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归来已有一周。复仇者基地仿佛恢复了往日的节奏,但细微之处,变化已然发生。林恩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小心翼翼观察和保护的潜在不稳定因素,他周身那内敛而深邃的气息,让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团队中一种沉静而可靠的力量支柱。
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斯塔克专门为他改造的、位于基地地下的“适应性训练场”里。这个训练场不再测试他的破坏上限——那早已失去意义——而是专注于锤炼他对力量的极致控制。
训练场内,没有标靶,没有障碍物,只有一片纯白的、可以模拟各种物理规则和能量环境的空间。
今天,林恩面对的课题是——能量形态的微观构筑。
他悬浮在训练场中央,双眼微闭,神情专注。在他面前,并非毁天灭地的能量爆发,而是无数细如发丝的金色光流,如同拥有生命的丝线,在空中自行穿梭、编织。它们遵循着林恩意志下达的、极其复杂的指令,正在构建一个多维度、不断自我演算的能量结构体。
这个结构体并非随意创造。它的蓝图,源自斯塔克和班纳根据海底构造体表面纹路、以及林恩自身力量在净化昆仑时展现出的稳定特性,反向推导出的一种理论上的“稳定锚点模型”。他们希望林恩能凭借其对能量的绝对掌控力,将这种理论模型实体化,或许能成为未来稳定其他现实锚点、甚至对抗“棱镜”侵蚀的工具。
这要求对能量的控制达到原子级别,甚至涉及量子层面的操作。每一道能量丝线的强度、频率、相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必须分毫不差。
林恩的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比同时安抚全球的锚点更加耗费心神。他必须将意识分成成千上万个独立的线程,精确引导每一丝能量。这不仅仅是力量的考验,更是对计算力、专注力和意志力的终极挑战。
他能感受到体内那百万恒星之力如同温顺的海洋,任由他攫取和塑造。光明的生机与黑暗的冷静特质完美融合,使得他塑造的能量丝线既坚韧无比,又具备一种奇异的“适应性”,能够根据环境微调自身属性。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空中的能量结构体逐渐成型。它是一个不断旋转的、由无数正四面体嵌套构成的复杂几何体,内部光华流转,散发出一种令人心安的、稳固时空的波动。
就在结构体即将完成的最后一刻,林恩的意志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小的、因高度疲劳而产生的涣散。一道能量丝线的相位出现了百万分之一的偏差。
嗡——!
原本稳定的几何体内部能量瞬间失衡!连锁反应爆发!整个结构体猛地向内坍缩,随即爆发出刺目的白光和剧烈的能量乱流!
训练场的应急系统立刻启动,强大的阻尼力场试图约束爆炸。但林恩的反应更快!在失衡发生的瞬间,他眼中精光一闪,没有试图去强行稳定那已然崩溃的结构,而是双手虚按,一股无形却绝对强大的意志力场瞬间笼罩了爆炸中心!
那足以撕裂高强度合金的能量乱流,在他的力场中,如同被冻结在琥珀中的昆虫,骤然停滞!所有的狂暴和毁灭性都在接触到那蕴含着他“存在”意志的力场时,被强行抚平、瓦解,最终化作最温顺的基础能量,被他缓缓吸收回体内。
训练场恢复了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林恩缓缓落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失败了吗?不。他成功地阻止了失败带来的破坏,并将损失降到了最低。这种对“失败”的掌控,本身就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控制”。
“能量输出误差低于百分之零点零零一,结构崩溃预警时间零点零零三秒,约束效率百分之百。”斯塔克的声音通过训练场的扬声器响起,带着难以掩饰的惊叹,“小子,你现在简直是个活体的宇宙常数调节器。”
林恩笑了笑,擦了擦汗:“还差得远。最后那一下,还是不够完美。”
“完美?”班纳的声音加入进来,“在量子层面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你刚才展现出的纠错和掌控能力,已经超出了我们所有仪器的测量上限。更重要的是,你在整个过程中,情绪和能量波动稳定得令人发指。”他意指林恩体内的“虚无”没有受到任何扰动。
林恩感受了一下体内。那片代表着“虚无”的冰冷记忆碎片,依旧沉寂在力量深处,如同图书馆里一本落满灰尘、记载着终极真相的禁书。它存在,但不再构成威胁,反而让他对力量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刻。
“继续下一个模型吧。”林恩说道,眼神中没有疲惫,只有对探索力量边界的渴望。他知道,这份来之不易的平衡与控制,需要在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中,千锤百炼,才能真正稳固。
而在他看不见的维度,那个巨大的、由光棱构成的“棱镜”,似乎微微调整了一个角度,将一束无形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地球,投向了那个正在学习如何“编织”能量规则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