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饭吃的是红薯稀饭,配的是咸菜疙瘩切成的细丝。
“吸溜吸溜”,爷爷只吃了一碗就背着手出去了。我们都以为他是去田里看看,毕竟早晚的巡视对他来说都是常做的事,只是今天少带了锄头。
谁知道爷爷回来的时候还带着两根木棍,一进门就喊爹爹过去,“孩子他爹,你过来试一试,这个做把手的话趁不趁手?”
爹爹一脸茫然的过去,试了半天,“爹,我觉得有些太细了,明天我去找找,看有没有粗一点的,打磨打磨应该可以。不过,爹,家里的锄头都有把手,你这个要安哪里?”
这时,我们才后知后觉,这是给三齿钉耙找的把手。
“爷爷,您同意再打两把三齿钉耙啦?”
爷爷冷哼一声,张口又要说起他从前还是用手拔草的经历,埋怨我们吃不了一点苦还要乱花钱。
我们看出爷爷的心思,他并不是抗拒用新的农具,只是怕花钱罢了。房屋翻新要花不少钱,爷爷只是担心攒不下来钱,若是遇到风雨天,茅草屋可不顶用。
我便上前开解:“爷爷,您的顾虑我们都知道,只是咱们家现在要种的田多,有这个工具会方便一点,也节省了劳动力。这个钱花了不亏,以后再挣回来就是。”
哥哥也附和道:“是啊是啊!这个除草除得快,咱们的水稻才能长得快,收成好了。你和爹爹也不用这么辛苦,可以省下时间来休息。这怎么能叫乱花钱呢?这叫……”
哥哥卡住了,幸好我急中生智,“磨刀不误砍柴工!”
哥哥一拍大腿,“对,就是这个意思!”惹得全家人白了他一眼,生受了四个白眼。
我知道爷爷怕花钱,便想了个主意,“咱么可以做的轻便一些,这样用起来不费力。前面这里再做的盾一些,这样小心一些,即使刮到了腿也不至于流血受伤。”
爷爷和爹爹都认同我的看法,第二天便去了铁匠处,打了两把新的三齿钉耙。爹爹还去找了两根新的木棍,打磨好刚好安在三齿钉耙上。
不知道是不是村里人对我家格外的关注,早上爷爷和爹爹扛着三齿钉耙出了门,晚上就有相熟的叔叔伯伯上了门。
“老顾,你这有好东西怎么还藏私呢?快拿出来大伙看看。”
爷爷这才知道他们上门是来看三齿钉耙的,也不藏着掖着,拿出来给他们看看。“哪有什么藏私?昨天刚做好,把手都是新安上去的,都不知道好不好用,怎么跟你们说。”
叔伯们拿上手,仔细端详了起来,又试了一下,才说道:“倒是趁手。老顾,这个是除草用的?”
爷爷点头称是,“我小孙女打来种菜用的,她年纪小,大的锄头拿不动,用这个方便。我啊,也是学她,先试一试,好用的话我肯定得跟你们说啊。大家都是邻居,有什么好藏私的,你们啊可冤枉我了!”
大伙知道顾家的为人,之前改造农具都是免费的不收钱的,现在人家这么说了也有道理在,便一个劲的哈哈着,把顾家藏私的名头接过去了。
倒是村口铁匠家最近生意不错,“叮当咣啷”的敲打声夜以继日,没个停歇。听说铁匠忙得都想收个徒弟了。
过了几天,村里用三齿钉耙除草的人越来越多,消息也越传越远。
这天,爷爷正在田里用新钉耙除草,突然隔壁村的几个村民找上门来。
“老顾啊,听说你们村这三齿钉耙好用得很,我们村好多人都想要,你给指个门道呗。”
爷爷笑着把他们领到铁匠那儿,铁匠正忙得不可开交,看到这么多人来,又喜又愁。喜的是生意好,愁的是实在忙不过来。
但说到底,还是喜人的多,虽然忙碌些,但比没生意强。再过一阵子,别的铁匠学到了也可以自己做,生意总会淡下来的。
这阵子大家虽然也起早贪黑,但毕竟没有插秧时节那么忙碌。倒是三齿钉耙的事情让爷爷更加忙碌起来,今日李家叔叔找他聊天,明日张家爷爷请他吃饭,话里话外都是“老顾,对……有什么新看法?”“我这秧苗这样了怎么办?”
老顾爷爷像个顾问一样,忙碌得很,整天不着家,惹得爹爹一听抱怨。“你们爷爷啊,忙得很,再这样下去,村长都要给他来做了哩!”
长辈的事,我和哥哥哪里敢置喙,只好牵着小牛犊出去吃草。但是小牛犊不懂,它只知道他现在每顿都能吃到新鲜的草料,一天外出好几次,天天都能去河里打个滚。
这天,我和哥哥正牵着小牛犊往回走,远远就看见村来了好些人。
走近一瞧,竟是之前来收山货的那个老板。
不少人围着他们说话。“听说你们村不少人晒了山货,我便顺道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收的?”
那时已经有人回去拿了晒干的菜干、笋干和干蘑菇之类的过来了,我和哥哥便是驻足观察了一下。
山货老板看着大家拿来的东西,一眼望去,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他粗略地报了一下价格:“干蘑菇一类的八文钱一斤、菜干和笋干三文钱一斤。但必须要做得干净些,里面有沙子泥土的我可不收。”
我和哥哥对行情不了解,不知道这个价格与集市上的差价有多少,所以打算赶紧回家问问爹爹,价格合不合适,合适的话也是可以卖的,还省得去集市,要走很远的路。
爹爹对这些没有什么印象,往年也没有做过,倒是娘亲说起从前赶集的时候,到了夏天和秋天,这些东西很畅销,价格也比这个高上一些。
随即我们决定先不拿去卖,还是要在日头好的时候拿出来晒一晒,避免发了霉,或是被虫子蛀了。
过了几天,村里来了个消息灵通的人,说邻镇过几天有个大集市,山货的价格比这老板给的要高不少。大家一听,都决定把山货留着去集市卖。
爷爷和爹爹也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开始准备起来。除了晒好的山货,还有新摘的蔬菜和娘亲储存了好些时候的鸡蛋,一起都拿去卖。
出发那天,天还没亮,我们一家人就带着准备好的东西出发了。本来不用去那么多人的,但我和哥哥都想去集市逛逛,见识一下,爷爷便同意了,“只是去临镇路远,去了就不许叫苦。”我和哥哥连忙应是。
到了集市,只见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找了个好位置,摆好山货。
不一会儿,就有顾客围了过来。爹爹和爷爷热情地招呼着,我和哥哥则帮忙称重、收钱。
我们的山货品质好,价格也公道,很快就吸引了不少人购买。不到半天,大部分山货就卖光了。看着手中的银子,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
回家的路上,爷爷感慨道:“看来多了解行情,多出去走走是对的,这一趟没白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