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提示新疆棉农困境的第三天,刘木龙的车队就驶进了阿克苏的棉田。九月的新疆,阳光把棉田染成一片雪白,可棉农阿卜杜勒却蹲在田埂上愁眉不展 —— 手里的棉花采摘袋只装了一半,身后还有大半棉桃挂在枝头,“采摘期就 20 天,现在缺人缺机器,再摘不完,棉花就要烂在地里,我家今年的收成就没了……”
刘木龙顺着阿卜杜勒指的方向望去,连片的棉田里只有零星几个采摘工,有的老人戴着头巾,手指被棉壳划得通红,却还是赶不上棉桃成熟的速度。“阿卜杜勒,别慌。” 他回头对老周说,“把咱们从内地调的农民工团队叫过来,再把那批小型采摘机卸下来,先帮你家抢摘。”
老周早有准备,对着对讲机喊了一声,不一会儿,二十多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农民工就扛着采摘机走过来 —— 这些人都是之前跟着老周在漳州搭防风棚、在云南铺滴灌带的老伙计,听说新疆棉农有难,主动申请过来帮忙。“龙哥放心,我们都是干农活的老手,保证三天内帮阿卜杜勒家摘完!” 老周拍着胸脯保证。
思远则蹲在棉田边,手里拿着平板电脑调试采摘机参数:“这机器之前是针对内地棉田设计的,新疆棉桃更大,我把采摘齿间距调宽 2 毫米,既能提高效率,又不会伤棉纤维。” 他还教阿卜杜勒的儿子小木用手机操控机器:“你看这个按钮,按一下就能自动收集棉花,比手工快三倍。” 小木握着操作杆,看着机器灵活地摘起棉桃,眼睛亮得像星星:“太神奇了!这样我们再也不用熬夜摘棉花了!”
可采摘下来的棉花还有新问题 —— 阿卜杜勒说往年只能把籽棉卖给收购商,价格压得低,还常被挑刺压价。刘木龙当即联系周雨桐,让她对接内地的棉纺厂,同时在棉田旁搭起临时加工点:“我们把籽棉轧成皮棉,再做成棉絮、棉拖鞋,贴上‘新疆助农棉制品’的标签,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思琪一听要做棉制品,立刻拿出画笔在临时板房里画设计图 —— 棉拖鞋上画着雪白的棉田和微笑的棉农,棉絮包装上印着阿卜杜勒家的棉田照片:“这样大家买棉制品时,就知道这是新疆棉农亲手种的,肯定更愿意支持!” 慕沛灵则组织了 “公益采摘体验” 活动,通过文旅联盟联系来新疆旅游的游客,“摘一斤棉花捐 2 元给棉农子女助学”,消息一发布,当天就有五十多个游客赶来帮忙,连思甜都被抱在怀里,用小手轻轻摘起一朵棉花,奶声奶气地说 “棉花软,助人暖”。
阿卜杜勒看着热闹的棉田,眼眶渐渐红了 —— 之前空荡荡的棉田,现在满是采摘的身影,机器声、谈笑声、游客的惊叹声混在一起,比他听过的任何音乐都动听。“刘总,谢谢您。” 他握着刘木龙的手,掌心的老茧蹭得人发疼,“以前我总怕棉花卖不出去,现在不仅有人帮着摘,还能做成这么好看的棉制品,我家小木以后也能像您家孩子一样,好好读书学技术了。”
就在这时,刘木龙的脑海里响起系统的提示音:【检测到宿主主导解决新疆棉农采摘难,实现 “采摘 - 加工 - 销售” 闭环,带动 50 户棉农增收,公益守护形态能量 + 10%(当前能量 100%)】【触发系统终极公益功能 ——“全球助农网络” 激活:可实时对接全球 100 个农业产区需求,联动联盟资源快速响应;奖励:现金 500 万元,“农产品全链条增值” 特级技能,新疆农业厅授予 “疆棉助农楷模” 称号,解锁 “国家级棉制品公益品牌” 权限】
公益能量满值的瞬间,系统面板上弹出一个全新的模块 ——“助农传承库”,里面自动收录了从漳州荔枝、云南茶山到新疆棉田的所有助农案例,附带农户联系方式、技术参数和销售数据。“以后不管哪个产区有难,联盟成员都能从库里查方案、调资源。” 刘木龙把模块展示给团队,“这才是系统的终极意义 —— 不是帮我们一个人,是帮更多人学会助人。”
一周后,第一批新疆棉制品通过惠民的电商渠道上线。思琪设计的棉拖鞋一上架就售罄,不少买家在评论区留言:“摸着软乎乎的,知道是新疆棉农种的,买得放心!” 青山文旅小镇还把棉絮做成民宿的床品,标签上写着 “来自阿克苏的温暖”;之前合作的 10 所学校也订了棉拖鞋,作为冬季公益礼品发给学生,“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穿的每双拖鞋,都连着新疆棉农的心意”。
阿卜杜勒拿着刚到账的棉制品货款,给刘木龙送来了一床亲手弹的棉絮:“这是用最好的新疆棉弹的,软和,您带回家里用。” 小木则拿着思远教他做的采摘机参数表,“刘叔叔,我以后要学农业技术,像您一样帮更多棉农!”
【检测到宿主推动新疆棉制品品牌化,形成 “助农 - 消费 - 公益” 循环,系统触发 “公益生态闭环” 判定】【奖励:现金 400 万元,“公益品牌运营” 高级技能,国家级棉制品公益品牌认证通过,联盟新增阿克苏棉花合作社,系统 “助农传承库” 新增 “新疆棉田” 专项案例】
傍晚,刘木龙站在棉田边,看着夕阳把棉絮染成金边,游客和棉农一起坐在田埂上吃馕,思琪和小木教大家画棉田插画,思远在调试新的棉田监测设备,慕沛灵抱着思甜,给棉农子女发助学文具。风里带着棉花的清香,还有人们的笑声,比任何时候都让人踏实。
系统面板上,“全球助农网络” 正在自动更新数据 —— 云南茶山的普洱茶订单、漳州荔枝的罐头回购、新疆棉制品的复购率,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一份希望。刘木龙知道,这不是终点 —— 系统的公益守护形态还在进化,联盟的脚步还会走向更多地方,比如之前预判的东南亚橡胶产区、非洲咖啡园。
“下一站去哪?” 慕沛灵走过来,帮他拂去肩上的棉絮。刘木龙看着系统新弹出的提示【东南亚橡胶产区面临滞销,建议对接深加工与文旅渠道】,笑着说:“去东南亚,帮橡胶农把橡胶做成好用的生活用品,让他们也能像阿卜杜勒一样,笑着收获。”
夕阳下,棉田的白、天空的橙、人们脸上的红,汇成一幅温暖的画。刘木龙抱着思甜,看着身边的家人和联盟伙伴,突然明白:所谓 “助人首富”,从来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能点亮多少人的生活 —— 从内地的生鲜店到新疆的棉田,从云南的茶山到未来的东南亚,这份 “助人” 的初心,会像棉花一样柔软,却也像棉纤维一样坚韧,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温暖大网,让每一份努力都不被辜负,每一份希望都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