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回了暖,倒春寒也过去了,小草从石头缝里探出了头,路边的草地上也开出了不少野花。
过完年这么久,我的小牛犊子终于也长大了许多,又吃上了新鲜的草料。
只是这样新鲜的草料终究是不多的,也不能可着一个地方吃,不然就秃了再也长不出草来。
水草还没有到旺盛期,我只能在出门的时候带上一个篮子捡牛粪,再往背篓里装一点新鲜挖的野菜。如此,也不算白跑一趟,浪费了光阴。
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开始为春耕做准备。有的扛着锄头,走向自家的田地,准备翻土播种。他们一边翻地,一边嘴里还念叨着:“这天气一暖和,这地也该好好种了,今年可得有个好收成。”有的则忙着修理农具,打算种上几亩新的蔬菜。
铁匠师傅和竹匠师傅家都逐渐忙碌了起来,因为修缮农具和新添些东西都需要用到他们两家的技术。
村里的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在田野间奔跑嬉戏,追逐着彩色的蝴蝶。他们的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庄,为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欢乐。
姑父和爹爹也踏上了去临郡的路途,家里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娘亲和爷爷身上。不过他们都是勤劳能干的人,很快就开始规划起春耕的事。
娘亲带着我和哥哥去菜地里翻土,准备给将要播种的青菜瓜果打苗。我年纪小,力气也小,只能跟在后面捡捡石头。
而哥哥则学着母亲的样子,挥舞着锄头,尽管累得腰酸背痛,但想到秋天能有丰收,便也有了动力。
顶天立地的茅草被连根拔起,和着泥土一起被焚烧,既可以给土壤增加养分,又可以杀死土壤里面的草种,避免心中的菜苗被杂草偷走了营养。
爷爷则在家里修补鸡鸭的笼子,打算今年养多一些鸡和鸭,他还在后院开辟了一块小地方,搭了个简易的猪圈,打算今年养上一头猪。
猪是个杂食动物,剩饭剩菜、野菜什么的都可以煮熟了喂给它吃。猪肉可以卖钱,过年也可以省下买肉的钱,猪粪还可以肥田,算起来都是不错的,只是辛苦些罢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菜地里的种子发了芽,小菜园里的蔬菜也长得郁郁葱葱。母亲看着这些充满生机的作物,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们都盼望着姑父和爹爹能早日归来,一起分享这春耕的成果,共同迎接丰收的季节。
这天,我正在菜地里给菜苗浇水,突然听到门口传来一阵喧闹声,我似乎听见了爹爹的说话声。
我放下水桶,跑过去一看,原来真的是姑父和爹爹回来了!
他们的担子上挑着满满的货物,脸上洋溢着疲惫却又兴奋的笑容。大家都围了上去,询问他们此行的情况。
姑父说,临郡的生意不错,带回来的货物都卖了个好价钱,还带回了一些临郡特有的种子。
爷爷指着那个布袋,眼神不确定的问道:“这个就是你之前说的稻种吗?”
姑父点头称是,“我们去那边的村里走访了,也看了田里留下的稻梗,看得出确实比我们这边的粗壮不少。我们还打听了收成,他们的亩产量比我们这边的高上一些,但也没有很多。但我们在那边吃了这个种子种出来的米做的饭,比我们现在的米要软很多,口感上也更好。”
我适时地给姑父和爹爹倒了水,姑父接过水一饮而尽,又接着说道:“我们收购了一些稻种,但大部分都转卖了出去。这些是给咱们自家留的,大概有三十斤的样子,今年咱们先种着,若是收成好,明年咱们再扩大规模也来得及!”
爷爷点头,“这样确实稳妥!”眼里全是对姑父的赞赏,不似从前。
爹爹也笑着补充:“这趟出门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临郡那边还有些新的耕种法子,我都记下来了,等过段时间咱们就试试。”
姑父又指着另一个布袋说道:“这里面是一些新的菜种,是咱们这边没有的,我每样都买了一些。种植的方法那边的人都简单教过了,咱们自己也再研究研究。”
爹爹也跟着嘿嘿笑,“爹,听那边的人说,这几样产量高,粮食不够的时候都是当饭吃的,咱们也种种看,能节省些粮食也不错。若是种得好,咱们今年就能吃饱不缺粮食了。”
大家听了都十分期待,爷爷也连连点头。
姑父把东西放下便告辞回家去了,爹爹则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裹,递给娘亲,说是给我们的礼物。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漂亮的花布和一些小零嘴。
“爹,这个给您!”
爷爷笑着接过,“我也有啊!”说着打开来看,里面是一包烟丝。爹爹解释道:“您也换换口味,试试这个烟丝有什么不同?”
爷爷嘟囔着儿子乱花钱,但还是乐呵呵地去试新烟丝的味道。
大家都开心极了!
接下来的日子,一家人便开始忙碌起来。
爷爷和爹爹按照新的耕种方法,仔细地整理秧田,又要准备育苗,播种新稻种。一时间忙得很!
娘亲则带着我和哥哥继续打理小菜园,把姑父带回来的特有的蔬菜种子种了下去。哥哥还跟着爹爹学习新的耕种技巧,学得有模有样。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把临郡带回来的种子种到了菜地里。爷爷也开始忙碌着搭建猪圈,准备迎接小猪的到来。
听说邻村一户人家的老母猪已经怀了孕,爷爷便早早去预定了一头小猪仔。只等老母猪下了崽,能独立进食之后就抓回来养。
想着小猪仔被抓回来的时候肯定还是小小个的,爷爷把猪圈又整理了一番,修修补补了一圈,生怕到时候给小猪仔冷着了。
这天,爷爷正哼着小曲儿检查猪圈,突然村里的王大叔匆匆跑来,“老顾,不好啦!邻村那老母猪难产,死了好几只小猪仔,就剩一只还活着呢!”
爷爷一听,心急如焚,赶紧跟着王大叔去了邻村。
到那一看,仅剩的那只小猪仔瘦巴巴的,正有气无力地叫着。爷爷看着它心疼极了,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另外寻觅小猪仔了。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咱们自己村子里也有只老母猪临产。本来爷爷也是要跟这户人家预定的,只是不巧的是,当时都被预定出去了。
爷爷本是去看热闹的,只是那头老母猪产下的崽多出了一头,爷爷便趁机定下,要买回来养。如此,也算是机缘巧合,巧之又巧。
有了小猪仔,家里的粮食越发的不够吃了。我和娘亲没事的时候总要去田野里逛一逛,挖一篮子野菜,再掺一点小个的红薯之类的,煮在一起来喂猪。
它眼下还小,吃得并不算多,等长大了,估计能吃下一小盆猪食。
娘亲还是有些发愁,不过姑父带回来的种子不错,大部分都发了鸭,等它们长成的时候,应该能缓解一部分的压力。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未来一定会像这生机勃勃的菜园一样,充满希望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