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黄依萱的房中红烛高照,当年因为要顾忌黄莺他们的感受,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举行任何的仪式。
如今匡正归来,小辈们也都长大成人,她也终于可以放下一切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
从那晚之后,黄莺姐妹再也没有回到原本的阁楼。
原因嘛~!很简单,距离匡正夫妻几人的阁楼太近了。
如今她们已经在药圃那边重新安家了,黄丽虽然不知道姐姐为什么一定要带着她住到距离姑姑最远的阁楼里。但每当只要她一问,必将看到姐姐那忍不住像刀人的眼神后,也就乖乖的什么都不说了。
虽然他很想在回到之前的房间,因为那里距离姑姑的非常的近。
如果哪天晚上睡不着了,她还可以去到姑姑的房间。
每当这个时候,姑姑都会给他讲故事,这让她感觉非常的幸福。
可现在不成了,以为如果留姐姐一个人住那那么远的话,他会害怕的。
小孩子的心思很少有人去猜,甚至于黄莺的顾虑没有人去关注。
匡正这次回来的主要目的是再次恶补离宫的典籍,之前虽然也学习过一段时间,但那时的他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丹药上。
这让他的知识结果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极端,从而严重制约的他的眼界。
因为不管丹药也好,甚至于灵药,其他材料也好,彼此虽然相互独立,但是在熔炼成丹药,或者炼制成灵器的时候都会融合成一个整体。
如果只懂得一方面的知识,必将被严重的限制住眼界。
而这正是他这段时间以来遇到的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严重缺乏大局观,全局观。
尽管修为已经获得的极大的增长,可在炼器和炼丹上面的造诣依旧停留在之前的水平。
虽然这和他缺少相关的练习有关,但最根本的缺乏了全局观念。
炼丹也好,炼器也好,甚至是修炼,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没有全局观念,缺乏大局观,那很可能看不到问题的本质。
导致的结果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功夫下了,时间花了,其结果却差强人意。
境界低的时候还好,通过苦修还能弥补回来。
可一旦到了一定的境界,再想一味的靠苦修就难啦!
俗话说的好:“小成靠勤,大成靠智。”
这个“智”就是大局观!
七品以上的丹药和中品以上的灵器都不再仅仅只是依靠灵药之间的单纯组合,更需要暗合天地之道。
因为这个品级的丹药和灵器已经渐渐有了“道”的痕迹。
“......只有了解道,遵循道,参悟道,得道。才能借助天地之道,最终暗合天地之道。”
“道之一途,无形无相,无痕无迹,却有事实存在,处处皆有。”
“道之所范,唯心,唯情。你的道,在你脚下。”
......
浩如烟海的典籍在匡正的面前越变越小,而他眼中的神采也越来越亮。
白郦和黄依萱看着完全沉浸在汗牛充栋的典籍之中的匡正,眼中异彩连连。
通过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
两人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陪着匡正卡,为了陪伴的额时间能长一点,她们甚至把修炼都放下了。
匡正说了几次,但两人总会有各种理由。
久而久之,也只能随她们去了。
终于当最后一本典籍被放下后,匡正的眼神已经前所未有的坚定了。
而此刻他的身后,典籍堆成的百米高山在他的身后足足延伸了十万余米。
“正哥哥,你看完了了?这次的收获一定不小吧?”看着神采奕奕的匡正,白郦放下手中的典籍高兴道。
“嗯,的确有些收获。”匡正笑道。
“正哥,恭喜你。”黄依萱笑道,她和白郦不同,时刻都保持着庄重。
看着浑身散发着知性美的黄依萱,匡正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她夜晚时的疯狂。
饶是黄依萱早已是花信少妇,可面这充满侵略的眼神,她的心依旧“怦怦~~!”直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