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书店的一楼大厅,凌薇正踩着梯子挂糙纸横幅——“贴一片叶,写一个故事,让城野连成片”,横幅边缘故意撕得毛糙,风一吹就轻轻晃,上面用铅笔写的字歪歪扭扭,是孩子们提前写好的。
她脚下的展台上,摆着刚拆箱的“叶痕故事集”,每本书都侧立着,封面的压平树叶露在外面,有的是槐叶的浅绿,有的是梧桐叶的深黄,虫咬痕、叶脉清晰可见。
“星娱要是搞线下活动,肯定会挂喷绘横幅,字又大又整齐,”她边固定横幅边对林野说,“可这撕痕、歪字,才是活动该有的样子,跟书里的真痕配一脸。”
林野的相机架在展台旁,镜头对准一本翻开的样书——糙纸里的棉絮透着软劲,空白口袋里插着一张读者刚贴的银杏叶,扫过虫咬痕,AR画面立刻弹出来:小宇站在田埂上,裤脚沾泥,举着槐叶说“你的叶是什么味道的?”。
“要拍读者扫码时的反应,”他对着镜头调试焦距,“星娱的活动只会拍明星和粉丝合影,哪会拍普通人看到真视频时的笑和感动。”
岳川站在体验区中央,看着工作人员把田埂细沙装进粗瓷盆(从村里运过来的),旁边摆着剪刀、米糊、空白糙纸:“让读者自己剪树叶、贴故事、标地址,不用教,怎么想就怎么弄,”他对着周曼说,“星娱肯定会搞‘标准化操作’,让读者按模板贴,咱们就反着来,越自由越真。”这话是复刻前世地球“读者共创线下活动”的模式,用自由参与激发真实情感,伪装成“布置体验区时的灵感”。
陆哲蹲在音响旁,最后调试AR音频——把现场的细沙声、读者的交谈声,和之前录的胡琴声、童声混在一起,形成“现场专属音景”:读者贴叶时,能听到淡淡的蛙鸣;标地址时,能听到地铁报站声的尾音。
“这样读者像在乡野和城市之间切换,”他戴着耳机说,“星娱的活动只会放循环背景音乐,哪有这种跟着场景变的活音效。”
夏晚晴抱着吉他坐在体验区角落,面前摆着一本“叶痕故事集”,她弹唱的宣传曲已经改成了现场版,加了段轻快的间奏:“贴片叶,写段话,地址标在地图下;
沙粒软,琴声哑,心意呀,传天下。”刚唱两句,就有家长带着孩子围过来,孩子手里攥着刚捡的枫叶,着急地问:“姐姐,我能把这片叶贴进书里吗?”
夏晚晴笑着点头,指了指粗瓷盆里的米糊:“用米糊粘,粘错了也没关系,痕迹也是故事。”
周曼刚对接好书店经理,就收到消息:星娱在书店隔壁的商场,搞了“叶痕故事集线下签售会”——明星坐在镀金的椅子上,面前摆着铜版纸书,粉丝只能排队合影,不能碰书;
所谓的“互动”,就是明星在书上签个名,连树叶都不让贴;背景板是绿幕合成的草棚和地铁,明星身后的工作人员举着“扫码看AR”的牌子,可扫出来的还是明星的假故事。
“连书都不让读者碰,还叫签售会?”周曼把消息告诉岳川,“咱们的读者能自己粘叶、写故事、标地址,他们倒好,把书当展品,粉丝只能看不能摸。”
果然,商场里的签售会很快就冷了场——排队的粉丝越来越少,有个孩子想把自己的树叶贴进书里,被工作人员拦住:“别碰坏了,这是明星签过名的!”孩子当场哭了,家长气得直接离开,对着镜头吐槽:“还不如去书店贴真叶,这里一点意思都没有。”
书店里的体验会却越发热闹——孩子们蹲在细沙盆旁,用手指沾着米糊,把树叶粘在空白糙纸上,有的粘在页角,有的粘在地图上,还有的粘错了地方,又撕下来重粘,糙纸被撕出小毛边,却笑得格外开心;
家长们则在旁边写故事,有个妈妈写道:“这片枫叶是孩子在公园捡的,他说像小手掌,能握住所有的思念”;有个爸爸在地址旁画了个小房子:“这里是我们的家,等着乡村的朋友来做客”。
