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巷博物馆试运营的前一天,仓库里的灯亮到了后半夜。
王爷爷坐在竹编堆里,手里攥着根浸过温水的竹丝——这是他特意选的“软竹”,编出来的槐树叶纹路更细腻。
他面前摆着二十多个竹编门票,每个门票边缘都编着不同的小字:“小宇的宿舍声”“工地的安全帽”“槐巷的老茶”,是粉丝志愿者们的专属标记。
“这样每个人拿到的门票,都是独一无二的,”他抬头对凌薇笑,竹丝在指尖绕出轻柔的弧度,“星娱的周边印着千篇一律的头像,哪有咱们这带着名字的竹编暖。”
凌薇蹲在旁边,给门票系上细麻绳——绳子是她从外婆的旧针线筐里找的,带着点洗旧的米白色,“这样挂在脖子上,像带着块小护身符”。
有个门票的竹丝松了点,她没换竹编,反而用红绳在松的地方编了个小蝴蝶结,“就当给它加个‘小补丁’,像电影里的展架一样,有故事感”。
李叔的馄饨体验区也到了最后调试阶段。他蹲在旧煤炉前,往炉子里添了块新煤,“噼啪”的燃烧声混着他的咳嗽声——这煤炉他擦了三遍,炉口的黑灰擦得露出点铜色,却特意留了炉底的老炭痕,“这是当年煮馄饨时烧出来的,擦了就没那股子老味道了”。
他还在煤炉旁摆了个小竹篮,里面放着粉丝送的“迷你醋瓶”——是之前工地路演时,那个帮着修设备的男生手工做的,瓶身上刻着“槐巷馄饨”四个字。
陆哲的音效调试遇到了个小惊喜——他在仓库角落发现了个旧收音机,是老茶馆当年用的,居然还能出声。
他把之前录的“筹备纪念音轨”灌进去,再调到模糊的“沙沙”频段,“游客打开收音机,就能听到咱们编门票、修货架的声音,像在听一段老巷的私语”。
他还在收音机旁摆了张纸条,写着“这是老茶馆的‘声音时光机’,转一转旋钮,听听博物馆的故事”。
林野扛着相机,拍了太多温暖的碎片:“泡面”猫跳上“电影记忆区”的货架,把夏晚晴的断弦吉他拨片碰掉,自己又蹲在地上扒拉着玩;
老茶客张大爷来帮忙擦展架,用的是自己的旧茶巾,擦完还对着展架上的泡面锅说“当年你在戏台上可是抢镜得很”;
粉丝志愿者小宇在“声音互动区”反复调试自己的宿舍录音,非要让“每一声翻书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可晚上八点,周曼的手机收到粉丝发来的截图——星娱的水军又在社交平台活跃了,这次换了个说法,说“川晴的博物馆就是个‘破烂仓库改造的’,里面全是旧道具,根本没看头”,还配了张仓库装修前的旧照片,故意裁剪掉现在的展架和装饰,只拍满地的灰尘。
更可笑的是,有水军评论:“还不如去星娱的周边店买明星海报,至少看着光鲜。”
“这群人连仓库的旧照片都翻出来了!”李叔看到截图,气得把手里的煤铲往地上一磕,“咱们这叫‘老物新用’,那些旧货架、旧煤炉,都是槐巷的念想,他们懂个啥!”
张大爷也跟着说:“我这就去巷口喊两句,让街坊们都知道,明天来博物馆撑场子,让星娱看看,咱们的‘破烂仓库’有多热闹!”
岳川没让大家急着反驳,反而让林野把仓库现在的样子剪了段短视频——镜头里,竹编展架上摆着电影道具,“声音互动区”的收音机在播放音轨,“泡面”猫蜷在竹编小窝里,王爷爷在编门票,李叔在烧煤炉,粉丝志愿者们在贴纪念卡,配文“这不是破烂仓库,是装着槐巷故事的‘时光盒子’——里面有老货架的纹路,有旧煤炉的温度,有我们一起攒的温暖”。
这段视频刚发出去,之前参加过路演的学生、工地的工人、槐巷的街坊就纷纷转发。
有个学生晒出自己收到的“专属门票”照片,配文“这是我见过最用心的门票,竹丝里都带着槐巷的香”;
工地的工人发了段自己准备的“安全帽装饰”——他在安全帽上贴了电影里的“泡面猫”贴纸,说“明天戴着它去博物馆,给川晴撑场子”;
连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转发了视频,配文“这才是有温度的文化Ip,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星娱的谣言像被风吹散的烟,没一会儿就没了踪影。
有网友翻出星娱之前想合作被拒的消息,调侃:“这是没合作成,故意酸人家吧?自己没能力做有温度的东西,就见不得别人好。”
后半夜,团队才慢慢收拾东西。李叔把煮馄饨的老汤吊在煤炉上,“明天一早汤就浓了,让第一波客人喝上最香的馄饨”;
王爷爷把编好的门票放进竹篮,盖上块洗旧的蓝布;凌薇把粉丝的专属标记清单贴在门口,方便明天分发门票;
陆哲最后检查了一遍音效,把收音机的旋钮调到最清晰的频段;林野则把今天拍的花絮剪了段“试运营预告”,发在博物馆的官微上。
“泡面”猫像是累了,蜷在“电影记忆区”的泡面锅旁,尾巴轻轻扫着锅沿。
夏晚晴蹲下来,摸了摸它的头:“明天会有很多人来看你,要乖乖的,别乱碰展架上的道具哦。”它像是听懂了,往锅里缩了缩,眼睛慢慢闭上。
岳川看着仓库里的一切——展架上的道具透着生活气,竹编门票泛着浅黄,收音机里传来轻轻的“筹备音轨”,“泡面”猫的呼噜声混着煤炉的“噼啪”声,格外治愈。
周曼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水:“明天试运营的流程都对接好了,街坊们早上七点就来帮忙,粉丝志愿者也会提前到,放心吧。”
林野扛着相机,对着仓库拍了最后一张照片——灯光下,展架、道具、竹编、收音机,还有蜷在锅旁的“泡面”猫,构成了一幅暖融融的画面。“这张照片就当试运营的‘开幕照’,”他说,“比任何华丽的宣传图都有意义。”
凌薇突然想起什么,跑回自己的背包旁,拿出个小竹编——是她偷偷给“泡面”猫编的迷你门票,上面刻着“吉祥物泡面专属”,“明天给它挂在脖子上,让它也有自己的门票”。
岳川接过小竹编,笑着蹲下来,轻轻挂在“泡面”猫的脖子上。它动了动耳朵,没醒,继续蜷在锅里,像在守护着这个装满温暖的小仓库。
周曼看了看时间,对团队说:“很晚了,大家早点回去休息,明天还要早起准备试运营。林野的预告视频记得多转发,凌薇的门票清单再核对一遍,李叔的馄饨食材也别忘检查。”
众人点点头,慢慢走出仓库,把灯留给了蜷在泡面锅里的“泡面”猫。槐巷的夜色里,仓库的灯亮着,像一颗温暖的小太阳,也像试运营当天的序曲,在静静等待着清晨的第一波客人。
岳川回头看了眼仓库的门,心里清楚,明天会有热闹,会有温暖,会有新的故事——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