密和初级应用阶段的科学技术——dNA亲子鉴定。
(*注:70年代末,dNA指纹技术尚未诞生(1984年才由杰弗里斯发明),但基于染色体多态性、血型系统(如Abo、mN、Rh等)、血清蛋白电泳等方法的亲权关系鉴定已在一定层面应用,尤其在国内特殊部门,可能存在小范围的、借鉴苏联及西方早期技术的探索性实践。此处设定红星共和国相关机构,已具备基于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分析的初步亲子关系比对能力,但过程复杂,耗时较长,且属于高度机密。)
获取凌玥的生物样本,必须绝对隐秘,不能引起她丝毫怀疑。这个机会,来自于一次看似偶然的军区内部技术交流会。凌玥作为“利刃”的代表,在会上做简短发言。会后,工作人员(实为苏家安排的人员)殷勤地为与会者添水,并“及时”收走了所有人使用过的水杯,进行“统一消毒处理”。凌玥用过的那只印着红星标志的搪瓷杯,被特殊标记,迅速而无声地转入了秘密渠道。
样本的提取、保存、运送,都在极其严格的保密状态下进行。与之比对的,是苏擎天的血液样本。这两份承载着巨大希望的生物材料,被送往一个不为外界所知的、隶属于总参的绝密生物技术研究室。
这三天里,苏擎天几乎没有合眼。他脑海中反复浮现的,是亡妻婉如温柔的笑脸,是晚晚襁褓中咿呀学语的模糊记忆,是凌玥在总院示教室里那沉静而坚韧的侧影。希望与恐惧交织,几乎要将这位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老将军撕裂。他怕,怕空欢喜一场,怕那微弱的希望之火再次熄灭,那将是对这个家庭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第三天下午,日落时分,书房外终于传来了等待已久的、沉稳而规律的敲门声。
“报告!”是苏擎天最信任的机要参谋的声音。
刹那间,书房内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苏建国的脚步顿住,苏建军猛地从图纸上抬起头。苏擎天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如同擂鼓般的心跳,沉声道:“进来。”
机要参谋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牛皮纸档案袋,神情肃穆,步伐标准地走到书桌前,双手将档案袋呈上:“首长,您要的……分析报告。”
苏擎天伸出手,那只曾经在千军万马前稳如磐石的手,此刻却带着肉眼可见的、极其轻微的颤抖。他接过了那个轻飘飘却又重若千钧的档案袋。
苏建国和苏建军立刻围拢过来,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父亲的手。
苏擎天撕开档案袋的封口,动作缓慢而郑重。里面只有薄薄的一页纸,抬头是醒目的“绝密”字样,内容是由打字机敲出的冰冷而专业的术语和数据,详细记录了样本处理、细胞培养、染色体观察分析比对的过程。
他的目光直接跳过中间复杂的过程描述,飞速向下扫去,最终定格在报告最下方的结论栏。
那里,用加粗的字体清晰地打印着一行字:
“经对送检样本一(苏擎天)与样本二(凌玥)进行淋巴细胞染色体特定区带多态性及血型系统综合分析,支持样本一与样本二存在生物学亲子关系的概率大于99.73%。”
(*注:此结论表述符合70年代亲子鉴定技术水平,基于血型、蛋白质标记和初步的染色体观察,无法达到后世dNA技术99.99%以上的精确度,但99.73%在当时已是极其强有力的证据。)
“大于99.73%……”
苏擎天喃喃地念出这个数字,声音沙哑得几乎不成调。他反复看了三遍,仿佛要确认那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数字都不是幻觉。
然后,这位在枪林弹雨中不曾皱眉,在政治风浪中不曾弯腰的铁血将军,眼眶瞬间通红,一层厚重的水汽迅速弥漫了那双锐利的眼睛。他猛地抬起头,想要说什么,嘴唇剧烈地颤抖着,却一个字也发不出来。最终,他只是将那页报告死死地按在胸口,仿佛要将它揉进自己的心脏里,高大的身躯微微佝偻,发出一声如同受伤野兽般的、压抑至极的低吼。
“爸!”苏建国看到父亲的反应,心中已然明了,巨大的狂喜如同海啸般将他淹没,他虎目含泪,用力扶住父亲的肩膀。
苏建军一把抓过那张从父亲手中滑落的报告,飞快地扫过结论,他猛地一拳砸在身旁坚实的红木书柜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这声响里,既有对妹妹流落在外多年、不知吃了多少苦的愤怒与心疼,更有失而复得的、难以言表的巨大狂喜和解脱。
“是她!真的是晚晚!是我们的妹妹!”苏建军的声音带着哽咽。
铁证如山!
十几年的寻找,十几年的愧疚,十几年的期盼,在这一刻,终于有了一个确切而沉重的答案。
苏擎天缓缓直起身,用手背狠狠抹去眼角的湿润,再抬起头时,眼中虽然还带着血丝,却已恢复了往日的沉稳与决断,只是那深处,涌动着一丝失而复得的、小心翼翼的珍宝般的光彩。
“这件事,到此为止,严格保密。”苏擎天的声音恢复了力量,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在确保绝对安全,弄清楚当年所有隐患之前,绝不能贸然相认,不能让晚晚再陷入任何危险!”
“是!”苏建国和苏建军同时立正,肃然应道。
找到了妹妹的狂喜,与对潜在危险的警惕,如同冰与火,在苏家父子心中交织。他们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将是更为复杂的局面。但无论如何,他们找到了她,苏晚,他们的血脉至亲,如今名叫凌玥的、如此优秀的女儿和妹妹。
这一步,至关重要。下一步,该如何走向她,如何保护她,成为了摆在苏家面前,最甜蜜也最沉重的课题。而那份绝密的检测报告,则被苏擎天小心翼翼地锁进了保险柜的最深处,成为了苏家最高级别的秘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