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严大海的汇报则更侧重于对治安重点要素的管控和风险预警。严大海演示了如何利用市局配发的电脑,
建立简单的重点要素电子台账,比如出租屋、流动人口、行业场所。在基础管控增效方面,通过信息关联查询,
排查并登记了之前遗漏的出租屋125户,新登记流动人口800余人,底数清晰度大幅提升。风险预警模型也初显威力,
十里铺所根据辖区高发的抢夺和入室盗窃案,尝试建立了简单的预警模型。严大海汇报:通过分析近期接报的抢夺警情,
成功总结出嫌疑人的特征和易受害人群,立即通过社区民警,宣传栏等方式发布精准预警提示。
结果显示,该类型抢夺案在十里铺辖区的发案率后续两周内下降了60%!在社会信息网络建设方面,
十里铺所发展了32名可靠的治安信息员,比如小区保安队长、网吧网管、菜市场管理员等,
两个月内通过这些渠道获取了27条有价值的情报线索,其中一条直接帮助破获了一个隐匿在出租屋内的赌博窝点。
“我们虽然条件有限,搞不了高大上的系统,但就是把现有的人力、现有的设备、现有的信息用足了,
用活了,效果就大不一样!”
严大海总结道,脸上充满了自豪。综合两个试点的成果,李南在现场向分局党委班子总结了这套后来被称为“定城模式”的初步经验:
一是理念变革,实现了从“被动反应”到“主动预警”的根本性转变萌芽。二是机制创新,
建立了“信息采集-研判分析-产品生成-实战应用-反馈优化”的闭环工作流程,虽简陋但有效。
三是资源整合,最大限度挖掘和利用了现有警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投入小,见效快。
四是战力提升,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显着下降。两个试点所平均下降超30%,矛盾纠纷提前化解率大幅提升,
打击犯罪精准度明显增强。五是队伍的激活,改变了民警工作模式,提升了职业成就感和责任心。
分局各位领导看得兴致勃勃,问得仔细深入。他们亲眼看到了试点带来的巨大变化,不仅是冰冷的数字,
更是民警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和工作效能的实质飞跃。这完全超出了他们最初的预期!马华局长当场表示:
“实践证明,李南同志提出的这套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我们基层实际、能够有效提升战斗力的!
我看,‘定城模式’已经初步成型,具备了在全局推广的价值!王政委,你看呢?”
王国柱政委同样高度肯定:
“我完全同意!这不仅是一项业务创新,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发动和队伍管理创新。我建议,立刻总结经验,
形成完整材料,上报市局党委!这完全有可能成为我们定城分局,乃至全市公安工作的一大亮点!”
调研结束后,“定城模式”的成功经验迅速在定城分局内部传开,引发了巨大反响。
一份凝聚了试点经验、充满详实数据和案例的报告,很快被精心撰写出来,以定城分局党委的名义,正式报送至德市公安局。
这份报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迅速在市局层面引起了轰动。其理念的前瞻性、操作的务实性、
成效的显着性,让市局领导大为震动。很快,省公安厅的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份来自基层的非凡报告。
李南的名字,再次与一项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试点,
更可能是一场即将席卷更广范围的警务变革风暴的前奏。而引发这场风暴的契机——公安部层面的调研与认可,似乎也已然可期。
这无疑是李南仕途上又一笔极其亮眼、扎实厚重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