林野的相机忙个不停——拍一个小女孩把树叶粘在地图的乡村位置,说“我想跟小宇做朋友”;拍一个小男孩用铅笔在树叶旁画小蚂蚱,模仿书里的草编;
还拍岳川帮一个老人贴树叶,老人的手抖得厉害,米糊沾到了手指上,岳川笑着递过纸巾:“没关系,这是你的痕迹。”这些没修饰的瞬间,比任何明星合影都动人。
陆哲的现场音景起了作用——一个读者贴槐叶时,音响里传来蛙鸣和小宇的声音,她突然红了眼:“我老家也有槐树,好久没闻到槐花香了”;
一个读者标城市地址时,地铁报站声轻轻响起,他笑着说:“这声音跟我每天上班听的一样,突然觉得离城市的孩子很近。”
夏晚晴的弹唱还在继续,身边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跟着哼,有的举着自己贴好的书给她看,她时不时停下来,念一段读者写的故事:“这片叶是我追了五条街捡到的,它跑了好久,终于找到家了”,念到动情处,现场的人都跟着安静下来,连细沙的“沙沙”声都变得轻柔。
下午三点,书店经理拿着统计数据找到周曼:“已经卖了八百多本,体验区的细沙都快用完了,好多读者说要带朋友来,还问下次什么时候再搞。”
周曼回头看了眼体验区——展台上的书少了大半,空白糙纸堆已经见了底,“叶痕地图”上贴满了树叶和地址,像一张布满星星的网;隔壁商场的星娱签售会早就结束了,明星匆匆离开,留下满地的宣传页,没人愿意捡。
岳川走到“叶痕地图”前,指尖划过一片贴在乡村位置的枫叶——叶子边缘有点破,旁边写着“我想看看田埂的泥”。
凌薇正在整理读者贴好的书,每本都带着不同的痕:有的米糊流下来,有的树叶粘歪了,有的地址标错了地方,她都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说:“这些书要收集起来,以后做‘读者叶痕展’,比星娱的假展有意义多了。”
陆哲把现场录的读者笑声、贴叶的“沙沙”声、夏晚晴的弹唱,混进之前的音频里,做成“现场专属音轨”:“以后买这本书的读者,扫二维码能听到现场的声音,像真的在书店里一样。”
他戴着耳机听着,里面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我的叶贴好啦,它会跟其他叶做朋友吗?”跟着是夏晚晴的回应:“会呀,它们会在书里,一起讲故事。”
夏晚晴抱着吉他,弹起宣传曲的最后一段,歌声混着现场的各种声音,飘出书店的窗户,落在城市的街道上。
有个路过的人被歌声吸引,走进书店,看到满墙的糙纸横幅、贴满树叶的地图、孩子们粘叶的笑脸,立刻买了一本书,蹲在细沙盆旁,开始贴自己捡的树叶。
周曼接到出版社的电话,对方的声音里满是兴奋:“加印一万本!好多书店都来催货,说体验会太火了,书不够卖!”
周曼挂了电话,对着团队喊:“咱们明天去收集更多的树叶,后天再搞一场体验会,让更多人能贴叶、写故事!”
岳川看着“叶痕地图”上越来越多的树叶和地址,突然觉得,这些小小的叶痕,正像一张无形的网,把乡野和城市、读者和孩子、真实和心意,都连在了一起。
他伸手拿起一本读者贴好的书,树叶的纹理蹭过指尖,AR里传来的声音、现场的笑声、夏晚晴的歌声,都像在耳边回响,带着糙纸的暖、树叶的香,还有人心底最真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